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易經》《黃帝內經》的起源及地位

《易經》《黃帝內經》的起源及地位

親愛的家人們,大家好!

現在為大家分享《易經》、《黃帝內經》的起源及地位。

《周易》是周代人對易學的總結,是周文王、周公所作。

? 《周易》分《古經》和《易傳》兩部分,《古經》是本文,由卦辭和爻辭組成,《古經》六十四卦卦辭,為周文王被囚羑裏時所作,卦爻辭後來為周公所作。

闡釋《古經》的《易傳》,由“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辭上”、“系辭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十篇文章組成,為孔子及其後學弟子所作。

文王所畫的八卦圖,稱為後天八卦圖,首卦為乾。後天八卦圖講流行,形容如水之流動,用以表示陰陽卦之間相互依存。

? 《易傳》是打開《周易古經》的金鑰匙,他以陰陽辯證的哲學觀念闡釋《周易》,使《周易》上升到更廣闊的哲學領域。

很多人就誤以為《易經》是本算命的書,內心非常抵觸,尤其看到其中的卦象,覺得很神秘,甚至認為是壹種算命的符號、是迷信、是某種宗教信仰,其實,這都是誤解。

卦是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壹套符號。《易經》中壹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組成八卦(即經卦),象征天地間八種基本事物及其陰陽剛柔屬性。

每壹卦形代表壹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風,兌代表澤。

八卦相互組合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即別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以及事物間的矛盾聯系。

我們讀了《易經》,站在《易經》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讀世界上其它的書,就會有壹種“壹覽眾山小”的感覺。

在歷史上,很多人對《易經》有很高的評價,醫聖孫思邈就說:“ 不知易,無以言太醫。”

壹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壹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 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這壹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之壹,也是第壹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壹部醫學典籍。

? 《黃帝內經》從《易經》這個文化源頭延伸發展出來的,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等學說,學習《黃帝內經》對於了解中醫理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 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壹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這是壹個固定的順序,人體也應該按照這個順序去生長、生發、收斂、收藏,這樣身體才是健康的。這是《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的壹個很原則的問題——順其自然。

?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

? 《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 《黃帝內經》是第壹部中醫理論經典、第壹部養生寶典,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 是第壹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以生命為中心,裏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壹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是中醫的鼻祖。

? 《易經》作為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黃帝內經》作為中醫藥文化的源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應做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下去。

? 目前為中醫鞠躬盡瘁的老中醫知道的有:鄧鐵濤,郭生白,李可。還有當代的著名中醫:徐文兵、曲黎敏等。有關著名中醫的講課視頻、課件鏈接,可以分享到群內。

? 今天就分享到這裏,感謝大家的聆聽!

黃帝內經·句讀&易趣玩群分享

? 2021年10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