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傳記

魯迅傳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26年8月,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3月,與中***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壹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

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9月,致信臺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赴上海,並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

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壹。3月2日,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作《對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演講。?

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魯迅離寓避難。28日回舊寓。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安葬時,上海民眾代表敬獻壹面白地黑字的旗幟覆於棺上,上面寫著“民族魂”。

擴展資料: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

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作為美術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精神、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的推進了現代木刻、版畫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