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鳳凰衣簡介

鳳凰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中醫大辭典》·鳳凰衣 2.1 鳳凰衣的別名 2.2 來源 2.3 性味歸經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學成分 3 《全國中草藥匯編》·鳳凰衣 3.1 拼音名 3.2 來源 3.3 性狀 3.4 炮制 3.5 性味 3.6 功能主治 3.7 鳳凰衣的用法用量 3.8 摘錄 4 《中華本草》·鳳凰衣 4.1 出處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鳳凰衣的別名 4.5 來源 4.6 原形態 4.7 生境分布 4.8 性狀 4.9 化學成份 4.10 鳳凰衣的藥理作用 4.11 炮制 4.12 性味 4.13 歸經 4.14 功能主治 4.15 鳳凰衣的用法用量 4.16 註意 4.17 附方 4.18 各家論述 4.19 摘錄 5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鳳凰衣的方劑 2 用到中藥鳳凰衣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鳳凰衣 1 拼音

fèng huáng yī

2 《中醫大辭典》·鳳凰衣

鳳凰衣為中藥名,出自《醫學入門·本草》[1]。

2.1 鳳凰衣的別名

雞蛋膜、雞子白皮、鳳凰退[1]。

2.2 來源

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卵殼內膜[1]。

2.3 性味歸經

甘,平[1]。入肺經[1]。

2.4 功能主治

養陰,潤肺,開音,止咳;外用生肌斂瘡[1]。

1.治久咳咽痛,失音[1]。煎服:3~9g[1]。

2.治口瘡,口疳,乳蛾,喉癰,焙黃,研末吹患處;小兒頭身諸瘡,燒灰豬脂調敷[1]。目翳,研末點眼[1]。

2.5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角蛋白,其中雜有少量黏蛋白纖維(Mucin fibers)[1]。

3 《全國中草藥匯編》·鳳凰衣 3.1 拼音名

Fènɡ Huánɡ Yī

3.2 來源

雉科動物雞Gallus gallus domosticus Brisson所產卵孵化小雞後雞蛋殼的內膜。

3.3 性狀

幹燥品多為皺褶的紙樣薄膜,大小不等,呈淺黃色或黃白色,略有光澤,具棕色線樣條紋。質輕易碎,微有腥臭氣。

3.4 炮制

除去硬殼,取出內層白膜衣,曬幹。

3.5 性味

甘,溫。

3.6 功能主治

補肺止咳。用於慢性氣管炎,久咳,盜汗。

3.7 鳳凰衣的用法用量

0.5~1錢,研粉服。

3.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4 《中華本草》·鳳凰衣 4.1 出處

出自《醫學入門.本草》

4.2 拼音名

Fènɡ Huánɡ Yī

4.3 英文名

Inner shell membrane of Fowl's Egg

4.4 鳳凰衣的別名

雞卵中白皮、雞子白皮、鳳凰退、雞蛋膜衣、雞蛋衣、

4.5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家雞卵孵雞後蛋殼內的卵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儲藏:收集孵雞後留下的蛋殼,取內方的卵膜備用。

4.6 原形態

家雞,家禽。嘴短而堅,略呈圓錐狀,上嘴稍彎曲。鼻孔裂狀,被有鱗狀瓣。眼有瞬膜。頭上有肉冠,喉部兩側有肉垂,通常呈褐紅色;肉冠以雄者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較美,有長而鮮麗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壯,跗、跖及趾均被有鱗板;趾4,前3趾,後1趾,後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後方有距。

4.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家雞因飼養雜交的關系,口種繁多,形體大小及毛色不壹。食物主要為植物的種子、果實及昆蟲等。雄雞善啼。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4.8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卷縮紋折狀的薄膜,破碎,邊緣不整齊,壹面白色,無光澤,另壹面淡黃色,微有光澤,並附有棕色線狀血。質松,略有韌性,易碎。氣微,味淡。

4.9 化學成份

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ratin),其中夾有少量粘蛋白纖維(mucinfibers)。

4.10 藥理作用

本品為高度膠原化的纖維結締組織,是由致密的與表面平行的纖維組織組成,貼敷於清創良好的燒傷表面,因其薄而柔軟,占位性強,抗原性弱,是壹種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本品能為創面提供壹層新的保持膜和屏障,使創面暫時封閉,減少水分蒸發及汙染和感染的機會,使自然愈合過程不受幹擾,愈合後創面光滑平整,減少瘢痕形成。

4.11 炮制

1.凈制:取原材料、除去殘留的蛋殼及雜質。

2.炮炙:取凈內膜、洗凈陰幹即可。

4.12 性味

味甘;淡;性平

4.13 歸經

脾;胃;肺經

4.14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斂瘡;消翳;接骨。主外咳氣喘;咽痛失音;淋巴結核;潰瘍不斂;目生翳障;頭目眩暈;創傷骨折

4.15 鳳凰衣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敷貼或研末撒。

4.16 註意

脾胃虛弱,有濕滯者慎用。

4.17 附方

鳳凰散《衛生鴻寶》:口瘡口疳;吹鼻散《聖濟總錄》:眼風腫;鳳衣散《醫學入門》:下疳痛

4.18 各家論述

1.《別錄》:主久咳結氣,得麻黃、紫菀和服之。

2.《醫學入門》:治小兒頭身諸瘡,燒灰豬脂調敷。

3.《分類草藥性》:治小兒驚風肚痛;煆研塗瘡,生皮。

4.《飲片新參》:清肺熱,開聲暗,治虛咳,生津。

5.《浙江中藥手冊》:清肺火,化燥痰。治咽痛失音。

6.《中藥誌》:治頭暈、目翳。

4.19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