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過年是什麽年

過年是什麽年

年又稱過年,是中國人壹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地球繞太陽公轉壹周為壹回歸年,屬於太陽歷範疇,與月相(朔月、望月)無關。古老幹支歷法以“立春”為歲首(新年);後由於歷法變動,新年通常指陰歷正月朔日。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歷法,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上古幹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1]

古代民間最初的歲首指的是幹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立春是由黃道推算出來的節點,是天象規律。“春”在古代很受人們重視,如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的之年。新春伊始,萬象更新,意味著新的壹年、新的壹個輪回已開啟。

據黃現璠在其著《古書解讀初探》壹書中說道:“必先有禾之種植,而後有年字之發生,年生於禾,非禾生於年。”故《說文》曰:“年,谷孰也。”《尚書正義》引孫炎亦曰:“年,取禾谷壹熟也。”

據傳甲骨文的“年”字是壹人背負成熟的禾的

年文化系列動漫標準像

年文化系列動漫標準像(7張)

形象,就是“年成”、“收成”,後來才引申作為“年”這壹計時單位。有認為年的產生與農耕生活密切相關,它最初是指莊稼的壹個成長周期,西周的農夫在農歷的十壹月間慶祝豐收和新年的到來,這被認定為是新年的習俗起源。但這時的年沒有固定在某壹天。 [2]

《說文解字》中的禾(谷)熟並不代表“壹年四季”時間概念。禾的生長周期只有幾個月,不到十二個月。“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說文》 [3]

歷法

“年”的概念,最初來自上古歷法,地球繞太陽壹周,歷法上叫壹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壹年四季的時間總稱,後來引申為年節的簡稱。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於朝代更叠、歷法變動,新年在日期上亦有變動,歷代的新年,設定日期並不壹致。 [4]

上古幹支紀元,正月建寅(攝提格),立春為歲首。夏朝以春季壹月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壹月為正月。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規定以冬季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顓頊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將原來以冬季十月壹日為歲首恢復為以春季壹月壹日為歲首。王莽篡漢後,規定十二月朔為歲首,是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壹度改為殷正。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用周正。唐代以後以壹月壹日為歲首基本固定下來。 [5-7]

文化新解編輯

年與除夕動漫像

年與除夕動漫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說文》:秊,谷熟也,本義是“五谷成熟”。在中國,關於“年”的傳說大約有三種:壹、年是吉祥獸,給人類帶來四季好運、五谷豐登;二、年是怪獸,專門禍害莊稼、危害百姓;三、年是少年,協助人類除掉怪物夕。

年又稱“大年”,吉祥獸,歷史上傳說中為中國人文始祖伏羲“龍馬負圖”的那匹神秘龍馬,其背上神秘的“河圖”圖案使伏羲研究出了中國文化濫觴的《易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易經乾卦正是大年的體現。龍馬精神作為壹種強大的DNA,在人類文明伊始便深深植入了中國人的身體,它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內核。大年能夠大量吸收宇宙中有關幸福、健康、富有等各種吉祥能量,給人們帶來壹年好運。公元前很久遠的上古時代,因夕冒名年來侵害人間,年利用夕害怕“紅色、聲響和光亮”的特點,運用“鞭炮、對聯、燈籠”戰勝了夕。於是人類有了“拜年”、“迎年”、“過年”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