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專家陸春賞析張兆錸先生書法
? 水書是我國56個民族之壹——水族的古文字、水族書籍的通稱。“水書”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壹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水書還有其他的榮譽稱號:比如水家人的“易經”、“百科全書”,是解讀水族悠遠、滄桑、苦澀歷史的重要典籍。同時,水書還被譽為“華夏古文化寶庫中壹塊珍貴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
陸春簡介
?水書專家陸春,水族,水書第三代傳承人,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人。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黔南優秀科教人才,黔南州水書專家,2006年考入三都水族自治縣民研所從事水書翻譯研究任副譯審職務。迄今翻譯水書4000多萬字,出版了譯註《秘籍卷》《九星卷》《九噴卷》《起造卷》《貪巨卷》《降善卷》《春寅卷》《正七備要》,編著《水書常用詞註解》;合作翻譯《揭秘水書—水書先生訪談錄》《壬辰卷》《八貪卷》和合作編寫《水書先生傳承人名錄》《水語調查研究》《水漢雙語課本》等,完成省民宗委古籍辦課題《水書春寅卷解讀》。在國內等報刊發表40多篇文章,主持水書習俗活動,為傳承水族文化作出貢獻。
? 水書的制造時代極為古遠,水書源頭可追溯至夏代.“水族古文字,絕大多數的字屬於表意方塊字,水書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至今,研究人員也沒有完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水文名千古,書藝顯性情。自古以來,書法與文化緊密銜接,難以分離。誌存高遠的書法家,無不將其內功的修煉,作為自己的終生功課,默默無聞,勤勉自己。
? 古之大家不可勝數,其書之跡不能壹二見,皆為傳世之瑰寶,吾輩當尊而學之。所謂學書不可棄古, 走進古人,走出古人方可有所大成。
學書不但要學字,其邊緣藝術亦要有所學,書--乃書寫之意,法--乃法度之說。藝術要有靈性,要脫胎,要有個性,要有創新,要有所表達,要有精氣神。總而言之書法,乃書寫之法度也。
? 書法乃由筆墨為之,書之功在外道,而神出於內,啟功先生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筆乃外力驅使,神卻要出鞘而躍然於紙上,可謂其難,不用言語加之以論。但講字外之功,非腕熟不可壹得,腕熟加之字熟,體熟加之墨熟,方可為書,出於古,加之創新,奪人之耳目方可得神,實數不易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兆錸先生對水書的探索和追求融入自己的生命與生活,在追求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超越自我,用水族古文字書法表述著豐富多彩的水寨世界,贊美著生活、理想與向往。盡顯著線條墨色變化的無窮魅力,給觀賞者以遐想空間。
? 書法這座奇峰是以傳統文化延綿不絕的山脈為依托,張兆錸先生在傳統中“厚積”“薄發”,在藝術發展歷史“博觀”中“約取”。張兆錸先生心性恬淡,能在喧囂中堅守真淳,靜心養性,在幾十年的翰墨中尋找心靈的寄放,追步藝術的芳蹤。唯有這種對藝術的癡迷,水家文化的虔誠,力促他成為古文字書法的壹代名家。
? 賞析張兆錸先生的水書作品,清秀中見古拙、蕭散中富靈動,法度中寓逸情,平和中蘊力量。氣韻高古,格調高雅,散發著壹種文人氣息和書卷氣,給人壹種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精神享受。
?石濤曾說“筆枯則秀,筆濕則俗,今雲間筆墨,多有此病,總之過於文,何嘗不濕,過此觀者知之。”張兆錸先生獨道之處善用枯筆之法,來追“太古”“鴻蒙”之境。其用筆簡約,輪廓有斷續,顯模糊粗礪之貌,故在書寫時,行筆漸滯,此法重在筆與紙的摩擦,這種摩擦適合於書寫蒼郁雄渾的質感。而在張兆錸先生作品中,這種摩擦被轉化為至幹至淡的用筆,正如善用枯筆的先驅戴本孝老先生所說“筆法能實其所虛,復能虛其所實,此亦天地自然之理” 正是因枯筆的“虛其所實”有別於水墨暈章的淋漓,而是將太古時期,那種由混沌、原始而產生的神秘感、隔離感表現出來了。張兆錸先生的水書書法如同故鄉傳來的幾聲鄉音,感覺到壹種久違的親切與溫暖。張兆錸先生的水書如壹杯清茶,越品越入佳境,百品不倦。張兆錸先生的水書如壹杯美酒,越飲越入仙境,千飲不醉。張兆錸先生以現代身軀,傳遞遠古水書文字藝術的衣缽,古拙而生動的書體,與自己生命融合起來,傳播開去,並得到了書家與受眾的肯定,本身就是文化的力量,更是民族文化基因的使然。
? 藝術無止境,書學無盡頭。寄望張兆錸先生將“水族古文字書法藝術”視為文化信仰,構建起自己相對完整的心靈世界,用自己藝術的聰明才智,在世界書法藝術舞臺上,綻放耀眼的光彩。
張兆錸先生書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