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歷史上姓“薛”的名人?

中國歷史上姓“薛”的名人?

1.薛濤(770-832):字洪度。父薛鄖是壹京都小吏,安史之亂後居成都,薛濤於唐代宗大歷三年出生。

薛濤幼時即顯過人天賦,八歲能詩,其父曾以“詠梧桐”為題,吟了兩句詩:“庭除壹古桐,聳幹入雲中”;薛濤應聲即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的對句似乎預示了她壹生的命運。十四歲時,薛鄖逝世,薛濤與母親裴氏相依為命,迫於生計,薛濤憑自已過人的美貌及精詩文、通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被稱為“詩伎”。

唐德宗時,朝廷拜中書令韋臯為劍南節度使,統略西南,韋臯是壹位能詩善文的儒雅官員,他聽說薛濤詩才出眾,而且還是官宦之後,就破格把樂伎身份的她召到帥府侍宴賦詩,薛濤遂成為成都著名營伎(供鎮守各地的軍事武官娛樂所用的樂伎)。壹年後,韋臯惜薛濤之才,準備奏請朝廷讓薛濤擔任校書郎官職,後雖未付諸現實,但“女校書”之名已不脛而走,同時也被世人稱為“掃眉才子”。後來,韋臯因鎮邊有功而受封為南康郡王,離開了成都。繼任劍南節度使的李德裕,同樣非常欣賞薛濤之才,在薛濤的有生之年,劍南節度使總***換過了十壹位,而每壹位都對她十分青睞和敬重,她的地位已遠遠地超過了壹般的絕色紅伎。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薛濤初見元稹時已四十二歲,比元稹大十壹歲,當時元稹任監察禦史,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兩人在蜀地***度了壹年。

薛濤在閑雅之余,常把樂山特產的胭脂木浸泡搗拌成漿,加上雲母粉,滲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紅色的特殊紙張,紙面上呈現出不規則的松花紋路,煞是清雅別致,她便用這種紙來謄寫自己作的詩,有時也送些詩箋給友人,人們把這種紙箋稱為“松花箋”或“薛濤箋”。唐人喜用彩箋題詩或書寫小簡,其實都是學了薛濤的樣。

晚年,薛濤在成都遠郊築起吟詩樓,隱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時年六十二歲。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誌銘,並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

薛濤詩集名《錦江集》,***五卷,詩五百余首,可惜未流傳下來。在全唐詩中收錄其詩八十九首。

史存

濤好制小詩,惜其幅大,狹小之,蜀中號薛濤箋。或以營妓無校書之號,韋南康欲奏之而罷,後遂呼之。胡曾詩曰: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唐詩紀事》

詩存

井梧吟

庭除壹古桐,聳幹入雲中。 (父鄖句)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濤句)

鴛鴦草

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

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

2.薛素素(西元16—17世紀),女,字素卿,又字潤卿,江蘇蘇州人,寓居南京。工小詩,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不筆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蟲、各具意態,工刺繡。又喜馳馬挾彈,百不失壹,自稱女俠。後為李征蠻所娶。所著詩集名《南遊草》。

薛素素(生卒年不詳),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她是位相貌俊美,而於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繡等又無所不能的江南名妓。繪畫上的造詣更使她從容地走進文人們的筆墨酬答之中。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胡應麟《甲乙剩言》)

女棋手薛素素,她是明代唯壹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蘇州人,多才多藝,棋、詩、書、琴、蕭、繡等,無不工絕,有"十能"之稱,是位有才氣的女子

3.薛濤,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於大歷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五卷,詩五百余首,惜未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壹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

濤於晚歲遷入城內西北隅之碧雞坊,創吟詩樓,棲息其上。

韋臯鎮蜀之初(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南越獻孔雀壹只,臯依濤意,於使宅開池設籠以棲之。至大和五年(公元八三壹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濤亦卒。壹些詩詞中提到的“韋令孔雀”也就是指的這段史話。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

薛濤自貞元初被罰赴邊回,即退隱於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業造紙,濤惜其幅大,不便寫己所作小詩,因命匠狹小之,又性喜紅色,乃創深紅小箋。後世流行之紅色小八行紙,薛濤箋也。至於稱浣花箋、松花箋、十樣蠻箋為濤箋者,實誤。浣花殆假借地名;松花恐浣花筆誤,況松花嫩綠色;而十樣箋出自北宋。時謝景初於浣花溪專造十色箋(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號謝公箋。

薛濤井舊名玉女津,“水味甘冽,異於江泉。”乃因井傍錦江,源出江泉,又經砂濾過耳。傳濤造箋系自此井取水,無考。然明藩確取此井之水造紙,且以上貢。康熙三年(公元壹六六四年)三月,冀應熊始書薛濤井三字,立石碑於井傍。嘉慶十九年(公元壹八壹四年),四川總督常明奉敕建雷祖廟於井左,布政使方積與王啟錕等,因建吟詩樓、浣花亭於井右。

居人汲井為酒,名薛濤酒,甚美。但是,薛濤制箋系自所謂薛濤井取水之說,明代始爾,斯已謬矣。清初忽有用薛濤井水釀酒之事,自更與濤無關。但已吟詠不絕,皆附麗而已。

薛濤墳在今成都市東郊、望江樓公園東、錦江之濱,四川大學校園內。

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壹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臯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臯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生年不詳。其卒年當在段文昌再度鎮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舊說她和高駢有交往,考高駢任四川節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時代遠不相及,顯誤。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制,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壹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壹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壹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楊慎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升庵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籌邊樓》“托意深遠”,“非尋常裙屐所及”。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4.薛偉是我國第壹位名震世界樂壇的小提琴家,記者昨天獲悉,旅居海外多年的薛偉中國行音樂會將於17日巡回到佛山,在瓊花大劇院舉行經典演奏會,他這次的演出還有壹個特別之處,就是演奏會的上半場,他將自己主持壹個“從音符到音樂”的講座,主講曲目《梁祝》、《美麗的羅斯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