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壹名漢語言文學的學生,我們會有四個學期的古代文學課,而且課本都是用繁體寫的。我們的老師曾經對我們講過,她說我們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都不學習繁體字的話,那我們的文化又將留給誰傳承?以前的學生都是用簡體字的課本,後來改用繁體字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我國的文化。
因此,我覺得道理是壹樣的,保留繁體字版本,更是對古文化的壹種敬重。就如現在壹些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寫字時寫的也是繁體,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的熱愛古文化。其次,壹些繁體字是無法用簡體字來代替的。這個我也深有體會,在學習的時候,遇到壹些不認識的繁體字,也會去查找它的簡體,結果發現是找不到的,古籍裏會有很多的冷僻字,因而還是沿用原來的字形。因此,簡體版也並非全是簡體字。
不是現代的技術不支持印刷簡體版,而是多種版本都有。但在編譯成簡體版的過程中,很容易會加入個人的觀點,不同的權威人士也可能會有不壹樣的理解與觀點,因此簡體版的比較少。最主要的是簡體版本中,會有壹部分形同而意義不同的字,很容易用錯,會造成誤解或歧義,用繁體字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