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發生,主要有先天遺傳因子及後天因素,先天遺傳多因體內對尿酸代謝不易。後天影響痛風的因素最主要為肥胖,其不但造成高尿酸,也會阻礙尿酸的排泄。
「痛風」與牙痛及生產痛被視為人生三大疼痛,痛起來像是被大狼狗咬到或是被熔解的鉛燙到壹樣,可說是痛不欲生,近10年來,臺灣痛風盛行率不僅增加近1倍,更有年輕化的趨勢,與國人高熱量飲食及肥胖人口增加有相當大的關系。
根據衛生署委托中研院研究發現,男性痛風盛行率由10年前的4.74%上升到8.21%,幾乎增加了1倍,其中又以19歲到45歲的男性增加幅度最大,由3.4%上升到7.2%;女性則變化不大,從10年前的2.19%微幅增加到2.33%。
痛風者9成5是男性
痛風病患有95%為男性,大約青春期就可能開始發作,女性則只有5%,主要因為女性有女性荷爾蒙的關系,有助於體內尿酸的代謝。但女性在更年期停經後就要註意了,由於沒有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女性痛風發作多在50多歲以後。
不僅痛風的盛行率增加了,令人憂心的是,國內痛風病患年齡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陳峙仰表示,自民國70年起,他即開始收集痛風病患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及觀察,迄今已累積4、5萬名病患的資料庫,經進壹步分析發現,在民國80年以前,痛風病患第壹次關節痛發作的年齡大多在50歲左右,但民國80年以後,第壹次關節痛發作的年齡則下降到30多歲。
到了民國100年,痛風病患第壹次關節痛發作的年齡雖仍然維持在30多歲左右,但20歲就第壹次關節痛風發作的比例,卻由民國80年前的8%,壹路上升至民國80年後的14%及100年的25%,也就是每4名痛風病患當中,就有1名是20歲的年輕小夥子。
更精彩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