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大學》,意思是:如要修養好品德,則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憤憤不平,則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懼不安,則得不到端正;
原文: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註釋:
1、忿懥:鄭玄註:懥,怒貌也。
2、好樂:樂,音要。喜好娛樂、逸樂。
3、憂患:《大學直指》:“忿懥、恐懼、好樂、憂患,即貪瞋癡等,根隨煩惱也。”
翻譯:
所謂修身在端正心念,這是什麽意思呢?我們有所憤怒的時候,我們的心念就不能夠端正;有所恐懼的時候,我們的心念就不能夠端正;有所喜好、逸樂的時候,我們的心念就不能夠端正;有所憂患的時候,我們的心念就不能夠端正。如果壹個人的心不專註,看到東西如同沒有看見,聽到聲音也如同沒有聽見,吃東西也不知道滋味。這就叫做修身在於端正心念。
擴展資料:
這句話出自於文獻古籍曾子的《大學》,它是壹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
在古代,意欲將高尚的德行弘揚於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調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則先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養好自身品德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