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秦被刺死時多大

蘇秦被刺死時多大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裏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的準確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記·燕世家》載:“(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蘇秦始來見。”根據《帛書》,這壹記述有誤。《帛書二十二》說:齊宋攻魏,楚圍翁(雍)是(氏),秦敗屈丐。”又說“今者秦立於門”,顯然為蘇秦初出茅廬,遊說陳軫的談話。按“秦敗屈丐”在前312年,假設青年蘇秦首次出現在政治舞臺上是20歲左右,則推算他大概生於前332年前後。《史記》有《蘇秦列傳》記載其約死於公元前321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縱橫家書》,其中有十壹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史記》等傳世古籍,記載其死於公元前284年。經過不少學者的考訂,明確了蘇秦應在燕昭王、齊宣王、齊湣王之世活躍於六國間,與其同時的著名人物有孟嘗君、李兌、周最等。確定他應該死於公元前284年。

蘇秦出身寒門,卻少有大誌。據傳他隨鬼谷子學遊說術,“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史記》)學成之後,蘇秦曾先後遊說周、秦、趙等國,然而均不為所用,遭受到很多困難、挫折,只得回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暗地嘲笑他說:東周人的風俗,都治理家裏的產業,致力於工商,謀取十分之壹二的盈利,他卻丟掉根本而去從事耍舌頭,還不應貧困嗎?蘇秦聽了這些話,感到慚愧。於是發憤讀書,得周書《陰符》而讀之,領會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奧秘。留下了‘錐刺股’的千古佳話,他“弓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壹》)。

蘇秦學有所成再次踏上了遊說列國的征途。是時,齊秦二強心懷包宇天下,兼並六國之誌;而弱國之間,彼此明爭暗鬥,不難被各個擊破。蘇秦力主合縱,即聯合幾個弱國***同對付強國,為此,他首先來到比較弱小的燕國。

時值燕昭王築黃金臺,延攬四方賢士之時,“蘇子聞之,由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氏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落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並強齊。”(說苑·君道))此蘇子就是蘇秦,蘇秦歸燕在燕昭王師事郭隗三年之後,即前308年。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系,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齊湣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註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壹時的事件。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裏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

蘇秦合縱五國攻秦:秦相魏冉來到齊國致送“東帝”稱號和約定聯合伐趙之後,蘇秦從燕到齊,見齊湣王於章華宮南門,齊王征求他的意見,他認為這樣“兩帝立,約伐趙”,不如伐宋之利;齊取消帝號可以使得“天下愛齊而憎秦”,因而主張取消帝號,“倍(背)約擯秦”,“以其間舉宋”(《齊策四》、《田世家》)。這個建議很得齊王的贊許,於是就邀約趙王和齊王在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會見,約定“攻秦去帝”,並由蘇秦參與其事(《戰國縱橫家書》四)。這是趙國存亡的緊急時刻,蘇秦這樣聯合齊、趙二強發動五國合縱攻秦,因此蘇秦壹時聲勢顯赫,趙和齊先後都封蘇秦為武安君,任以為相。《蘇秦列傳》稱蘇秦約六國合縱,並相六國,出於後世策士的誇張,但是當五國合縱攻秦時,同時兼有齊、趙、燕三國之相,並同封為武安君,當是事實。蘇秦這樣推翻秦齊連橫而攻滅趙國的計劃,發動齊、趙聯合五國而合縱攻秦,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挽救趙國,還是為了將來實現燕聯合秦、趙攻破齊國的“大事”。因為在這樣秦、齊、趙三強鼎立而鬥爭的形勢下,必須要造成秦、趙兩強合縱攻齊的局勢,才有可能把齊攻破。如果出現秦齊兩強連橫攻趙的局勢,壹旦趙被攻滅,齊的國力將更強大,必然造成對燕十分不利的結果。

公元前二八八年十二月齊宣布廢除帝號,次年五國軍隊就開始會合而前進攻秦了。五國因宋地而矛盾重重,致使這次合縱攻秦不歡而散,秦在五國合縱進攻的形勢下,也宣布廢除帝號,與五國講和,把前所奪得的溫(今河南溫縣西南)、軹(今河南濟源南)、高平(今濟源西南向城)歸還給魏,把堊分、先俞歸還給趙(《趙世家》。為五國合縱攻齊留下伏筆。

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贊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縱橫家興於戰國後期。時群雄相爭,除用武力外,還需展開外交、政治上的攻勢。縱橫家應運而生。他們並不專崇壹種主張或觀點,而是根據實際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構成了所謂的壹縱壹橫。西漢時稱縱橫之說為“長短說”,長說、短說和壹縱壹橫含義相同,都是說縱橫之士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觀點去說服對方的壹種方法。“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三晉第處沖要,又是角逐智勇之地,故順時言變,鼓舌遊說的謀臣策士便應運而生。在中原逐鹿之際,權術捭闔的縱橫家們馳騁其間。

到戰國晚期,因秦強六國弱已成為定局,故凡聯合關東各國抗秦者即為合縱,而秦設法破壞合縱就是連橫。如《戰國策》就把秦和六國對立起來,並總以蘇秦、張儀為合縱連橫策略的代表性人物,雙方各自為六國或秦的利益而進行辯護。

蘇秦死後,其書信被輾轉傳錄,成為縱橫家的重要教材之壹。而縱橫家直至漢代初年,還是壹門“顯學”。由此可見,蘇秦對於那個時代,尤其對於其身後的縱橫家們有著怎樣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