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楊氏百字譜:
初定:弘農俊傑英榮華澤祥禎文武科舉錦福祿寧康興太師忠書令唐宋才嘉兵漢隋相尉權崇德懷仁君蘭桂照輝映侯州盡雄偉盛海波濤湧覺理沖淩雲啟後繼乾坤慎思貴富民樹以成良言勛著永綿傳嚴潔孝順模喜慶輔龍騰昌發山西籍源遠承家業。
後改:三知承俊傑榮華澤祥禎漢隋相尉才盛德懷仁君文武科舉錦唐宋建奇勛太師奉旨令侯州憶雄英滄海波濤湧虎躍起龍騰滿門忠烈鼎豐功壯淩雲慎思傳清白後裔靖康寧蘭桂照輝映福祿顯家聲昭著千秋範源遠偉業興廉潔行孝順繼發晉乾坤。
擴展資料
楊姓遷徙史:
至漢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楊姓入川也於此時,多由湖北、陜西遷去。
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省潛江壹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
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布於長江中下遊地區。
晉、唐這壹時期,是楊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由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宋代的“靖康之亂”,中原社會動蕩,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
隋唐後便逐步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古、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
楊姓族徽釋義:
楊是遠古三苗之壹柯挪耶勞的族稱,為現代楊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易”組成。
“木”在這裏特指扶桑,在《山海經》等中國古籍中記載:扶桑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初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湯谷又稱作“陽谷”、“溫源谷”。
易、陽、羊、楊、揚、湯、蜴、蜥遠古時為同義詞,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易”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
相傳,居住在湯谷的古老氏族采用扶桑紀歷。
扶桑紀歷是觀測太陽在扶桑樹東西(陽陰)兩側的升落高度規律,這個規律東夷人確定為五陽五陰,合稱“十日”,也就是“十天幹”。
觀測時總是壹個太陽壹個太陽的位移,傳作“壹日居上枝,九日居下枝”。
這就是扶桑湯谷十日的本義。
這種扶桑樹也稱楊樹,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氏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楊姓起源說:
第壹種說法:有五個主要來源
1、楊侯苗裔說。
據《元和姓纂》和《通誌·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今山西洪洞東南範村東古城壹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
2、女吉姓楊國說。
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女吉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
3、羊舌後嗣說。
姬姓楊國滅於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4、楊孫孑遺說。
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姓楊。
5、出自賜姓或他族他姓改楊姓而來。
如三國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部分人姓楊。
鮮卑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楊姓,福建寧化有林姓遷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另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氏。
第二種說法:有四個主要來源
(1)賜姓: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鮮卑族,為北魏勛臣八姓之壹。
義臣之父尉遲崇,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
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
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2)收養:西晉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收養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為楊氏。
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
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
(3)避難: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姓,為倪姓所改。
倪盈第八世孫倪炤,仕宋為龍圖閣學士,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遭流新州。
當時,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繈褓之中,匿概浦外家。
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
及倪順長大,力學皆優,念外家楊姓之恩,改為楊姓。
(4)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政策,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
白族中,楊姓壹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時為白族第壹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