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比較合理的武王、成王、康王在位的年數是多少呢?我們可以從對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壽數上進行估算。
《初學記》卷七引《古本竹書紀年》周昭王在位十九年,《資治通鑒外紀》引《帝王世紀》周昭王壽三十五歲,則周昭王即位元年年十七歲;《史記周本紀》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即位春秋已五十,如果這樣從周穆王元年上推四十九年,當周成王之時,此時周昭王尚未出生,知道周昭王的年齡被低估。 如果根據《史記周本紀》周穆王即位年五十,則死時壽壹百零五歲,這麽高的年齡實數罕見。孔安國雲周穆王即位年過四十,這恐怕比《史記》更可靠壹些。《尚書呂刑》周穆王自稱年已“耄耋”,看來他壽九十多歲還是可能的。
如果周穆王即位年齡在四十歲以上,那麽周昭王就應該至少壽六十歲。現在我們再來看周成王,成書於東漢的《孔子家語》、蜀漢譙周《五經然否論》、《資治通鑒外紀》並雲周成王十三歲即位,東漢許慎《五經異議》以為周成王十四歲即位,從《尚書》、《逸周書》、《史記》諸書周武王死後成王尚未成年、周公攝政,七年之後還政成王來看,這壹個年齡應該是可靠的,即是由二十歲成王成年開始親政上推七年得出。 《太平禦覽》引《帝王世紀》、《資治通鑒外紀》並雲周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壽五十七歲,這壹年齡應該於史實較近。如果根據斷代工程夏商周年表周成王在位二十二年,那麽周成王死的時候三十五歲,則周成王死、康王即位之年康王年三十壹歲,豈非周成王三、四歲就要生周康王耶?由是知這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壹大嚴重錯誤。根據諸書周成王在位(通周公攝政)三十七年,這樣,周成王死時年五十,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否則,就要否定周康王的壽數,以周康王生於成王二十壹歲(成王二十歲始親政)計算,根據夏商周年表,其即位年十五歲,壽四十歲。周昭王以康王二十歲生,二十歲即位,則壽三十九歲,如此,周昭王死、周穆王即位之年豈能有四十歲,反倒比其父還要大壹歲的道理?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在這壹年代上壹定有嚴重錯誤。 如果周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周康王在位二十六年,我們再來估計壹下。周成王十三歲即位,壽五十歲。周成王二十歲生周康王,周康王三十壹歲即位,壽五十七歲。根據周禮天子十四歲行冠禮視為成人,所以實際上在周公完善周禮以後,周康王生昭王、昭王生穆王的年歲都應該早於二十歲。所以我們可以用十八歲這個年齡估算,如果周康王十八歲的時候生周昭王,則周昭王即位年四十,在位十九年,壽五十九歲。如果周昭王十八歲生周穆王,則周穆王即位年四十二歲,正與孔安國之說相符合。如果生子的年齡還可以在小壹點年齡的話,周穆王甚至即位的時候的年齡也可以符合《史記周本紀》所述。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出土任何穆王時期有三十四年以上紀年的青銅器,而且也沒有整個西周時期四十年以上紀年的青銅器,如果周穆王真的在位五十五年,那麽在西周最鼎盛的周穆王時期長達二十壹年裏,絕對不應該沒有任何線索。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周穆王只在位三十五年,而不是《史記》中的五十五年。筆者將另文根據銘文歷日推求周穆王以及西周中期諸王的年代。
[五]盤庚、小辛、小乙
武丁以上,至於盤庚遷殷,其間有盤庚、小辛、小乙三代。
《史記·殷本紀》正義引《古本竹書紀年》:“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七百七十三年”不同版本有異:明嘉靖四年汪諒刻本、碧群樓藏明嘉靖王延喆刊本及清武英殿刻本皆作“七百七十三年”,武昌書局翻王延喆刻本、日本瀧川本改作“二百七十三年”,自武王克商之年前1046年,上推二百七十三年(含克商之年),得盤庚遷殷之年為公元前1318年。金陵書局本根據《今本竹書紀年》改作“二百五十三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即本於此。考慮到武丁以上之盤庚遷殷的年數不宜過長,這種所法還是可以接受的。
(1)據《太平禦覽》引《史記》、《皇極經世》諸書,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小辛在位二十壹年,小乙在位二十八年,三代總年數為七十七年。以武丁元年在前1259年上推,得盤庚元年在前1336年,盤庚十九年遷殷。
(2)小乙在位年數取《通鑒外紀》在位二十壹年,盤庚、小辛在位年數皆同上文所引,則三代總年數為七十年,以武丁元年在前1259年上推,得盤庚元年在前1329年,盤庚十二年遷殷。
按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兄弟四人,《史記殷本紀》以為系南庚之子,根據蔔辭系祖丁之子。《太平禦覽》引《史記》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在位年數分別為三十二、二十九、十七、二十八、二十壹、二十八,這樣祖丁、南庚堂兄弟(祖丁之父祖辛與南庚之父羌甲均系祖乙之子)壹***在位六十壹年,而下壹代四人壹***在位九十四年,兩代六王壹***壹百五十五年,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據《今本竹書紀年》祖丁在位九年,南庚在位六年,陽甲在位四年,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小辛在位三年,小乙在位十年,兩代六王壹***六十年,這還是比較合理的。 根據斷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盤庚(遷殷後)、小辛、小乙從公元前1300~前1251,壹***50年,這實際上是李學勤先生在《讀〈甲骨文日月食研究與武丁、殷商的可能年代〉》壹文中估算的。
從武丁、祖庚、祖甲兩代三王壹***壹百零三年分析武丁即位時候年齡壹定比較小,武丁之父小乙是陽甲兄弟四人中年紀最小、最後即位的,從武丁即位時候年齡比較小推測,小乙去世的時候年齡不能太大,顯然《太平禦覽》引《史記》的陽甲兄弟四人九十四年將導致小乙至少九十五歲,於史實不能相符合。若據斷代工程之結論,陽甲兄弟四人壹***要六十八年(遷殷後50年,遷殷前盤庚14年,陽甲4年左右)以上,小乙去世時年齡在七十歲,則武丁即位之時年齡要在四、五十歲,亦與史實不能相符,知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又壹大嚴重錯誤。而《今本竹書紀年》的陽甲兄弟四人四十五年卻非常合適,這樣小乙去世時大約四十六歲,而武丁即位時的年齡約在二十歲左右。
自商亡之年公元前1046年上推253年,得盤庚遷殷之年在公元前1298年(斷代工程取約數為前1300年),下距我們得出的武丁元年前1259年凡三十九年。根據《今本竹書紀年》,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小辛在位三年、小乙在位十年,於是得到盤庚元年在公元前1300年,而遷殷在盤庚三年。
再來看壹下C14測年數據,殷墟壹期相當於盤庚至武丁早期,三家莊80ASJM1人骨ZK5586的C14測年數據為BP3030±35,樹輪曲線校正結果為BC1320—1260(76%),或者BC1370—1340(24%),白家墳東南M199人骨ZK5501的C14測年數據為BP 2920±35,樹輪曲線校正結果為BC1261—1239年,盤庚遷殷的年代正在此範圍之內。
盤庚以下殷商年表
王 名 夏商周年表在位年代(年數) 修正後的在位年代(年數)
1.盤庚 BC1300—BC1273(28)
BC1300遷殷 BC1298遷殷
2.小辛 BC1272—BC1270(3)
3.小乙 BC1269—BC1260(10)
4.武丁 BC1250—BC1192(59) BC1259—BC1201(59)
5.祖庚 BC1200—BC1190(11)
6.祖甲 BC1189—BC1157(33)
7.廩辛 BC1156—BC1153(4)
8.康丁 BC1152—BC1145(8)
9.武乙 BC1147—BC1113(35) BC1144—BC1110(35)
10.文丁 BC1112—BC1102(11) BC1109—BC1097(13)
11.帝乙 BC1101—BC1076(26) BC1096—BC1076(21)
12.帝辛 BC1075—BC1046(30) BC1075—BC1046(30)
遷殷後總年 BC1300—BC1046(255) BC1298—BC104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