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為陰邪,易傷楊琪,不利行氣。濕為重濁之邪,與水相似,故屬陰邪。當陰邪入侵時,人體的陽氣與之對抗,所以濕邪入侵時容易傷及陽氣。脾主水液運化,喜燥惡濕,易因外濕困脾,導致脾陽虛,水無權運,使水濕內生,出現泄瀉、水腫、少尿。因為濕是壹種濁質重的邪氣,最容易停留在臟腑經絡中,會阻礙氣機,使臟腑和氣機升降失常,阻礙經絡。若濕阻胸膈,則氣不暢則胸膈滿煩;濕阻中焦,脾胃氣機升降異常,食欲不振,腹脹納差。
(2)濕濁:指濕引起的邪氣,易見以重感為特征的臨床表現,如頭重身輕、四肢沈重等。濕邪阻滯經絡關節,楊燦達不到,可見皮膚無情,關節痛重,稱為“濕痹”或“痹痛”。
(3)濕粘度:“粘”,即發粘;“滯”就是停滯的意思。濕邪致病,其粘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癥狀的粘滯性。濕病的癥狀多為黏膩難受,如腹瀉伴大便排泄不暢;淋證尿滯不暢,口粘甘甜,舌苔厚滑黏膩。二是課程的纏綿性。因為濕有粘性,容易阻滯行氣,氣不好就濕,其體粘連難解。所以起病慢,病程長,且反復發作,或難以痊愈。
(4)濕趨向下降,易襲陰位:濕重濁,水狀為陰而趨向下降,人體下部為陰,故濕為病,易傷人體下部(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