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孝友的著作及生平介紹高分追加!急用~

李孝友的著作及生平介紹高分追加!急用~

李孝友,1931年生,貴州安順人,文獻版本目錄學家、雲南文史研究館館員、雲南省圖書館研究館員。

1972年,李孝友調入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從事古籍整理工作。

從1953年起,李孝友出了多本專著,其中《昆明風物誌》多次再版,還出版了《雲南書林史話》、《地方文獻中的品牌信息》等約50萬字著述,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被史學界譽為“學富五車的滇中鴻儒”。

2006年10月,李孝友經雲南省文化廳、雲南省圖書館、雲南省文史研究館三家推薦,經雲南省委宣傳部審核批準,被評選為雲南省首屆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這是雲南省社科類的最高榮譽。

2006年,李孝友還獲得了第九屆王中文化獎。王中文化獎是雲南最受關註的民間文化獎。文獻版本目錄學是壹個冷門,但卻是壹個很重要的學術領域。著名作家張長在撰寫的授獎辭中這樣評價李孝友——“他壹輩子的工作不是和人打交道而是和書打交道。準確地說是和古書打交道。這就使得他本人和他的工作鮮為人知。”

李孝友:伏櫪再寫彩雲篇

每年10月,就到了揭曉王中文化獎花落誰家的時候。每年到這個時候,便有很多人打電話詢問王中:“今年的大獎得主是誰?”每每此刻,王中便沈思幾秒,答:“他壹定是生活在雲南境內,在當代文化藝術領域的探索中具備精神獨立、思想自由,有原創性和廣泛影響力的傑出者,他非凡的稟賦給予人類精神的享受。”至於是誰,王中說暫時保密,該揭曉的時候自然揭曉。昨日,王中將獲獎得主的名字、簡介和授獎辭,慎重地裝到壹個牛皮紙信封裏,交給記者時,嚴肅地交代:“不要采訪我,應該去采訪獲獎者,他們更值得關註。”

謎底揭開:第九屆王中文化獎得主,是文獻版本目錄學家李孝友。

文獻版本目錄學是壹個冷門,但卻是壹個很重要的學術領域。著名作家張長撰寫的授獎辭中這樣評價李孝友——

“他壹輩子的工作不是和人打交道而是和書打交道。準確地說是和古書打交道。這就使得他本人和他的工作鮮為人知。”授獎理由是:數十年來,李孝友先生和他的同事們把雲南省圖書館館藏的數十萬冊古籍整理、分類逐冊上架,為我省文化傳承、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資訊。通過數十年艱苦的勞動,前人留下的壹筆筆精神財富才得以在今天發揮它的文化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壹時間得到消息,記者與李孝友先生相約,到他工作過幾十年的省圖書館做了獨家專訪。

壹、動力

獲獎之前,李孝友所了解的王中文化獎,是源自往幾屆的評選,他所認識的哲學家趙仲牧、歷史學家馬曜分別是第五、第六屆的大獎得主。李孝友說:“我很敬仰他們,自從他們獲獎後,我壹直關註王中文化獎,覺得它如今已是壹個民間文化品牌,”李孝友認為,這是對文化學術的促進,調動了作家、詩人、畫家及研究專家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獲得王中文化獎,李孝友感覺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說:“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殊榮,還充分體現了王先生對圖書館事業的重視、關心和支持,是對眾多為人找書、為書找人、默默奉獻、辛勤工作的圖書館人的激勵和期望。”

“平頭已近耄耆年,提攜獎拔翰墨緣。激勵豈容稍懈怠,伏櫪再寫彩雲篇。”李孝友用四句話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對於王中先生的提攜獎拔,李孝友說,他將以此為動力,在有生之年,壹如既往,爭取為雲南的古籍整理及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盡到綿薄之力。

二、事業

“我只是壹名普通的古籍圖書管理人員,由於所學專業的關系,50年代考上研究生,到上海華東師大攻讀,師從著名的文獻版本目錄學家王謙教授,學習流略之學(指古籍管理)。把古代的書,從頭到尾地分類研究。面對汗牛充棟的線裝古書,長年在書庫中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鑒別版本、類分古書、校勘異同、論定是非’,年復壹年,日復壹日,壹幹就是30多年,可以說是‘故紙堆裏度人生’,在部門同事的協助下,將省圖書館文化大革命中封存的大量古書壹壹清理,分類上架,規範著錄。從而使館藏近四十七萬冊古籍圖書做到了部居有序,形成了合理的藏書格局,便於流通閱覽。還整理了分類筆劃目錄卡片,供讀者檢索,解決了文獻圖書與讀者特定需求的矛盾,做到壹索即得,從而達到‘壹錄知書,因書就學’的目的。”

“面對塵封的故紙堆,默默無聞地在冷板凳上壹坐近四十年,把因‘文革’封存的數十萬冊書逐壹清點,鑒別版本,科學分類上架。做好日常流通檢閱的同時,我還承擔了大量參考咨詢工作,為課題研究者編制‘二、三次’文獻,提供有關資料,進行跟蹤定題服務。多年來,借助於整理古籍的條件,抓緊潛研治學,多年來撰寫了壹些文章和論著,校著了壹些稀缺的古書,如《雲南書林史話》《滇考校註》等。”

三、奉獻

雲南古籍管理專家原本就很少,做到頂尖的更是鳳毛麟角。李孝友老人說:“於乃義、李生勉等壹些從事古籍管理的專家已不在人世了,而我已古稀之年。如今這個領域處於青黃不接的現狀,要繼續下去,如何繼續下去,這是我最近思考得最多的事情。我願將我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新人,讓古老的流略之學得以傳承。這個領域工作難度最大的是,如何看出壹本古書出自哪個年代,其版本狀況如何,學術價值如何,難度相當大,這要具備相當強的國學知識。用句行話來表達,‘校書之難,難於定是非’,定對了,此書可能身價百倍,定錯了,此書可能廢紙壹堆。我先後為昆明新華書店等單位鑒定過古書,從茫茫書堆中尋找到了寶貝,那是康熙年間的稀世之本。還有省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南詔大理寫經》等。這些淘寶的工作,需要不斷鉆研,擴大知識面,熟悉館藏,有所洞悉。”

四、心願

從1953年起至今,李孝友出了多本專著,其中《昆明風物誌》多次再版,還出版了《雲南書林史話》《地方文獻中的品牌信息》等約50萬字著述。他還寫了99篇學術文章,期待將它結集出版。李孝友說:“我打算湊足100篇出書,現在雲南美術出版社打算為我提供書號,可是資金得自己解決,我打算將獲得的壹萬元獎金拿來湊數,為出書的資金添數。此書是我的最後心願,這是我壹輩子的心得,是壹堆對厚重歷史文化書寫感受的珍貴手稿。其中有對古滇文化、茶文化等藏書的淵源索談,還有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中的詩歌、民謠等的記載。”

李孝友簡介:1931年生,貴州安順人。雲南省圖書館研究員(現已退休)。1972年調入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從事古籍整理工作。獨立撰寫的《昆明風物誌》,熱銷省內外及香港地區。著作、校註出版以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被史學界譽為“學富五車的滇中鴻儒”。今年10月,李孝友經雲南省文化廳、雲南省圖書館、雲南省文史研究館三家推薦,經雲南省委宣傳部審核批準,被評選為雲南省首屆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這是雲南省社科類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