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蒙古語又叫哈拉浩特,位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25公裏處幹涸的額濟納河(黑水)北岸的沙漠中,是居延文化的壹部分。
黑水城的遺址建於西夏時期,當時西夏王朝在這裏設立了“黑水鎮嚴俊司”。黑水鎮是西夏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它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主要驛道,也是西夏十二軍督署之壹,黑山付偉辦事處。
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擴建城市,設立“伊基乃路總管府”。黑城東西長470米,南北寬384米,總面積180500平方米。雖然已經過去了700多年,黑城依然雄偉壯麗。它是“古絲綢之路”以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遺址,這裏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西夏時期的泛漢掌中明珠、彩繪雙頭佛、元代紙幣舉世無雙。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居延遺址保護區。
黑水城的遺產現狀
黑城遺址是古絲綢之路上最完整、最宏大的壹座古城遺址。
黑城北的西夏國古都,叫奈,是黨項方言。黑城中黑城的平面是長方形的。今天,城墻仍然表達了城市中65,438+00米的街道、城墻和整齊排列的木檐柱,它們從流沙中暴露出來。在城市的西南部,壹座圓頂形屋頂、壁龕風格的禮拜堂完整地矗立在曠野中,土坯建造的圓頂清真寺還沒有被風沙掩埋。
城外西南部的壹座小教堂完好無損地矗立在荒野中。近代以來,許多人多次前來探寶,掠奪了大量珍貴文物。在黑城出土的眾多珍貴史料中,人們對西夏語的解讀是在《番漢珍珠掌》字典中。為後人更完整的解讀神秘的西夏王國。這座城市建於9世紀西夏統治時期。1372年,明朝將軍盛豐攻破黑城後被棄。至今,城內埋藏著豐富的西夏和元代珍貴文獻。
由於周邊地區荒漠化嚴重,流沙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侵蝕了黑城,許多遺址被埋在了沙土之下。文物保護工作者呼籲有關部門盡快行動起來,搶救和保護黑城遺址。黑城遺址西北角墻頂有五座寶塔,至今特別珍貴,但也有風蝕坍塌的危險。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黑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