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acne)為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痤瘡。又名酒刺或肺風粉刺(lungwind acne)。俗稱米瘡、暗瘡、青春痘等。古醫籍尚有痤、面皮包等名稱。是指發生於顏面、胸、背等處的壹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顏面、胸、背等處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碎米樣粉脂為主要表現。因典型皮損能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而得名。以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伴皮脂溢出為臨床特征。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多見於青春期男女。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清肺飲,外敷顛倒散。”
肺風粉刺相當於西醫的痤瘡。
詳見百科詞條:粉刺 [ 最後修訂於2017/9/4 21:49:19 ***3077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