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大家陳如泉:壹味中藥夏枯草及組方在治療甲狀腺結節中的應用

中醫大家陳如泉:壹味中藥夏枯草及組方在治療甲狀腺結節中的應用

癭病是指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壹類疾病。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關於癭病的記載

書中明確指出癭病位於 頸前部,即是甲狀腺所在的部位

西醫學中部分甲狀腺相關疾病類似於本病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癭病主要由於 情誌內傷、水土失宜、體質因素和外邪侵襲等所致,氣滯、痰凝、血瘀結於頸前而為病

對於癭病的治療,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如夏枯草“主寒熱、、鼠、頭創,破藏,散癭、結氣,腳腫,濕。輕身。”

現在對於夏枯草治療甲狀腺相關疾病的應用也較多。

夏枯草,因其壹到夏天就獨自枯萎而得名。

在歷代方書中,記載夏枯草治療癭病的方劑主要是明清醫家。

其皆認為夏枯草辛、苦、寒,無毒,歸肝、膽經。

夏枯草功效主要有: 清肝熱,調肝氣,解肝郁,補肝血,明目,散結消癭,解毒消腫

其組方特點為 緊扣病機,標本兼顧:

①夏枯草治療癭病的組方中,夏枯草既與理氣、活血、化痰類中藥配伍,如柴胡、沈香、香附、青皮、昆布、瓜蔞等,又與軟堅散結消癭之品合用,如連翹、鱉甲等,與生地等養血滋陰之品扶助正氣。

②多與清熱瀉火解毒方藥配伍

如連翹、黃連、川木通、山梔等清瀉心火,黃芩等清肺胃之火,菊花、丹皮、梔子等清肝瀉火,紫背天葵、黃連、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

癭病多由情誌不遂,肝郁化火而誘發。“氣有余便是火”,“壯火失氣”,故治宜 清熱瀉火解毒 之法。

夏枯草作為壹味具有悠久用藥 歷史 的中藥,單味使用或與它配伍在治療癭病中運用較廣,且在治療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在關於夏枯草的中成藥也較多,比如: 夏枯草膠囊、夏枯草顆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其中夏枯草膠囊源於《證治準繩》,由夏枯草和紅糖組成。

具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作用,以 肝郁化火、痰凝血瘀 為主治特點,原治火熱內蘊所致的頭痛、眩暈、瘰癧、癭瘤、乳癰腫痛。

不過在使用中成藥時,患者朋友們還是要依據自身的病情、體質及劑型特點等需要,在藥效互補及增效減毒的原則下,進行恰當用藥,如此方能保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