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洗配方壹:羌活精靈湯
處方:羌活、荊芥、威靈仙各30克。
方法:將上述藥物壹起放入藥鍋內,用適量清水浸泡5-10分鐘,再用小火煎15-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玻璃瓶中;用毛巾蓋住頭面部,將患部頭面部對準瓶口,用熱風熏蒸20分鐘左右;藥液稍涼後,可將毛巾蘸藥液擦洗患側頭面部5 ~ 10分鐘。建議每晚睡前服用1次,連續服藥7 ~ 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本方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化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面部麻木、額紋淺或消失、淚流不止、頭身冷痛、頭暈目眩、頭重、胸悶惡心、舌苔白膩、脈滑的患者。
外洗處方2:方靜蟬蛻湯
處方:荊芥、防風各15g,蟬蛻10g。
方法:同羌活精苓湯。
功效:本方具有疏風清熱、止痛解痙的功效,適用於面部扭曲變形、額紋變淺或消失、淚流不止、舌質僵硬、肌肉酸痛、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的患者。
外洗秘方三:蠶蠍拉唐錚
處方:白附子、僵蠶、全蠍各10克。
方法:同羌活精苓湯。
功效:本方具有祛風解痙、益氣清熱的功效,適用於面肌痙攣、言語或面頰漏氣、口中流涎、口渴、口幹舌燥、舌紅苔薄、脈弱的患者。
治療老年膀胱炎的ⅱ號方
橘核30、通草6、當歸2、王不留行30、幹姜6、梔子20、赤芍20、蜜黃芪30、橘紅15、升麻6、柴胡20、郁金10,水煎。
三針並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1)針灸:取穴:九尾、中脘、足三裏(雙)、太沖(雙)、公孫(雙)、內關(雙)。操作:患者取仰臥位,擡高床頭15-20cm,常規穴位皮膚消毒。采用0.34×40mm不銹鋼毫針,得氣後在上述各穴位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
(2)中醫:本病多因肝郁化火,犯胃所致。治療方法是疏肝、清熱、和胃。本方以金鈴子散、左金丸加減。藥物組合物:延胡索15g、柴胡15g、白芍15g、川芎15g、枳殼15g、香附15g、陳皮15g、半夏10g。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日1劑,以10天為壹療程,服用3個療程。
四消煎排石湯(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金錢草50-75g、三棱15g、莪術15g、雞內金15g、丹參20g、赤芍15g、紅花15g、牡丹皮15g、瞿麥20g、扁蓄20。用水煎服。
甲狀腺疾病五方
(1)甲亢性甲狀腺腫治療以益氣養陰為主,兼以清熱理氣、活血化痰、散結散結。
基本方:黃芪賈貴湯(自擬方)。
處方:黃芪60g,黃精15g,生地15g,龜板15g(先炒),知母15g,香附20g,夏枯草30g,黃連10g,浙貝母20g,牡蠣30g,丹參20g,瓜蔞。
主治:甲狀腺功能亢進伴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異常、心悸、多汗、怕熱、急躁易怒、口幹、饑餓、消瘦、乏力、手抖、舌紅、脈細數。隨癥加減:多汗者加浮小麥、山茱萸、五味子;心悸患者加龍牙、茯苓;心悸、數脈加知母、僵蠶、蟬蛻、葛根;手抖嚴重者加天麻、鉤藤、珍珠母;陰虛者加百合、玄參;給饑寒交迫的人加石膏;在稀便中加入白扁豆、山藥、薏苡仁和烏梅;甲狀腺腫大、硬度大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鱉甲、穿山甲;頸部腫脹不適者加郁金、青皮、蒺藜;外感熱毒者加虎杖、金銀花、連翹、大青葉。
附:
處方:黃芪60g,熟地20g,鱉甲20g(先炒),麥冬15g,玄參15g,知母15g,黃連15g,夏枯草20g,連翹20g,葛根40g,浮石30g,白芥子15g,煆。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行氣化痰,軟堅散結。
適應癥:甲亢。
加減:如果舌紅少苔,陰虛非常嚴重,則去熟地,加生地、龜板;甲狀腺腫大者加僵蠶、牛蒡子;對於腹瀉患者,加入烏梅、薏苡仁、木瓜和山藥;如果出汗嚴重,加入桑葉、山茱萸、白芍和小麥;白細胞減少者,可加入女貞子、雞血藤、僵蠶、阿膠。
(2)甲減、甲狀腺腫患者,以溫腎健脾、行氣化瘀、軟堅化痰法治療。
基礎方:肉桂鹿角膠湯(自擬方子)。
處方:肉桂10g,鹿角膠15g(溶化),肉蓯蓉10g,熟地黃15g,青皮10g,浙貝母20g,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20g,白術15g,茯苓20g。
主治:甲狀腺功能減退伴甲狀腺腫大、畏寒、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腫脹、舌淡暗、脈緩。隨癥加減:背寒、心動過緩者加附子、麻黃、阿莎麗;肢體腫脹者加入澤蘭、澤瀉、防己、益母草;頑固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加蜈蚣、制鱉甲、穿山甲、僵蠶、牛蒡子;腹瀉、便溏可加入車前子、山藥、薏苡仁、炮姜、白扁豆。
(3)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結節等。無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宜化痰軟堅,行氣化瘀,消除營養不良。
基礎方:加味海藻玉壺湯(自擬方)。
處方:海藻20g、海帶20g、浮石20g、夏枯草30g、連翹15g、青皮10g、浙貝母20g、芥子10g、半夏15g、當歸10g、川芎15g、蜈蚣2條。
適應癥: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腫。隨癥加減:頸部腫脹不適者加蒺藜、香附、石菖蒲;硬甲狀腺腫者加三棱、莪術、鱉甲;發熱者加黃連、紅藤、金銀花;伴有寒象者加肉桂、巴戟天;痰多者可加入陳皮、瓜蔞、茯苓、僵蠶、牛蒡子。
劉氏膀胱炎方
(1)肝膽氣滯
癥狀:右上腹隱痛、脹痛或抽痛,每次因情緒變化而增大或減小。疼痛導致肩部或背部疼痛,急躁易怒,口苦咽幹,厭食,厭惡油膩飲食。舌紅,舌苔薄白,脈緊【此型多見於急性單純性膽囊炎(無細菌感染),或部分膽囊炎早期,或膽總管、膽囊無明顯梗阻的結石,或明顯膽囊炎小發作】。濕濁內生或結石盤踞其中,阻礙肝膽之氣排出。
治療原則:疏肝解郁,利膽和胃。
處方:柴胡疏肝散。
柴胡10g、枳實10g、白芍10g、甘草6g、香附6g、川芎6g、金錢草15g、烏藥10g、木香6g、延胡索10g、川楝子20g、大黃65438+。
加減:若肝氣犯胃,噯氣、酸,可加半夏、陳皮、生姜、旋覆花、黃連、吳茱萸等藥物,疏肝和胃,減少不良反應,止嘔。若氣郁化火,癥見心煩、口苦、口幹、舌質紅、苔薄黃、脈數,可酌情加牡丹皮、梔子、虎杖、龍膽草等品。
結合膽結石,加入金錢草、虎杖、半枝蓮、威靈仙、女貞子、烏梅、姜黃。
(2)肝膽濕熱
癥狀:起病急,右上腹腫脹或絞痛持續加重,脹滿硬拒按,體熱強,體熱低或寒熱,口苦,咽幹,惡心嘔吐,惡食,皮膚黃,小便混濁;舌紅,苔厚膩,脈弦滑或滑。右上腹拒絕按壓,觸診上常有腫塊。此型多由肝膽氣滯型發展而來,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炎、膽結石合並膽道感染較為常見。濕熱蘊結於肝膽,膽汁不循正常之道而溢於皮膚,所以變黃。濕邪防脾胃陽,導致濕濁凝滯,氣機不利,腹脹氣滯血瘀,熱郁導致肝膽濕熱。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利濕通裏攻。
處方:易丹和政方加減。
柴胡10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芎6克、香附6克、丹參10克、木香6克、豆蔻6克、大黃6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
(3)瘀血阻滯
癥狀:上腹部刺痛,局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間,面色晦暗,或脅肋下有腫塊,舌質紫暗,脈澀。這種類型常見於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癥患者。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利膽通腑。
處方:血府逐瘀湯。
桃仁10g、紅花6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生地10g、柴胡10g、枳殼10g、牛膝15g、桔梗20g、甘草。
加減:合並高血壓,降香10g,丹參20g;冠心病加瓜蔞10g、薤白10g、半夏6g。膽結石加雞內金和海金沙各10g。
(4)肝郁脾虛
癥狀:右側腹脹氣不適,乏力氣短,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厭膩便溏,舌質紅,苔薄白,脈細。這種類型多見於慢性膽囊炎。
治療原則:疏肝健脾,消食化瘀。
方劑:逍遙散,香砂六君子湯。
當歸10g、白芍10g、柴胡10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香附6g、枳殼10g、雞內金10g、砂仁3g、陳皮6g、半夏6g。
水煎服,每日壹劑。
加減:脾虛濕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身目發黃,則加茵陳、白術、附子、幹姜,可溫陽祛濕;對於噯氣、反酸、舌苔厚膩等消化不良,增加消食化滯之品,如焦三仙10g、雞內金10g、炒萊菔子10g、生大黃6g。
(5)肝腎陰虛
癥狀:右脅部隱痛,因勞累過度而加重,口幹咽燥,午後潮熱,或五官發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數。此型多見於反復發作、病程持久的慢性膽囊炎、膽石癥。
治法:滋陰柔肝,清熱利膽。
處方:益桂童淵飲。
生地10g、北沙參10g、枸杞子10g、麥冬10g、當歸10g、川楝子20g、何首烏10g、鱉甲15g、生蠔15g、紅花6g。
加減:對於膽囊炎、膽石癥合並肝硬化肝脾腫大者,加黃芪20g、玉竹10g、丹參20g、三棱10g、莪術10g。
齊祛痘面膜處方
(1)祛痘面膜粉
配方:大黃、大青葉、金銀花、黃芩、石膏各100克。
方法:研成細粉,過120目篩,混勻,裝瓶備用。
主治:清熱殺菌,化瘀化痰。痤瘡的適應癥。
用法:每次服用20 ~ 40g,用水調和敷面膜,每周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2)金花面膜粉
配方:金銀花、黃連、黃芩、丹參、白芨、蘆薈、茯苓、牡丹皮、當歸、姜黃各9克。
方法:各研細末,裝瓶備用。
主治:清熱養血,降脂祛痘。痤瘡的適應癥。
用法:加蒸餾水制成面膜,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
(3)金菊面膜粉
配方:金銀花、野菊花各30克,連翹、蒲公英、柴胡各15克,石膏10克
方法:研磨成細粉,混勻,裝瓶。
主治:清熱祛痘。適應癥:尋常痤瘡。
用法:常規面膜,每周3次,連續3周。
(4)乳香面膜粉
配方:白蘞、穿心蓮、白芨、僵蠶、杏仁各100克,十大功勞120克,薄荷40克,冰片10克,乳香80克,珍珠粉20克。
方法:研磨成細粉,混勻,裝瓶。
主治:養血祛痘。痤瘡的適應癥。
用法:常規面膜,每周兩次,持續6周。
(5)山楂祛痘面膜
配方:山楂、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各15g,黃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各10g。
方法:* *研成細粉,裝瓶。
主治:清熱活血,祛脂消痘。適應癥:尋常痤瘡。
用法:取30g粉末,加水混合制成面膜,每周1次,治療2個月。
(6)四黃面膜粉
配方:黃柏、大黃、黃芩、丹參、白附子、硫磺各20克,茯苓、野菊花、白鮮皮各100克,冰片6克。
制備方法:將上述藥物混合,粉碎,過200目篩,備用。
主治:清熱化瘀,散結消痘。痤瘡的適應癥。
用法:取粉末20g,用蒸餾水調勻敷於面部,5天治療1次,6次為1個療程,治療2 ~ 5個療程。
(7)祛痘面膜粉
配方:白薇、穿心蓮、白芨、僵蠶、杏仁各100克,十大功勞120克,薄荷40克,冰片10克,乳香80克,珍珠粉20克。
方法:* *研成細粉,過80 ~ 120目篩,裝瓶備用。
主治:清熱化瘀,散結消痘。適應癥:尋常痤瘡。
用法:取面膜粉30g,蒸餾水加熱調成糊狀,照常做面膜,3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巴皮膚病坊
(1)清肝飲源於中國中醫藥報程春福。
包括黃花蒿10克、柴胡10克、黃芩10克、牡丹皮10克、橘葉10克和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3次。
功能清肝膽、風、火
方傑肝屬風,膽屬火,風火為陽,火動,陽失勢,陽亢使風更戲劇化,風火互扇,故循其臟腑經絡,表現為各種皮膚反應。
青蒿、柴胡、黃芩均取少陽膽經,清肝、風火、止癢;牡丹皮取肝經清肝火;橘葉、川楝子歸肝膽經,疏肝行氣,風火清肝;金錢草,取肝經清肝經濕熱,諸藥配伍,疏肝行氣,清肝利濕。
主治肝膽風火循臟腑經絡,表現為紅、痛、癢、水泡亮、舌紅、苔薄黃、脈數。如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濕疹、外陰瘙癢、帶狀皰疹和脫發。
加減男女脫發、頭癢、白屑,加喜樹、月季花、玫瑰花;用青蒿芒硝煎劑洗頭外用,每天1次;耳朵糜爛、流水、癢痛的孩子,可以加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黃。
腋下長了壹個疙瘩,紅、腫、癢、痛。加入牡蠣和枳殼,用青蒿和芒硝洗患處。眉毛爛掉、胡須、發癢、有抓撓流水的男性,加入生蒲黃、王不留行、三棱、五靈脂、枳殼;外用黃花蒿和芒硝濃縮煎劑沖洗患處。
婦女乳房癢、腫、結硬皮,加絲瓜、王不留行、穿山甲、介殼蟲、竹茹、三棱、蔥;男女外陰瘙癢者刮去流水,加入介殼蟲、地龍、茜草、牛膝,用青蒿、芒硝外洗患處。
(2)八味膏出自程,臨床驗方集。
由煨甘遂60克、地錦草90克、白芥子24克、麻黃12克、生南星55克、生半夏55克、僵蠶30克、生石灰150 ~ 180克組成。作者采用腸易方,白鮮皮30克,防風30克。
用法:將藥物曬幹或曬幹,研成細粉,過篩,研磨混勻,用香油調成稠膏狀保存。對於任何幹性皮膚病,先用無菌紗布輕輕摩擦,使皮膚發熱滲出,即把這種藥膏塗在患處,薄薄地塗壹層。對於濕性皮膚病,發熱也是用無菌紗布(或砂紙)擦拭,即敷壹層薄薄的膏藥。每天擦4 ~ 6次,就壹個恢復度。
功能:祛風化痰,祛濕解毒。
適用於所有皮膚疾病,無論是幹性還是濕性。
九祖加蕭中湯
“營養不良”壹詞讀作“平衡”,“足部營養不良”是指小腿和腳踝。
焦檳榔12 ~ 18g、茯苓20 ~ 30g、木瓜10g、白術6g、紫蘇梗9g、葉子9g、生薏苡仁30g、防己10g、桔梗4.5g、吳茱萸6g、黃柏10g。
功能:降氣利水,祛濕消腫,散寒溫經,舒筋活絡。
主治:水腫、疼痛、沈重、麻木、筋脈痙攣、行走障礙等。包括西醫診斷的下肢淋巴或靜脈回流障礙引起的足、踝、小腿的腫痛。
處方及醫學理論:本方依據辨證論治標準,加減紀明散而成。方中檳榔主要用於溫降氣機,降質破滯,活血化淤;輔以茯苓、紫蘇散寒行氣,祛穢祛濕;輔以生薏苡仁、木瓜調脾除濕、舒筋活絡,蒼術、黃柏、防己補腎利水,吳茱萸溫補肝腎、燥濕化濁,桔梗宣肺利水;牛膝用於誘導藥物直接下降到疾病。全方* * *具有降氣利水,祛濕消腫,舒筋活絡,散寒溫經的功效。
加減:(1)濕郁化熱,癥見足腫灼熱,口幹口渴,舌質紅,苔黃,脈滑。可以去掉吳茱萸和蒼術,黃柏的重量增加到12g,還可以加入木通、澤瀉、連翹和滑石。(2)腎虛腰酸腿軟,足跟痛,尺脈無力者,桔梗、黃柏可加桑寄生、續斷、杜仲等。,或者濟生腎氣丸也可以服用。(3)若踝部腫脹,皮下青筋連續,舌質暗沈或有瘀斑,可加紅花、赤芍、澤蘭。
壹種治療盆腔炎的消方
主要成分:黃柏30克,蒼術15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50克,忍冬藤30克,車前草30克,敗醬草30克,紅藤15克,生甘草10克。
主治:濕熱帶臭。西醫所謂的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炎、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