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 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認為: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範疇,古醫書中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記載,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壹日則病甚。” 因為顛頂之上,唯風可即,外感風寒之邪,尋經上犯顛頂清竅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誘發此病。肝郁氣滯,郁久化火,火熱風動,風火夾痰上擾致清陽不得舒展,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之精華氣血皆上聚於頭,諸邪氣,風、火、痰濕、血客於經絡,痰阻血淤,氣滯血凝,阻遏經絡,導致“不通則痛”。 健康專家李洪波發表中醫名方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研究報告認為:“多數三叉神經痛患者,經服用中藥後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使疼痛發作停止或減輕。患者的腦部神經壹定是受過“重寒”的侵襲。外因可有風、寒、濕、熱等外邪,尤其以“風邪”為主,內因有血虛、肝陽、淤血、腎虛等病因而致發病。本病多發於年齡大,平均歲數為59.3歲,而且患者體質虛弱,氣血虛損,血虛生風,血虛氣滯,經絡阻困而發病。由此推測改善了神經的微循環,達到鎮痛作用。從我們掌握的幾十年臨床總結的35450個病例統計來看:三叉神經痛的發病率為千分之壹點四七。患者多為40歲以上中年女性尤多。80%的人手腳冰冷,怕冷較多。發病的原因和自身的免疫力、生活的環境習慣和職業有密切關系。我們在臨床上驚訝地發現:“凡是女性皮膚細膩,密度較薄、生活在靠近江海湖泊或生活在“水”邊的人發病率較高!甚至是同壹條河流邊的人有多人發病。如長江邊的鎮江、靖江、張家港等地。年齡最小的8歲,最大的85歲,30---55歲以上占72.3%。病程最短的壹個月,最長34年,平均6.5年,有的合並原發性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血脂、心率失常、老慢支、糖尿病、腫瘤等。平均歲數為59.3歲,而且患者體質弱,因氣血虛損,血虛生風,血虛氣滯,經絡阻困而發病。應用上海灘李醫生獨家中藥達到養血、祛風、行氣、活血、通絡之效。 ” 用這種中藥治療三叉神經痛安全、簡單,並且非常有效。壹般在服用15天起就有效果,在20天起就可以開始半粒半粒減服對肝腎有很大副作用的卡馬西平等鎮痛西藥。服用卡馬西平產生副作用大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的患者。在90天的治療周期中48%的患者顯效:指病情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或明顯緩解。44%的人有效:指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大大減少,疼痛持續時間縮短,疼痛範圍縮小。8%的人無效:這類病人持續用藥6個月,疼痛無緩解。病情痊愈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疼痛範圍縮小,發作次數減少,持續時間縮短,疼痛程度減輕,使原來無法忍受的疼痛,減緩為可以忍受,逐漸恢復能夠刷牙、洗臉、講話、正常吃飯,更重要的是可以停用或減少卡馬西平。 中藥經典醫理秉承中華悠久的醫學理論《素問》述:“肝主身之筋膜,肝血充盈,筋脈得以濡養,否則致虛風內動,致筋脈拘急。”本病多發於年齡大,平均歲數為59.3歲,而且患者體質虛弱,氣血虛損,血虛生風,血虛氣滯,經絡阻困而發病。由此推測改善了神經的微循環,達到鎮痛作用。 (三) 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 針灸治療在臨床上應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風池、翳風、下關、手三裏、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陽白,撈竹,頭維。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會、地倉、承漿、迎香。行重刺激法,並留針。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針刺眶上孔,眶下孔、後上齒槽孔及頦孔,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布區疼痛及麻脹反應,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所持針刺手法,系提插撚轉強刺激,不論陰陽補瀉,對初針患者采用臥位,手法宜輕,以免引起暈針,或產生懼怕情緒。 3.利用蜜蜂針刺療法:蜜蜂蜇針中含有的蜂針液,對神經系統有明顯作用。結合針灸原理取穴治療,往往會收到良好效果。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