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中國古今筆記》中有壹段話,或許可以解釋世人認為孟天都發明了鋼筆的誤解。"牛香問,"古有書約,必有筆,世人說孟天造筆。”他回答說,“自蒙恬以來,秦之耳筆已制,以木(又稱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而不是兔毛和竹筒。"
其實在蒙恬之前,古代文獻用筆的時間就很長了。比如二丫石齊有不規則筆,《禮記》,曲禮有筆史,文人有字,原作有伏羲初的木刻,軒轅易的刀書,虞舜的筆,房建的漆書。告訴兒子“拿起筆,接受文字”的故事。徐堅根據《尚書》和《曲禮》的史實,在他的《初學筆記》中清楚地解釋了蒙恬造筆的原因:或者說當時很多國家還沒有筆的名稱,只有秦國才有,蒙恬甚至“得或失”(改良)了筆。
誰發明了鋼筆?恐怕很難找到答案。只能說是新石器時代的壹些人。從近年來發現的古代文物來看,可以證明竹簡、帛書上的文字、圖畫是用毛筆書寫的,實物出土的竹木桿也有毛筆。如1954年長沙古墓葬發現的戰國鋼筆、筆筒、筆桿(整支鋼筆放入套筒內)為竹制,筆頭為獸毛。這套衣服的長度是23.5厘米。很明顯,商周金器上的銘文不是用硬筆寫的。可見甲骨文殷代人的甲骨文是用毛筆書寫,然後刻上去的。中央研究院董作斌院士在《甲骨文斷代個案研究》中也說,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牛骨上已有有用的毛筆和墨汁書寫。
在更早的史前時期,來自河南仰韶和Xi半坡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彩陶必須用軟刷上色。在甘肅新店發現的彩陶,有人物、鳥、大車輪等圖案。,壹些學者認為這是中國的原始圖片。在過去的100年裏,許多古代陶器相繼出土,到秦朝時,已經收集了800多字的陶文。
鋼筆的歷史源流
原來的毛筆和筆管
我們只知道在甲骨文和陶器上看到的字跡是軟毛刷毛,但不能確定是植物纖維還是動物毛。但由於植物纖維的柔軟度不夠,容易斷裂,其可能性較小。比如,它是什麽動物?還有很多未知。長沙出土的戰國毛筆傳為兔毛,是公元前三四百年的東西,早在公元前1400年。
幸運的是,金器和甲骨文中都有“筆”這個字。羅振宇等人把它解釋為象形文字,它就像握筆壹樣。從上面的銘文和甲骨文可以看出,大多數人用右手握筆,也用左手。筆尖大部分是分叉的,有些字是不分叉的。
現代木工打樣用鉛筆。幾十年前用的是墨鬥。除了墨線之外,竹片的兩端也被制成扁平的絲狀竹筆。這支筆只能畫直線,不能寫字。我在泰國北部和印尼的山區旅遊時,看到佛教貝葉經上的字,甚至如鐵線壹般,筆痕深入貝葉。我還看到李岑島的人們削尖竹竿,蘸上墨水,做出密密麻麻的細筆畫,竹子和竹子。如果用後線條太粗,可以隨時用刀把竹筆削尖。從這個例子可以推斷,可以長期使用,可以就地取材的竹筆,應該和毛筆使用之前的原筆差不多,或者說在使用動物毛發等軟筆之前有壹段時間的硬筆。
宋代詩人趙溪湖說:“古時候用竹子作畫。”《拾錄筆記》記載了任叔本的《削荊為筆》、《白洞六棍》、《玉檀為筆》。《南史》還說,陶弘景“用筆畫了壹本灰色的中學書”。這些文獻都是魏晉以後的記載。在和田和尼雅發現了用削尖的蘆葦和樹枝制成的鋼筆,以及有分叉的鋼筆,這些鋼筆應該是從第三世紀開始的。這種實物與古代文獻中的記載是壹致的,也證明了中世紀使用的是硬筆,古代也可能使用。
1932年,西北左居延發現的漢制鋼筆,不用竹筒,而是用四根木片,用兩根麻繩捆紮而成。居延還發現了壹些羊毛做的沒有管子的筆頭。這是不是意味著膠筆在裝入竹筒時因為油漆不好而用木片紮起來重復使用,還是漢代以前的筆都是圓竹筒加木片。
三國時期的毛筆大師單薇曾在他的《書法經典》中說,先以硬朗的發絲為前,再以柔順的發絲為輔,用麻繩紮起來。頭發入骨時要“用漆液固定”,然後頭發拉直後再“用海苔處理”,這樣就可以用墨水浸泡,壹整天都用不變質。可見三國時期的寫法和現在是壹樣的,可以做的很好。
制筆材料的變化
竹木是筆管的主要材料,至今未變。這是壹支真正用於書寫的鋼筆。漢代天帝所用的筆管是“裝錯寶”的,也就是說筆管下部用鍍金和寶石裝飾。過去皇太子在祭拜之初,給它壹支“漆筆”。在曹公的器皿中,有壹支“彩色玻璃筆”。晉武帝贈張華壹支“麟角筆”“斑竹關”是忠臣義士所寫文章之美的記錄。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喜歡用象牙或犀牛角做的筆,秋天貉子的毛裹著肥兔的毛。可見,自晉代以來,筆管的種類日益增多。王羲之不贊成這種較重的筆管,在他的《筆經》中說:“過去,
鋼筆的主要功能是記錄。自魏晉以來,除了記載之外,還增加了書法藝術的功能,即必須符合書法家的藝術表現要求,這已牽連到發質和制作方法的考究。
王羲之《筆經》說漢代用兔毛,以趙為最好,因為趙光澤細草較多,兔子食後增重,八月收獲季節較好,七月嫩滑,九月脆禿。在鋼筆經典中,也提到了人發和藍羊毛的混合。南北朝時期,作者在嘗試各種動物毛發,除了上面提到的兔子。“博物學”包括虎仆毛、雉雞毛、陶隱居羊髯等。現在臺灣省流行的胎毛筆,也是從南北朝開始創作的,《酉陽離國記》中有記載“南朝有壹籮筐善寫,蕭子雲用筆嘗書,心用胎毛”。
南北朝以後,使用各種動物毛,如狼毛、猩猩毛、石鼠毛、貂毛、鴨毛、豬毛、雞腳毛等。,而牛耳毛和山馬鬃作為制筆材料,在更早的古籍中沒有記載。好像是近百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