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歷史上的圓明園,最初是由康熙賜給其四子胤禎的壹座賜園,面積約為30公頃左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時,園內就已是“林臯清淑,波澱停泓”。1723年,雍正即位後,大規模擴建圓明園。至雍正末年,已建成30余處園林風景建築群,遍布200公頃範圍。
乾隆朝時,正值我國封建社會最後壹個繁榮時期,乾隆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規模擴建和修造圓明園,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改建並完善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之外,還在東鄰新建了長春等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圓明、長春和綺春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園東西寬2620米,南北長1880米,周邊外圍總長約11000米,***占地350公頃(5200畝),其中水面約140公頃(2100畝)。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壹座皇家博物館,它是當時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文化藝術寶庫,展示了我國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時收藏了各種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和藝術珍品。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10月18日、19日,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米啟爾騎兵團3500人在園內四處點燃罪惡的大火,全園頓時化為壹片火海,所有廟宇、宮殿、歷代收藏都付之壹炬。
圓明園簡介: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郊,海澱區東部。原為清代壹座大型皇家禦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
它的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壹樣大,水域面積又等於壹個頤和園。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幹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
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余地區則分布著40個景區,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觀水法”,是壹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壹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裏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是壹座珍寶館,裏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壹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
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壹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遺憾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壹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人憑吊。
圓明園遺址
在海澱區的海澱鎮之北,有壹處占地約5300畝的園林遺址,這裏林木繁茂,水泉豐沛,兼具江南和北方風光雙重特色。這就是曾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遺址公園。
(壹)園史簡述
1?早期的風景勝地
北京城的西北郊區自古以來風景優美,水泉清澈,壹向是吸引遊人的好地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為薊城居民及文人雅士矚目之所。遼南京時期及金中都時期這裏開始建設行宮、寺院等皇家建築和宗教建築。逐漸發展成薊城郊區的風景區。元代之後,古代園林中的行宮建築已荒圯,但池沼散布,田園阡陌的大片宜人的地方,被墨客們冠以"丹陵禰"之雅號。從此這裏成為後來達官貴族們的別墅勝地。如明代武清候李偉在今北京大學西門外對面(昆明湖以東)壹帶建的清華園就是壹座典型園林。
2?圓明園的興衰
清王朝定鼎中原,建都北京,沿襲了明代的城池和宮苑,把基本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對西郊的開發。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把江南風景及建築風格引進北京,在李偉的清華園遺址上建起了暢春園,此園是具有特殊形制的離宮別院,大約竣工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暢春園附近,"賜園"毗郊,其中之壹,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賜給其四子雍?NFDBE?王的圓明園,但該園比後來的圓明園小得多。此園大約在後來的"鏤月開?quot;景區,占地約500畝。胤禎登極後,將圓明園擴大,在南部建殿宇,為"外朝",後面的大組建築群為"內廷"。擴建後占地約3000畝。其中大水面是福海。乾隆皇帝亦曾六下江南,搜集天下名勝,"移天縮地"點綴園中,不遺余力地擴建修整圓明園,此時園中已有"四十景"之名稱。從而出現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乾隆九年後,在圓明園東部和南部又陸續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萬春園)兩座輔園。三座園林有門相通,成為壹體,平面布局成壹個倒置的品字。圓明園是三座園林的總稱。嘉慶年間對圓明園的修繕工程仍不斷進行。此時圓明園的總面積已達5200余畝,人工水面占總面積的壹半以上,堆疊的崗阜島堤300多處,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景點160處。園中殿宇不僅裝飾、陳設考究,還是收藏無數古籍珍寶、工藝美術品的綜合性藝術大寶庫。 可惜如此輝煌壯麗連續營建150年的萬園之園,毀於英法聯軍的魔爪。 1860年9月聯軍占領了大沽口,沿白河北上占領河西務,震動了京師。鹹豐皇帝於9月22日逃往承德,10月5日聯軍占領海澱,6日傍晚法軍進了圓明園,7日英軍也進園。先是掠奪搶劫和破壞,17日開始焚燒。聯軍的罪惡火焰壹直燒到19日,三天三夜的火海,將圓明園中富麗堂皇的宮殿和人類文明吞噬殆盡。
3?圓明園的劫後之劫
英法聯軍本想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但畢竟三園面積太大,罪惡的魔掌壹時遮不過來,於是有壹些景點如"廓然大公"、"蓬島遙臺"等幸存了下來。當時幸存,為後人的偷盜又開了方便之門。到同治十二年(1837)慈禧"歸政"之後,想修復圓明園,終因該園損失太大和國庫空虛而未能全部實現,重修計劃只好先集中在圓明、萬春兩園。即使如此,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建材缺乏而被迫停工。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光緒又西逃,駐守西北郊的八旗兵丁勾結宮監和當地惡霸、地痞,將園內建築拆卸盜賣、林木砍伐,使園內的建築蕩然。民國初期的軍閥、官僚地痞更肆無忌憚,大規模地挖掘地下的建築殘存遺跡,地面上的殘存物更不必說,如華表、石獅、石雕、太湖石等早販賣他處。此現象沿續了幾十年,壹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還有在遺?quot;挖寶"者。此現象由於持續時間長,當時形成了專門的壹種行業,以遺址為"躉貨的寶地"。
4?對圓明園遺址的處理
建國後,對圓明園遺址相對重視起來,但是如何處理,意見莫衷壹是。50年代在這裏進行了大面積的綠化工作,又陸續地修建了壹些房屋和道路,便於對遺址的管理。壹百多年的時間,遺址內已自然地形成了居民點,盡管 *** 三令五申不準遷入園內壹人壹戶,但是自然的繁衍亦是壹股不容抗拒的力量,到80年代初期,園內已住有3000多農民,有的已經是第四代了,有位學者說:"對圓明園遺址消極保護是不行的,只有對它整修、利用,才是積極的保護、真正的保護"。80年代中期以後,經各方努力,找出了壹條保護、建設遺址的新途徑,即采取 *** 、管理處與附近農民合作建園,民辦公助、以園養園的方針。於是圓明園遺址出現了新氣象。到90年代初,已成為壹處頗具規模的"遺址公園"。
(二)遺址簡介
1?圓明園
(1)"前朝"政治活動區
在101中學以西,頤和園路之北,是圓明園的大宮門。宮門內是以"正大光明殿"為中心的壹組宮殿區,圍繞前湖,形成壹個中軸線,該軸線包括前湖之後的"九洲清宴",包括東面的壹組"勤政?NFDBE?賢殿"、"保合太和殿"和"吉祥所";西面的"翻書心"、"長春仙館"和"四宜樓"等。該組建築中,中軸線兩旁布置著內閣六部等中央機關和保衛圓明園的八旗直房等。
(2)供奉清帝影像的安佑宮
在圓明園的西北角有壹組特殊的宮殿區,規模宏大,肅穆端莊。這就是供奉清朝歷代帝後影像的安佑宮。該組宮殿始建於乾隆五年(1740)二年後竣工。大殿九楹,左右配殿五楹,宮門五楹,前後有華表兩對(現壹對在北京大學,壹對在北京圖書館),牌坊三座,極為壯觀。
(3)萬方安和
這是壹組建築形式奇特的建築,在後湖西側杏花春館的西北方,平面布局呈"?"字形,***有三十三間,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要求。這種形式是屬於適合建在南方園林"戶外室"的類型。目前"?"字形殿基仍清晰可見。
(4)舍衛城
這又是壹組特殊建築,在福海西北方。城內有買賣街,宮監、宮女妝扮店員,商人進行交易,類似頤和園中的蘇州街。城內有殿宇、遊廊三百二十六間。舍衛城、方壺勝境、安佑宮是園內規模最大的三組建築群。
(5)方壺勝境
在福海之北的海灣裏,有用漢白玉建成"山"字形三層的石座伸向水裏,上面建有噦鸞殿、瓊華樓、?珠宮等。在現存的園林裏,很少有與此景相比的景色。
(6)福海
福海是全園中心,園中最大的水面,海中有三個小島,中心島上建"蓬島瑤臺"七間和暢襟樓、隨安室等建築。東南島上有"瀛海三山"之亭,向西北渡橋到北島。此建置亦屬"壹池三山"之格局。
2?長春園
從福海向東,過圓明園的明春門即到長春園。園內主要建築有淳化軒,左右有廊各十二間,每間嵌石碑六塊,收集書帖幾十卷,諸家墨跡九十九人。園中最著名建築就是西樓遠瀛觀。該園以中西合壁式建築見長,風景美麗,建築雄偉,獨具壹格。其他景觀有獅子林、納景堂、清悶閣,占峰亭、清淑齋、延景樓等。建於湖中的"海嶽開襟"為壹座二層圓臺建築,上面建有"得金閣",遙望好似海市蜃樓。
3?萬春園
在福海東南,前稱綺春園。大宮門在該園的東南角,門前有東西朝房。門內主殿是迎輝殿。這座園林是太後、嬪妃們的居住之地,慈禧時重修了該園,改名萬春園。園內有"含光樓"、"四宜書屋"等三十景。"露水神臺"雖不屬三十景之內,但其銅人承露的鑄造極有特色。萬春園比不上圓明園的富麗堂皇,又不同於長春園的雄偉挺透,但它有著自己的流暢自如的特殊風格。
(三)遺址公園
為了達到整修、利用的方針, *** 和當地農民***同努力,在多方面的配合下,首先完成了園內居民的搬遷工作,然後決定以開發中心區福海為著手點,讓它首先造福於民。1984年數十萬人參加了挖掘福海的義務勞動,同時將挖出的土方堆砌成小山。沒能參加義務勞動的人民,自動捐款、支持福海復蘇。福海在眾人努力下,按原計劃修復了"蓬島瑤臺"。湖中清水透澈,水面冒出尖尖的荷舟,200多條遊艇泛於800畝湖面上。福海終於在涸竭了125年後,於1985年7月1日開始接待遊人了。 繼福海的開發之後,還修繕了萬春園宮門及其附屬建築,新辟了圓明園展覽館,數座橋梁和萬花陣等旅遊景區。在新復蘇的遺址公園內近年來常舉辦大型遊覽活動。如1991年夏季舉辦了全國文化藝術節,各少數民族來園展示各自的文藝節目,吸引了大量遊人。 圓明、長春、萬春三園路線圖
(四)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圓明園遺址本身就是列強侵華的鐵證,凡遊園的中國人,無不為之憤慨。60多年前李大釗憑吊圓明園時,曾憤然作詩,痛斥毀園的賊寇。現在雖然在園中大面積綠化,萬春園中建園林別墅,但有意識地保留西洋樓遺址、大水法、觀水法、遠瀛觀等遺跡,清理遺址,整理石雕,保留著劫後慘狀,做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現在這裏經常是黨團員過組織生活,青年學生、工人接受教育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