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君子有狀下壹句

君子有狀下壹句

君子有狀下壹句是小人常戚戚。

君子有狀是普通的意思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是壹種比喻和形容的表達方式。君子有狀,這裏的“狀”可以理解為狀態、樣子或表現;“是普通”,“普”通則是不奇特的意思,“同人不同神”、“各有所長”。

因此整句話的含義就是:君子的行為舉止是正常的普通的,而小人的言行則是與眾不同的特殊的。這是壹種道德層面的比較,用以說明君子和小人在品德上的差異。

拓展知識:

壹、君子的基本釋義。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花之君子。——清·周容《芋老人傳》

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醜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3、對別人的尊稱,猶言先生。

君子書敘。——唐·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4、舊時妻對夫之稱。

古籍《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古籍《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李賢註:“君子,謂夫也。”

唐李白《古風》之二七:“焉得偶君子,***乘雙飛鸞。”

清孫枝蔚《采蓮曲》之壹:“妾采蓮,采蓮寄君子。”

5、指春秋越國的君子軍。

古籍《國語·吳語》:“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韋昭註:“私卒君子,王所親近有誌行者,猶吳所謂賢良,齊所謂士。”

明梁辰魚《浣紗記·被擒》:“越王親率兕甲十萬,君子六千,直渡太湖。”

古籍《東周列國誌》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踐聞吳王已出境,乃與範蠡計議,發習流二千人,俊士四萬,君子六千人,從海道通江以襲吳。”

6、美酒。

古籍《類說》卷四三引唐皇甫松《醉鄉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為君子。”

7、竹之雅號。

宋蘇轍《林筍復生》詩:“偶然雷雨壹尺深,知為南園眾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