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稱白帝子,是天邊啟明星的神格化人物。為道教神,據《七曜禳災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後形象變化為老邁年長的白須老者,手中持壹柄光凈柔軟的拂塵,入道修遠神格清高,時常出現在壹些有影響的古典小說中,最著名的是《西遊記》,但多不被尊敬重視,最近的八流電視劇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節。同為太白星神的還有《唐逸史》中提到與孫思邈交遊親近的太白酒星,他們是四位遊歷在蜀地豪飲而健談的奇仙。《廣異記》中也提到了壹位同樣在四川出沒,自稱太白山神的能召喚神虎的老人。
2、九天玄女
又稱玄女、元女,根據《詩經商頌玄鳥》的記載,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鳥,之後的《史記殷本紀》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鳥蛋而出生,更理性的解釋了商人崇拜玄鳥圖騰的原因。宋《雲笈七簽九天玄女傳》完善女神傳說,稱她於黃帝與蚩尤大戰受困時,受老師聖母元君派遣,下降黃帝之側以行幫助,終於使黃帝擊敗蚩尤,玄女有功於社稷,便被尊奉為女神。後世因玄女轄制中天、羨天、從天、昊天、蒼天、廓天、鹹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稱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專奉後崇拜甚廣,宋以後多次出現在古典神怪小說中,著名的有《水滸傳》,《大宋宣和遺事》,《女仙外史》,《薛仁貴征東》等等。但目前民間供奉九天玄女最專註的原因不是因為女神本身擁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護生。
3、北鬥星君
原本是將天空中被稱為大熊星座的星群神格化的復合式神祗團體。根據《河圖帝覽嬉》的說法只是掌握爵祿富貴收成豐歉的星鬥,但是被早期道教吸收後,形成了北鬥註死,南鬥註生的說法。北鬥星君受命聽取天下人功勞過失,並因之決定其人壽數際遇,對於民間來說是行使莫大權力地位非常重要的神靈,因此自古以來泰山上供奉北鬥星君的香火長盛不衰,是別的神靈難以比擬的,想來是類同人間高官顯爵般的存乘10理財在吧?而與人間權貴官職浮動類似的是,在眾多文獻中,北鬥星君的具體身份始終沒有確定,《河圖始開圖》稱黃帝名軒轅,北鬥神也。《雲笈七簽》則說北鬥君是江夏人,叫伯大萬,又說北鬥君是江夏人陳奉常字百萬。《真靈位業圖》則說北鬥君是周武王。目前華麗連載接近尾聲的《封神演義》的原著中則安排黃飛虎的第三子黃天祥被封為北鬥星君!
4、風伯
最早的風神被稱為箕星或箕伯,《風俗通》中稱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故稱箕伯。但在楚地則自古以鹿身雀頭的神秘怪獸飛廉為風伯,《水經註》稱飛廉以善於行走而為紂王效力,周武王擊敗了紂王,飛廉殉國自殺,天帝為他的忠誠感動,用石棺掩埋他,並使他成為風神。漢以後飛廉與箕伯逐漸融合,並由民間人格化,形成了白須老翁,左手持輪,右手執_,若扇輪狀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後,因風伯的主要職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幫助萬物生長,所以受到歷代君主的虔誠祭祀。然而風伯也常以颶風過境毀壞屋舍傷害人命,形成自然災害,因此被視為兇神。民間傳說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現的風神封姨,就主要體現了風對植物生長的危害。《淮南子本經訓》高誘註中提到羿將狂暴傷害人民的風伯捆綁在青邱之澤為民除害的故事,倒是不免令人想起賽特尋找神器救助被困雷神的細節。
5、雨師
在傳說常常和風伯壹起出現。曾是黃帝的屬臣,《韓非子十過》稱: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但之後則隨同蚩尤與黃帝作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蚩尤敗退之後,雨師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確認其究竟為誰。《楚辭》中稱雨師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樸子》則說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而《搜神記》說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世間流傳種種說法繁多,甚至有稱衛公李靖為雨師者,雖然顯得荒謬,但足以看出作為壹個農業大國,民間對於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視。值得壹提的是地支之中醜之神為雨師,所以民間往往在己醜日祭祀雨師。
6、氐人族
傳說是炎帝後裔,所有記載都出自《山海經》。《山海經海內南經》稱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不過很明顯,天之痕裏面氐人族是在建木的東北,這個令人有壹大滴冷汗。《大荒西經》則說炎帝的孫子靈恝生了互人,互人就是氐人,他們可以上下於天。始終難以理解他們是如何能做到上下於天,而且所謂人面魚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魚而不是人魚。
7、娥皇女英
湘水女神,被認為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最早的傳說始於漢代,《史記五帝本紀》稱:堯以二女妻舜。確定兩位夫人名字是在劉向《列女傳》中,完善了娥皇女英幫助丈夫舜確定王位,並在舜巡遊天下病死蒼梧時,雙雙投身湘江以死殉夫,成為湘水之神的故事。後世壹般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娥皇女英如此的美麗忠貞,又留下了浪漫淒婉的血淚斑斑湘妃竹以為紀念,因此雖然只是地域性神靈,在文學的世界卻有不輸其他任何女神的聲名和出現率。
8、嫦娥
傳說中永遠的月宮仙子,又稱_娥,虛上夫人,月神。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塑造出的壹位無可替代的集美麗、孤獨、高貴、清雅、神秘、哀怨等氣質於壹身的女神。實際卻是由生育了十二個月亮的帝俊之妃常儀演變而來,儀、娥古可同聲通用,所以常儀被認為就是常娥。由於嫦娥拋棄丈夫逃離家庭的行為並不被舊時代道德所容忍,漢以來常將這位美人誣蔑為醜陋的蟾蜍,《淮南子》更斷言嫦娥就是因為偷竊了神藥飛升月宮,才變成了蟾蜍。但是想來道德寬松是壹種必然的潮流,後世對這位舍棄丈夫的女神更多的是在羨慕中充滿了關愛的遐想,不僅為安慰她居住的清冷安排了陪伴的玉兔,還增添了壹個學仙有過的吳剛,甚至還反復編造她謫降人間續寫姻緣的浪漫華麗冒險故事。其事跡參看《西遊記》、《女仙外史》、《聊齋誌異》等,劇情絕不亞於國產RPG。
9、天仙
道教專有名詞,壹般指居於天界能舉形飛升的神仙。根據《仙術秘庫》和《抱樸子》對仙的劃分,天仙都位列第壹等。可以確認這是道術高深修行深厚擁有崇高神格的仙人階級,原本沒有特別的性別區分,但是漢以後受《漢武帝內傳》描述的影響,壹般人習慣將天仙看作侍奉在西王母身邊美麗超凡的女性。值得壹提的是天仙由於本身神格高貴,直接插手過問凡人瑣事的情況很少發生。並且由於凡人能夠堅持修行得證這壹品格者甚少,因此後世往往以東王公和西王母之血族後裔看作天生天仙。具體情況參照《封神演義》中仙界第壹美人龍吉公主。
10、地仙
根據葛洪《抱樸子》劃分,地仙位列第二等,這是壹個能夠暢遊名山大川的仙人階級。《正統道藏》中記載葛洪的弟子黃野人因為得到師父的壹粒仙丹成為地仙,此後就生活在羅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壹百處的洞天福地,他們有機會通過長期艱苦修行成為天仙,但是限於最重要的資質,很少聽說有地仙成為天仙。《西遊記》中的鎮元大仙作為地仙之祖,具有強大的實力,但是性格不好。
11、雪女
中原文化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雪女,可能是由於地域區間並不常遭遇雪害的緣故。俗稱雪山女的女仙是廣德祠山神張大帝的女兒,根據《清嘉錄》的記載,每年二月初八是張大帝的生日,此前後數日,地方上必然遭遇風雨,引起氣溫下降,這被認為是張大帝女兒風山女、雪山女歸省所致。所以當地有張大帝吃凍狗肉的俗諺。另有壹位著名的雪山女神,被稱為喜瑪拉雅山女兒的帕爾瓦蒂,她和丈夫濕婆神居住在吉羅娑山上,是壹位神力高強美艷絕倫的女神。至於日本神話中數目眾多的山中雪女,最近常常現身在漫畫和遊戲中,想來已經被大家所了解,因此就不費篇目了。
12、蠶女
據傳大本營在四川的蠶神,被稱為馬頭娘,雛形是《山海經海外北經》中在歐絲之野樹上歐絲的女子,因為《荀子》中提出蠶的頭部類似馬頭,後世便借此附會了蠶馬的傳說,《搜神記》中寫上古時有女子牽掛外出遠征沒有消息的父親,便對家裏的馬戲言如果馬能迎回父親她便下嫁,結果有靈性的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親,並因女子不能兌現承諾而憤怒跳躍,女子的父親便殺死馬,將馬皮放在庭中。馬仍英靈不滅,壹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親久尋不著,終於只能在大樹枝上看到化身為蠶的女兒。故事題材冷辟大膽劇情悲慘哀怨,但在《搜神記》壹片冷靜清晰克制的筆調中無絲毫灑狗血的感覺,偏偏後來有人繼續附會,給故事安置上蠶女騎此馬飛降拜別父母,並稱自己以孝義被太上授九宮仙嬪的結局,令人頗感無趣,尤其所謂舊有蠶姑廟香火鼎盛,冠絕德陽,實在更是無從可考的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