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先秦諸子選讀中所有成語《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選讀

求先秦諸子選讀中所有成語《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選讀

出自論語的:

壹息尚存——壹息尚存,此誌不容稍懈。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眾星拱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壹言以蔽之——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義勇為——見義不為,無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盡美矣,又盡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舉壹反三——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善而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循循誘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過猶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內省不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手足無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壹言興邦——壹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殺身成仁——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禍起蕭墻——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血氣方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殺雞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荏——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道聽途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則心安而德全矣。

文過飾非——小人之過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待價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的:

安富尊榮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杯水車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人者,猶以壹杯水救壹車薪之火也。”

彼壹時,此壹時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孫醜下》:“彼壹時,此壹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朱熹註:“義者行事之宜,謂人之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源自《韓非子》的成語

戰戰栗栗

讀音:zhàn zhàn lì lì

釋義:戰戰:戒懼的樣子;栗栗:哆嗦,發抖。因戒懼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初見秦第壹》:戰戰栗栗,日慎壹日。

日慎壹日

讀音:rì shèn yī rì

釋義:慎:謹慎。壹天比壹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原文:《韓非子·初見秦第壹》:戰戰栗栗,日慎壹日。

蠶食鯨吞

讀音:cán shí jīng tūn

釋義:象蠶吃桑葉那樣壹步步侵占,象鯨吞食那樣壹下子吞並。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吞並別國的領土。

原文:《韓非子·存韓第二》:“荊人不動,魏不足患也,則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深不可測

讀音:shēn bù kě cè

釋義:深得無法測量。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原文:《韓非子·主道第五》: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為者誅,國乃無賊。

負薪救火

讀音:fù xīn jiù huǒ

釋義: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原文:《韓非子·有度第六》: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法不阿貴

讀音:fǎ bù ē ɡuì

釋義: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原文:《韓非子·有度第六》: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唯唯諾諾

讀音:wěi wěi nuò nuò

釋義:“唯”、“諾”,這兩個字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

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形容自己沒有主意,

壹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今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壹個人的屈於權貴,侍奉權貴的小人樣子。

原文:《韓非子·八奸第九》: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靡靡之音

讀音:mǐ mǐ zhī yīn

釋義: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淫蕩、低級趣味的樂曲。

原文:《韓非子·十過第十》:“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危如累卵

讀音:wēi rú lěi luǎn

釋義: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原文:《韓非子·十過第十》: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

世也。

國富兵強

讀音:guó fù bīng qiáng

釋義: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原文:《韓非子·孤憤第十壹》:夫越雖國富兵強,中國之主皆知無益於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讀音:shì yǐ mì chéng,yǔ yǐ xiè bài

釋義:事情因為保密而獲成功,說話由於泄密而遭失敗。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米鹽博辯

讀音:mǐ yán bó biàn

釋義:比喻議論廣博細雜。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親近不疑

讀音:qīn jìn bù yí

釋義:關系親近,毫不懷疑。形容十分信任。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

曠日離久

讀音:kuàng rì lí jiǔ

釋義:耗費時日,拖延很久。猶言曠日持久。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

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余桃啖君

讀音:yú táo dàn jūn

釋義: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聞,有

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

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

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

者,愛憎之變也。

色衰愛弛

讀音:sè shuāi ài chí

釋義:色:姿色、容顏、容貌;弛:松懈,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寵愛。指靠美貌得寵的人,壹旦姿色衰老,

就會遭到遺棄。也喻指男子喜新厭舊。

原文:《韓非子·說難第十二》: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

優柔寡斷

讀音:yōu róu guǎ duàn

釋義: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原文:《韓非子·亡征第十五》: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萬全之策

讀音:wàn quán zhī cè

釋義:策:計策、辦法。 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原文:《韓非子·飾邪第十九》: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和璧隋珠

讀音:hé bì suí zhū

釋義:和壁:和氏璧;隋珠:古傳說中的夜明珠。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之美,物不足以飾之。”輕舉妄動

讀音:qīng jǔ wàng dòng

釋義: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采取行動。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根深蒂固

讀音:gēn shēn dì gù

釋義:蒂:瓜、果和莖、枝相連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礎穩定,不容易動搖。也說根深柢固。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讀音:shànɡ bù zháo tiān ,xià bù zháo dì

釋義: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原文:《韓非子·解老第二十》: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

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讀音: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釋義:千裏長堤,是由於小小的壹個螞蟻洞而潰決的。用來比喻小事不註意會造成大亂子。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堤潰蟻穴

讀音:dī kuì yǐ xué

釋義: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註意,就會出大亂子。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病入骨髓

讀音:bìng rù gǔ suǐ

釋義:病到骨頭裏。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

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象牙楮葉

讀音:xiàng yá chǔ yè

釋義:楮:楮樹,葉似桑,皮可以造紙;楮葉指楮樹的葉子。用象牙雕刻成的楮樹葉子。不利用自然條件,只

依靠壹個人的造作;不按照客觀規律,而強調壹個人的小聰明,這都是像三年雕壹片樹葉壹樣愚蠢的行

為。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

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壹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

不乘天地之資,而載壹人之身;不隨道理之數,而學壹人之智,此皆壹葉之行也。

壹鳴驚人

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壹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目不見睫

讀音:mù bù jiàn jié

釋義: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原文:《韓非子·喻老第二十壹》:》:“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老馬識途

讀音:lǎo mǎ shí tú

釋義: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原文:《韓非子·說林第二十二》: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

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遠水不救近火

讀音:yuān shuǐ bú jiù jìn huǒ

釋義: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原文:《韓非子·說林第二十二》:“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亦作:遠水不解近渴

瞋目切齒

讀音:chēn mù qiè chǐ

釋義: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而無

扼腕聚唇嗟唶之禍。

壹手獨拍,雖疾無聲

讀音: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釋義:疾:急速,猛烈。比喻壹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壹手獨拍,雖疾無聲。”

孤掌難鳴

讀音:gū zhǎng nán míng

釋義:孤:單獨;鳴:叫。壹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壹手獨拍,雖疾無聲。”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讀音: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釋義:比喻用心不專,什麽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原文:《韓非子·功名第二十八》: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吹毛求疵

讀音:chuī máo qiú cī

釋義:求:尋找,查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裏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缺

點,尋找差錯。

原文:《韓非子·大體第二十九》: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莫眾而迷

讀音:mò zhòng ér mí

釋義:做事不與眾人商量,就會迷惑。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魯哀公問於晏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

國愈亂,其故何也?”

三人成虎

讀音:sān rén chéng hǔ

釋義:三個人謊報城市裏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壹顰壹笑

讀音:yī pín yī xiào

釋義: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吾聞明主之愛,壹顰壹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

濫竽充數

讀音: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裏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

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如出壹口

讀音:rú chū yī kǒu

釋義:象從壹張嘴裏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壹樣。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下第三十壹》:州侯相荊,貴而主斷,荊王疑之,因問左右,左右對曰:“無有。”如出

壹口也。

道不拾遺

讀音:dào dào bù shí yí

釋義: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下第三十壹》:仲尼為政於魯,道不拾遺,齊景公患之。

買櫝還珠

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

輯以羽 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良藥苦口

讀音:liáng yào kǔ kǒu

釋義: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

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忠言逆耳

讀音:zhōng yán nì ěr

釋義: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

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手足胼胝

讀音:shǒu zú pián zhī

釋義:胼胝:俗語中的“老繭”。手掌或腳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文公反國,至河,令籩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者後

之。

郢書燕說

讀音:yǐng shū yān yuè

釋義: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

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

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殺彘教子

讀音:shā zhì jiào zǐ

釋義:彘:豬。父母說話算數,教子誠實無欺。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

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

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乃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視死如歸

讀音:shì sǐ rú guī

釋義:把死看得跟回家壹樣。形容為了正義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

棧車牝馬

讀音:zhàn chē/jú pìn mǎ

釋義:陋車劣馬。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饑色,則良大夫也。

面有饑色

讀音:miàn yǒu jī sè

釋義:形容因饑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饑色,則良大夫也。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讀音: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釋義:舉薦外人時不回避自己的仇人,舉薦內部人時不回避自己的兒子。指推舉人才時,秉持公正無私之心,

不摻雜個人好惡。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故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於其君,及武

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狗猛酒酸

讀音:gǒu měng jiǔ suān

釋義:因狗兇猛致使酒酸無人買。比喻環境惡劣,前進困難。也比喻權臣當道,阻塞賢路。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第三十四》: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然而不

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

“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提綱挈領

讀音:tí gāng qiè lǐng

釋義:綱:漁網的總繩;挈:提起。原意為撒魚網要抓住總繩才撒得開,鑒定裘服要提起衣領才看得清。後比

喻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

原文:《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善張網者引其綱,不壹壹攝萬目而後得。 《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宋史·職官誌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彼眾我寡

讀音:bǐ zhòng wǒ guǎ

釋義:彼:對方。指對方軍隊勢眾,而我方力量單薄。

原文:《韓非子·難壹第三十六》: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兵不厭詐

讀音:bīng bù yàn zhà

釋義:厭:排斥,滿足;詐:欺騙。用兵作戰不排斥運用詭變、欺詐的策略或手段克敵制勝。

原文:《韓非子·難壹第三十六》:“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讀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釋義: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 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