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吳北之的過程是怎樣的?
毛(1594 ~ 1640),本名,又名東海,夢亭主人,板石公爵,明貴安(今浙江吳興)人,明末傑出的軍事家、文學家。他世代生於書香門第,自小博覽群書,樂此不疲,尤其是《他喜歡讀的是士兵農民之道》(《石民四十集》卷六十九)。當他十歲的時候,他的家鄉吳興遭受了壹場大饑荒,太守召開了壹次會議來緩解饑荒。官員和富人都不敢答應,未成年的毛向家裏要了幾萬石糧食來救濟災民。他熟知古今用兵方略,對九邊軟塞的要點了如指掌。面對後金政權的崛起,狼煙頻出,明廷政治腐敗,國運衰微,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習,討論“治國平天下”的方略,著書立說,重振明朝軍事裝備的雄心。他生活在南京,潛心研究歷代兵家謀略和當代國防形勢,傾註十五年心血撰寫了古代兵家學巨著,在新沂刻成冊(1621)。從此,這位青年學子名聲大振,以“知兵”之名被任命為畫,並加入大學士孫承宗為遼東督軍,以抵抗後金。他曾去要塞視察羅紅山,但他七天沒看到煙火,隨行人員臉色蒼白,但他仍不慌不忙。並遠赴江南招募海軍船只,為孫承宗謀劃遼東水軍部署。不久,孫承宗被革職,毛也被削去官職,回到南方。崇禎皇帝即位後,毛進京向新皇帝呈上《武備誌》,“並說東西不同,閩粵疆富強,始皇帝詔諭翰林。”但遭到權臣王在金的誹謗,以“目中無人”的罪名被流放到定興(今河北)蔣村。崇禎二年(1628)冬,後金騎兵進逼京城,孫承宗再次受命監管京城,危機四伏。毛和二十四騎護衛孫承宗,從東便門突圍到通州,擊退了後金軍隊,解除了首都的危險。毛任副都督,督駐覺華島(今遼寧興城覺華島)水師。先是被權臣革職,後又厭倦遼東兵,被貶福建。遼東軍情緊急,請求處死勤王,卻被權臣阻攔,死於悲痛和醉酒。毛是文武雙全。明清時期,學者們稱贊他是“西吳走出來的少年,揚名北方。落幕就叫秀才,上馬就叫將軍”(《方以智:曹》卷七《賞毛將軍》)。他壹生寫了大量的書。據《方以智》(任道斌主編,目錄學與文學出版社,1985版)所載毛著述記載,其著作有六十余種,數百萬字。但由於屢遭破壞,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