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姓都的嗎?

有姓都的嗎?

問題壹:中國有姓“都”的嗎? 都敏俊不是姓都麽。。。

都姓名人

漢代

都尉朝:著名東漢學者。從孔安國學受古文《尚書》,後轉授於庸潭。

宋代

都隨: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遼國,遼國朝廷要他為大遼服務,他忠貞愛國,嚴詞拒絕。遼國人都嘆服其節操。既歸宋朝後,遼國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問其起居、健康情況。

都貺:北宋臣。字君錫,陵川(今屬山西)人。博覽經籍,長於史學,以明經得中進士。哲宗時官朝請大夫、鴻臚少卿,出為梓州轉運使。徽宗崇寧三年(1104),坐議棄湟州,降授承議郎,權發遣坊州,再貶監撫州酒稅,入黨籍。後五年復朝散郎。佞佛,為圓通禪師法嗣。後因不願做官,隱居義門村錦屏山中,結芍藥會。當時文人谷漢臣、高子美等經常往來山中,流連山水,詩酒度日。縣令呂由庚曾再三舉薦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謝絕。

都潔:宋臣、學者。字聖與,江蘇丹陽人,徽宗宣和六年進士。高宗紹興間以左朝請郎知德慶府,歷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總領。潔父都郁,字子文,嘗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於《易》學。潔承家學,與其父處多有所得,自認土封辭義,先儒已多有詳論,故撰《易變體義》十二卷,專就《易》的變體用法進行探討。

都頡:宋臣。字光遠,余幹(今江西余幹西北)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官至司農少卿。初家貧而篤於學,後閑居而作《七談》,以述鄱陽人物山川之勝,辭艷而意遠。

都光遠:著名宋朝大司農。[2]

明代

都勝:明朝寧津人。曾經擔任南京羽林左衛指揮撿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揮撿事,守備揚州的時候因為平定叛亂有功。被升遷為參事,協同漕運,後又任過充總兵官、掌漕運等重要的職位。因居官廉明潔靜,所以屢有任職使命。歷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轄的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潔,生活簡樸,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親戚朋友來訪,也不過增加壹盤豆腐,因此人們稱他為豆腐總兵。深得人們的敬愛。

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學者。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玄敬。弘治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禮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學清簡,勤於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賞錄》壹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禮部郎中時,披閱舊牘,得朱棣即位,初封賞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三十三人。後二月復得指揮以下功賞簿籍,又編別錄壹卷,以補前錄之缺。又有《使西日記》壹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冊封慶藩壽陽王妃,自京師至寧夏而作,記沿途靈勝形勢、故宮遺壤、碑碣古跡頗詳,但多據見聞,鮮為考證。另有《史外類抄》、《金薤琳瑯》、《吳下冢墓遺文》、《周易考異》等。

都傑:明臣。蔚州(今山西蔚縣)人,字彥輔。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與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營戎政時,其任右都禦史。會倭寇侵患方劇,乃錄其所聞成書。

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開封)人。萬歷四十壹年(1613)進士,官四川右參政。天啟中,為陜西左布政使。崇禎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飭榆林兵備。李自成部將李過陷城,巷戰,被俘,不屈死。

近現代

都錦生:號魯濱,浙江杭州人。民國八年畢業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任乙種工業教習。並親手紡織出第壹幅絲織風景畫。民國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開工制造,到民國十五年的時候已經發展到擁有手拉機漸都錦生百臺,軋花機五臺,工匠八人,職工130至140人。他們的產品曾經獲得美國費城國際博覽館金質獎章。民國17至18年,東渡日本考察。民國26年8月將壹部分機器遷到上海法租界,維持小規模生產;同年12月,日軍占領杭州,他被委任為杭州市 *** 科長,遭到他的拒絕,於是全家遷到上海避難,並在上海建造產房,擴大生產。民國28......>>

問題二: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範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蔔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鐘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淩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幹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臺從鄂 索鹹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莊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遊竺權逯 蓋後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淡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鐘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粱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幹百裏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嶽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中國復姓大全&百家姓

B: 鮑俎(bao zu)、百裏(bai li)、碧魯(bi lu)、伯賞(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單於(chan yu)、陳林(chen in)、淳於(chun yu)、

D: 第五(di wu)、 東方(dong fang)、東郭(dong guo)、東門(dong men)、段幹(duan gan)、獨孤(du gu)、端木(duan mu)、

F: 範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孫(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緱亢(gou kang)、谷梁(gu liang)、歸海(gui hai)、

H: 赫連(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黃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夾谷(jia gu)、晉楚(jin chu)、

K: 況後(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陸費(lu fei)、閭丘(lv qiu)、閭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萬俟(mò qí)

N: 鈉蘭(na lan)、南宮(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門(nan men)、年愛(nian ai)、

歐陽(ou yang)、

P: 濮陽(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譙萱(換竹字頭)(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駟(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馬(si m......>>

問題三:中國現在都有哪些姓氏? 中國新百家姓排名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章 89錢 90湯 9矗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第101--200個是:

龐樊蘭殷施 陶洪翟安顏

倪嚴牛溫蘆 季俞章魯葛

伍韋申尤畢 聶叢焦向柳

邢路嶽齊沿 梅莫莊辛管

祝左塗谷祁 時舒耿牟蔔

路詹關苗淩 費紀靳盛童

歐甄項曲成 遊陽裴席衛

查屈鮑位覃 霍翁隋植甘

景薄單包司 柏寧柯阮桂

閔歐陽解強 柴華車冉房

問題四:中國有姓起的人嗎? 誰都有名,誰都有姓,但姓氏文化的發源地在哪兒?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少姓氏?中國姓氏文化又是如何發展至今的?這壹連串的疑問,在10月17日至19日河南周口市舉行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上找到了答案。與會的海內外姓氏研究專家達成***識:中華萬姓源於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祥地。

參加文化節的專家們壹致認為, 地處黃河中下遊地區、被譽為中國歷史自然博物館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而河南省周口市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的故鄉。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姓氏學專家袁達義,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新斌,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劉翔南等多位專家學者根據不同的史料,從不同的學術視角探討、論證了伏羲、淮陽與中華姓氏文化起源、發展的淵源關系。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6500年前,伏羲率領自己的部落由成紀(今甘肅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以其聖德團結統壹了華夏各個部落,並取各部落圖騰的特色組成了新的圖騰---龍。龍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統壹的象征,龍的傳人便由此而來。

太昊伏羲定都於宛丘後,以龍紀官,分理宇內。他做網罟、畫八卦、造甲歷、養犧牲,去穴巢之居,改茹腥之食,興禮教以導文,造幹戈而飾武,開創了中華遠古文明,被尊為人文始祖。特別是伏羲定姓氏、制嫁娶,創立了男女對偶婚的婚配制度。伏羲自定風姓,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或以居所為姓,或以官職為姓等,華夏姓氏自此起源。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10000多個,現在常用的有3000多個,如果溯流而上,均可追溯至太昊伏羲,其中李、陳、王、孫、胡等100多個大姓直接起源於淮陽。伏羲之後,中華民族姓氏雖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但總過程沒有變,眾多姓氏同根同族,互為依存,血脈相連。姓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敬祖尊宗的傳統文化,牢牢維系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為弘揚伏羲聖德,傳承中華文明,光大姓氏文化,中國僑聯、中國文聯、全國工商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在河南周口市舉辦了為期3天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周口市淮陽縣作為中華姓氏文化的發祥地,吸引了眾多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認祖歸宗。(完)

問題五:中國有"都"這個姓麽? 沒有, 中國的姓氏繁多,“百家姓”的說法, 就是姓氏很多的壹種表達而已,而不是說就只有100 個姓。經過數千年歷史滄桑的變化與累積,

中國人的姓氏簡直五花八門,無不為姓。比如, 天體氣象(姓天、日、月、星、風、雲、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動物、植物(姓馬、牛、羊、龍、虎、熊等);朝代名稱(姓商、周、秦、漢、魏、吳等) 等;軍制官銜(姓軍、師、帥、尉、司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鐘、席、盤等) ,千奇百怪的姓,總都是緣於壹定的地域、歷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們對姓氏文化的研究。自從宋朝有了第壹本《百家姓》,類似姓氏讀物就逐漸多起來,後來又有了《新編 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據《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壹書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統計,宋代初年的《百家姓》壹書,***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復姓,***計為503姓。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 ***收錄單姓、復姓3625個。1978年,有關部門通過戶籍部門和郵電部門對七大城市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後,所得姓氏總數為2587個。1984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閻福卿等 編寫的《中國姓氏匯編》壹書收集單姓、復姓***計5730個。而臺灣學者王素存寫的《中華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漢字姓氏又多達7720個。1996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義達 、杜若甫編著的《中華姓氏大辭典》,***集錄我國古今有文字記載的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則又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 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 136個。據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量的最新統計,也是最多的統計。?

但即使這個數字,恐怕也難說是很準確的,中國的姓氏數量可能比我們要統計到的多得多。就是《中華姓氏大辭典》的作者在他們的調查中也發現,在民間還有壹些未見諸姓氏專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種字典裏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亞”),在遼寧省昌圖縣民間就發現 不止壹個家庭是這個姓。還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釋,而且讀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陜西省安祿縣就有分布。其他罕見的姓氏還有漏、誤、簫、廟、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還有壹些在姓氏專著和漢語字典中都未曾見過的復姓,如“辜高”、“ 張簡”、“相裏”、“相望”等。?

毫無疑問,中國是壹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也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經 過了壹次又壹次民族大融合,以漢民族人口為最多的中華民族,本身就是壹個多民族的融合體。姓氏作為文化的產物,由於不同地域、歷史時期和不同的風俗文化的阻隔,壹方面有的 姓氏還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另壹方面很多姓氏很難在壹些姓氏專著中搜集到和統計到。我們中華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說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後的人口普查中去進壹步落實 了。

問題六:百家姓都有什麽姓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楮 衛 蔣 沈 韓 楊嘩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蔔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閩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丘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淩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幹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斜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邰 從 鄂

索 鹹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歐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遊 竺 權 逑 蓋 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淡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鍾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拓拔 夾谷 宰父 谷梁

晉 楚 閻 法 汝 鄢 塗 欽

段幹 百裏 東郭 南門

呼延 歸 海 羊舌 微生

嶽 帥 緱 亢 況 後 有 琴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商 牟 佘 佴 伯 賞 南宮

墨 哈 譙 笪 年 愛 陽 佟

有,《百家姓》只是片面說只有《百家姓》其實有很多怪姓的lz。...>>

問題七:“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 百家姓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蔔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鐘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淩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幹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臺 叢 鄂

索 鹹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佟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毆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遊 竺 權 逯 蓋 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淡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鐘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拓跋 夾谷 宰父 谷梁 晉 楚 閆 法 汝鄢 塗 欽

段幹 百裏 東郭 南門 呼延 歸海 羊舌 微生

嶽 帥 緱 亢 況 有 琴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商 牟 佘 佴 伯 賞 南宮 墨 哈 譙 笪 年 愛 陽 佟

第五 言福 百家姓終

問題八:中國姓氏裏面有姓是的嗎? 是姓,是已有1800年歷史的姓氏,《中國姓氏大全》將其列為“罕見姓”。據統計,目前全國是姓人口約有8000余人,許多縣、市沒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鄰近的無錫、江陰、宜興等地,是姓人口約有4000多人,可見常州的是姓為全國是姓人口的50%

《三國誌?是儀胡綜傳》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本姓氏,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改為“是”,乃遂改焉。  據《江蘇是氏宗譜》(四維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誌》載:“三國時吳尚書仆射都亭侯是儀,北海營陵人,為齊高大夫之後,本氏姓,因孔融有民無上之譏,遂改氏為是,此實是氏著姓之始。”另據《中華姓氏大典》載:“北海是儀,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無上,乃改為是。仕吳,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雲氏,改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將氏叔琮、氏延賞。”又據古籍《姓考》:是姓為“齊大夫之後”,《千家姓》稱之為“北海族”。又據《通誌?代北復姓》:“是雲氏,改為是氏,西魏開府是雲寶。” 從以上史料記載可見,是氏來源為二:壹為春秋時齊國氏姓大夫之後,三國時氏儀改氏姓為是姓,其後裔世代姓是,原因是氏儀在北海郡“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太守)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更為是,乃遂改焉”(《江蘇是氏宗譜?姓氏誌》)。 另外,鮮卑族是雲氏後改為是氏。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常州地區的是姓來源,據《江蘇是氏宗譜》記載,其遠祖即為三國時是儀。至唐代大歷年間有是儀裔孫是光,官秘書監少監,配趙氏,生二子懷德、懷衡,子孫居山東。常州是姓奉是光為第壹世。唐度宗時有是鑣、是鐘兄弟。宋代有是彬、是標兄弟居武昌。元末,群雄割據,張士誠部將莫天佑占據無錫,朱元璋大將徐達大軍圍攻無錫並將屠城,時有是訥庵公勸說莫天佑應順大勢,獻城降明,免除數十萬生命之塗炭。為此,明太祖朱元璋親書“克昌厥後”和“克迪光前”賜給是訥庵以資獎勵。 是訥庵及胞弟是敬庵世居蘇州吳江,明初洪武年間,裔孫安壹有壹子遷居昆山,壹子遷居江陰徽墩(今江陰峭歧鎮);安二遷居無錫安陽山夏瀆(今無錫陸區鎮);安三遷居武進大寧鄉省岸,即今焦溪省岸村,安三子石崖,由省岸遷居武進焦溪鎮;安四遷居武進橫山,即今橫山橋鎮芳茂是家巷村;安五遷居紹興;安六後裔不詳;安七遷居南通州;安八後裔不詳;安九遷居淮安府;安十遷居溧陽;安十壹、安十二遷居松江府。

編輯本段近現代發展情況

600多年來,世居於無錫夏瀆及武進省岸、橫山、焦溪的是姓子孫堅持合族纂修宗譜,至今已傳26世,是姓供人分遷為29支,散居在武進、江陰、無錫、宜興30多個村莊。主要支派有:無錫陸區鎮夏瀆支分遷興岸支、毛村支、河東村支、八士橋支、白水塘支、徐舍支、富巷頭支、南漕村支、蒲溝村支;武進省岸支分遷為小二房支、東二房支、店四房支、前四房支、北沙河支;武進焦溪支分遷為橫溝上支、湯家壩支、野田裏支、沙田村支、三河口支、闕家村(江陰)支、石堰支、鄒家橋支、新橋支、慕義莊(江陰)支;武進橫山支分遷為黃蓮墅支、下殳橋支、李巷支、萬莊支、湖父(宜興)支等。後世子孫散居常州、無錫、蘇州、湖北、上海、北京、新疆、臺灣以及海外各地,約為8000余人。

問題九:中國有姓上的嗎? 姓氏上姓姓氏淵源

1.春秋時齊國上之登之後。上之登為邢公之禦(駕車人)。亦見《姓苑》。

2.出自上官姓,復姓簡化。 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大夫,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後簡化為上氏、官氏。觸  上姓,《姓氏急就篇》說“齊上之登,禦邢公,見《左傳》”,《姓苑》說“上之登,為邢公禦”。就是說,上之登是為邢公駕車的人,地位不高。歷史上姓上的名人不多,漢代有上雄;元代有上禦,在府裏當過判官;明代有上誌,陜西人,天順進士;又有上泰,廣東參政;還有上觀,在江夏(今湖北武漢)當過知府;清代有上睿。

姓氏分布

現在,這個姓分布較廣,廣東、江西、湖北、山西、陜西都有,山東沂水、山西太原、江蘇武進、江西峽江、陜西韓城、湖北利川、四川漢源、安徽淮南、黑龍江大慶、廣東澄海、廣東吳川、廣西欽州、臺灣等地均有此姓。從民族成分看,漢族、土家族都有人姓上[1]。

問題十:百家姓裏有沒有姓都的 百家姓裏有姓都的琺都姓起源(1)以王父字為氏。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公孫閼[e],字子都。其支孫以祖字“都”為氏。(2)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國有公子田,食采於都邑,稱公都氏,其後亦有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