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死後無所有出自哪裏

死後無所有出自哪裏

全文:

大家所相信的死後的狀態,更助成了對於死的隨便。誰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相信有鬼(近時或謂之“靈魂”)的,既有鬼,則死掉之後,雖然已不是人,卻還不失為鬼,總還不算是壹無所有。不過設想中的做鬼的久暫,卻因其人的生前的貧富而不同。

窮人們是大抵以為死後就去輪回的,根源出於佛教。佛教所說的輪回,當然手續繁重,並不這麽簡單,但窮人往往無學,所以不明白。這就是使死罪犯人綁赴法場時,大叫“二十年後又是壹條好漢”,面無懼色的原因。

況且相傳鬼的衣服,是和臨終時壹樣的,窮人無好衣裳,做了鬼也決不怎麽體面,實在遠不如立刻投胎,化為赤條條的嬰兒的上算。我們曾見誰家生了小孩,胎裏就穿著叫化子或是遊泳家的衣服的麽?從來沒有。這就好,從新來過。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相信輪回,那就說不定來生會墮入更窮苦的景況,或者簡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但我看他們是並不這樣想的,他們確信自己並未造出該入畜生道的罪孽,他們從來沒有能墮畜生道的地位,權勢和金錢。

出處:出自近代作家魯迅的《死》。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魯迅曾經嚴肅痛苦地思索生與死,而且經常想到“死後”,對此進行深層次的哲理探索。《死》假托夢境,展示壹個還存在知覺的死者經驗死後的生活,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魯迅對現實鬥爭的思考,同時暴露了舊時代裏的種種罪惡和弊害。

在寫作《死》的前三個月,魯迅說:“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燈下漫筆》)。直面慘淡人生的魯迅在《死》裏以較大的篇幅揭示出舊時代中國人生存的艱難和死亡的痛苦。中國人不但沒有任意生存的權利,也沒有任意死掉的權利。

活著不是人,是奴隸,受人控制,被人利用,遭人迫害。這並不以人的死亡為結束。“我”死後,是路人飯後的談資,是馬蟻青蠅的美食 ,是書商賺錢的顧客。

這是何等的悲哀!死後仍然要經受精神的痛楚,即使埋進棺材也掙不脫被人擺弄的命運。這就有力地控訴了黑暗社會吃人的罪惡,道出了在舊時代裏中國人生生死死的辛酸血淚。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