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2022-4-13菟絲子、咳嗽

2022-4-13菟絲子、咳嗽

2022-04-13林氏醫門學習第105期

菟絲子補腎益精,善治閉經與黃褐斑

菟絲子味甘、辛,氣平、溫,可升可降,其功效為堅筋骨,除腰膝冷痛,強陰氣,止陰寒之泄精,為補腎經虛寒之藥。

《神農本草經》主續絕傷,補不足,強陰堅骨,治男婦虛冷勞傷,腰膝冷痛,消渴熱中,泄精尿血。

余在臨床中運用菟絲子治療黃褐斑、閉經,療效頗佳,現分享經驗如下。

1. 菟絲子善治黃褐斑

黃褐斑亦稱肝斑,是發生在面部的常見色素沈著性皮膚病,以女性多見。黃褐斑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情況:

壹為氣血不榮,二為氣滯血瘀。

前者當用補中益氣湯,後者當用血府逐瘀湯。

余從古籍中受到啟發。《神農本草經》載:“菟絲子氣味辛平無毒,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汁去面?……”《藥性賦》載:菟絲子“駐顏”,“令人多子”。

經余臨床驗證,菟絲子不僅可以補肝腎,益精髓,尚有宣通百脈、柔潤肌膚、消斑之功。

根據黃褐斑出現的部位進行加減:鼻梁加蒼術、白術、枳殼;額頭加黃連、肉桂;左頰加柴胡、白蒺藜;右頰加桑白皮、菊花;下顎合用桂枝茯苓丸;上唇加鹿角霜、紫石英。在此基礎上加專病專藥:菟絲子、淩霄花、桑葉、僵蠶、白芷。以此法治療多例黃褐斑均有良效。

2. 菟絲子善治閉經

閉經是常見的婦科病,臨床中多因氣血不足、肝郁腎虛、寒凝氣滯致沖任不調、胞脈不通而發此病。

余在臨床中治療時首先分虛實。

實證者,當用五積散,攻之開之;

虛證者,當用四物湯、二仙湯,溫之養之,在此基礎上重用菟絲子30g,以宣通百脈,陰陽雙補,調和沖任,使胞脈通暢,月經來潮。

余在臨床中,常與沙苑子、補骨脂、枸杞子同用,治療男子遺精遺尿,女子帶下稀水,皆有良效。

在治療男性不育癥中,余常用名方五子衍宗丸,其組成為: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種子類中藥具有促進精子再生之效,是補腎固精之要方。

醫案分享

蘆某,女,34歲。2019年5月30日初診。

主訴:顏面部黃褐斑伴乏力1年余。

病史:患者經常感到乏力,腰酸,怕冷。

刻診:面部褐色斑塊,以前額部多見,乏力腰酸,舌淡苔白,脈右寸弱。

辨證:氣血不榮。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

紅參10g,黃芪24g,當歸10g,陳皮6g,柴胡5g,升麻5g,白術10g,附子5g,靈磁石30g,菟絲子30g,僵蠶10g,白芷10g,生姜10g,紅棗6枚。14劑。

以此方加味,***服用42劑,黃褐斑消失。

醫案舉例:

對於壹個臨床醫生來說,必須做到“知常達變”。不“知常”不足以“達變”,不“達變”不足以臨床。

古人有“讀書不如咳嗽讀案”之說,讀書是知常的必要途徑,而“讀案”是“達變”的重要方式。我選擇了臨床中的幾則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1:周某。女,40歲,2008年4月17日初診。

主訴咳嗽壹周,平躺較甚,影響睡眠,痰不多。伴見口幹咽燥,胃脘不舒,周身竄痛,動則自汗。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緩。

病起外感,雜藥亂投,致營衛失和,肺失宣降,風邪殘留。

治以調和營衛,散風斂肺為法,方用桂枝湯加減。處方:桂枝9g,生白芍12g,僵蠶12g,蟬衣9g,射幹15g,白果9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棗3枚。3劑,水煎服。

2008年4月20日二診:藥後諸癥消失。

按:主訴咳嗽,見桂枝湯證,當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但口幹咽燥又非桂枝湯證。

口幹、咽燥、咳嗽、有汗,似溫病,但舌不紅,脈不動數,又非溫病可釋。

組方傷寒方與溫病藥雜和,又芍藥用量大於桂枝,且加白果,似有治雜病之嫌,駁雜不精,常為經方學者所不屑。

但這樣組方,經常很合臨床,療效常讓人很是滿意。

近代傷寒大家曹穎甫在《經方實驗錄》中語重心長地說了這麽壹句話:“吾願讀經方者,皆當臨證化裁也。”

案2:高某,女,65歲。2008年11月17日初診。

間歇性咳嗽多年。每屆冬季發作,天氣轉暖緩解。近20余天來咳嗽較甚,呈陣發性,痰黏不利,晚上影響睡眠。伴見晚上口幹,進食後胃脘痞滿,大便不調。舌質淡暗,舌苔薄少而潤,脈細弦。

證屬寒飲內停於肺。

治以溫化寒飲為法,方用小青龍湯加減。

處方:生麻黃3g,桂枝3g,細辛3g,幹姜3g,生白芍12g,姜半夏9g,五味子9g,橘紅9g,枳實9g,射幹12g,炙甘草12g。3劑,水煎服。

2008年11月23日二診:藥後咳嗽明顯減少,不影響睡眠。舌脈同前。上方去枳實,加知母12g,白果9g。4劑,水煎服。

藥後咳止脘暢,痊愈。按:本案咳嗽,冬季屢發,晚上較甚,舌苔不膩,正虛不顯,當為寒飲無疑,治療首選小青龍湯方。

但痰黏不利而非清稀,舌苔薄少而非水滑,加之晚上口幹,進食後胃脘痞滿,均非小青龍湯方證所固有。

本案因胃脘不暢,易誤從治療中焦入手。也可因舌苔薄少而晚上口幹,易誤從治療陰虛入手。

接診時,首先辨為肺家寒飲,選定小青龍湯方為主方。

處方時,著眼於舌象,參合炙甘草湯方意,重用炙甘草(用量等同於麻黃、桂枝、細辛、幹姜4藥的總量)。因胃脘不暢,加用橘紅、枳實,乃仿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所說:“飲家反渴,必重用辛,上焦加幹姜、桂枝,中焦加枳實、橘皮,下焦加附子、生姜。”因痰黏不利而晚上口幹,考慮飲聚日久可生痰化熱傷陰,且溫燥之藥也可助熱傷陰,故多用白芍,加用射幹。

二診胃脘轉暢,故去枳實;久咳而舌苔偏少,故加白果、知母。

案3:李某,女,28歲,哺乳期。2007年7月8日初診。

咽癢、咳嗽近3月,醒後多發。有痰白黏,汗多,便幹。

前醫予服小青龍湯方加減有效,但繼服無效。舌質淡紅,舌苔中心黃白薄膩,脈象細弦緩。

治從少陽,小柴胡湯加減。

處方:柴胡9g,黃芩12g,姜半夏9g,黨參6g,炒杏仁12g,僵蠶12g,蟬衣9g,幹姜1g,細辛1g,五味子3g,桔梗9g,射幹15g,生甘草3g。4劑,水煎服。

2007年7月15日二診。服藥後咳嗽、咽癢已止。

醒後有四肢困乏,手足發麻感。既往有“慢性腎炎”病史,要求中藥調治。

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象細緩。治從太陽少陽,柴胡桂枝湯加減。

處方:柴胡6g,桂枝6g,黃芩12g,生白芍12g,白茅根15g,黨參6g,小薊15g,炒谷、麥芽各15g,生甘草3g。4劑,水煎服。

按:經方效捷全在方證相應。

稍有挪移,療效多不讓人滿意。患者首診,可供辨證的資料並不充分,只是前醫予服小青龍湯方加減有效,引起了筆者的重視。

有效,故處方仍加用小量“姜辛味”;

未愈,故不用麻桂,改用柴芩。

當然辨證也結合了舌象與脈象。

四劑咳止而不發,“經方可應手取效”這句話似可用在這裏。

二診似無證可辨,筆者體會,柴胡桂枝湯治療經絡、津氣不暢之病證有神效。

案4:高某,男,4歲。2007年12月11日就診。

患兒近2周來時有咳嗽,晨起較多,家長未加在意。昨晚咳嗽加重,呈陣發性,剛入睡即又咳醒,患兒無法正常睡眠。咳聲沈濁,有痰。納食尚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舌苔白。

從痰咳論治。

處方:姜半夏6g,橘紅6g,茯苓6g,僵蠶6g,蟬衣6g,幹姜1g,細辛1g,五味子3g,桔梗6g,焦神曲6g,炙甘草1g。2劑,水煎服。

患兒當日中午、晚上分2次服完1劑,咳嗽即止,夜睡安穩。次日無不適,加之患兒服藥不太配合,第2劑藥未服。家長深贊中藥治病之奇。

按:2007年入冬以來,幹燥,加之環境汙染,小孩多有咳嗽、發熱之疾。

三因制宜,最終都要落在患者身上,總以辨證論治為歸結。

盡管氣候幹燥,但本例患兒並非燥咳。咳聲沈濁,晨起明顯,舌苔不少,當屬痰咳。

晚上突發加重,當為肺家受寒。故以二陳湯合“姜辛味”法加減,取得捷效。

本方中幹姜、細辛用1克已足夠,缺則無功,多則壞事。

曾數次遭藥店拒配有1克藥的處方。壹位司藥者說:秤桿上最小度量是2克,無法配1克藥。

我說:抓2劑不就是2克了。還有壹位司藥者對著處方喋喋不休指責處方者(她不知是我),我說:妳的工作是配藥,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評價得了處方的好壞。

案5:曹某,女,26歲,職員。於2007年10月30日初診。

主訴咳嗽半年余。近來加重,影響睡眠,入睡前咳嗽尤甚。口幹喜飲,咽不舒,痰不多,大便幹。口瘡屢發。既往曾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炎”。舌質暗紅,舌苔薄白膩,脈細緩。

久病多瘀,苔膩示痰,無明顯虛象,從痰瘀論治,血府逐瘀湯合二陳湯加減。

處方:柴胡9g,赤芍藥12g,當歸9g,生地黃9g,川芎6g,桃紅9g,枳殼9g,桔梗9g,懷牛膝9g,姜半夏9g,茯苓12g,陳皮9g,射幹15g,全瓜蔞15g,蟬衣9g,生甘草3g。2劑,水煎服。

2007年11月1日二診:藥後咳嗽減輕,但近2日未大便,食欲欠佳。舌質暗紅,舌苔黃白薄膩,脈沈細弦,右脈見滑象。中焦郁滯,升降失常。

從郁論治,越鞠丸加味。

處方:川芎9g,蒼術12g,香附12g,梔子12g,焦神曲12g,桔梗12g,炒杏仁12g,酒軍(後下)9g,全瓜蔞15g,射幹15g。3劑,水煎服。

2007年11月4日三診:藥後上下轉暢,但咳嗽不減。舌苔仍不清利,從痰氣論治,溫膽湯加味。

處方:姜半夏9g,陳皮9g,茯苓12g,枳實9g,竹茹9g,僵蠶12g,蟬衣9g,浙貝母15g,全瓜萎15g,桔梗9g,幹姜1g,細辛1g,五味子3g,生甘草3g。3劑,水煎服。

2007年11月12日四診:咳嗽明顯減輕,納可,便調,口苦。舌質暗紅,舌苔薄白,脈弦。膽熱口苦,上方稍作調整。

處方:姜半夏9g,陳皮9g,茯苓12g,枳實9g,竹茹9g,僵蠶12g,蟬衣9g,柴胡9g,黃芩12g,生甘草3g。5劑,水煎服。

2007年11月17日五診:咳止,無不適,苔薄脈緩。囑停藥,攝生。

以後每次有咳嗽發作,及時中藥治療,不亂治,不誤治,不遷延。

按:本案治愈,患者甚為欣喜。前後翻閱治療經過,似無特殊,只能看出“隨證治之”、“活法調和”幾個字。

案6:王某,女,48歲。2008年12月4日初診。

患“糖尿病”、“高血壓病”近20年,身體素弱,不耐操勞。昨晚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全身酸困疼痛,伴見咽幹、咳嗽。納食、二便正常。舌質暗紅,舌苔膩,脈弦數。

內蘊濕熱,外受風寒,治以清內疏外,達原飲方加減。

處方:厚樸9g,炒檳榔12g,黃芩12g,柴胡12g,知母12g,草果6g,蟬衣9g,僵蠶12g,連翹12g,羌活3g,獨活3g。2劑,水煎服。

2008年12月6日二診:上方當天服1劑,即全身舒適,已不發熱。現癥見咳嗽較頻,晚上影響睡眠,痰不多。舌質暗紅,舌苔薄白,脈細弦。

素體虛寒(曾服四逆加人參湯加味達半年之久,精神明顯好轉),濕熱已去,肺家受寒,治以小青龍湯方化裁溫通疏散清利。

處方:生麻黃3g,桂枝3g,幹姜3g,細辛3g,制半夏9g,五味子9g,生白芍12g,僵蠶12g,蟬衣9g,生甘草3g。2劑,水煎服。

2008年12月8日三診:咳減,晚上已能安睡,但有痰不利,舌脈同前。

考慮肺氣未平,有痰熱內生,治以清化痰熱,調暢肺氣為法,定喘湯加減。處方:生麻黃3g,白果9g,款冬花12g,姜半夏12g,桑白皮15g,黃芩12g,炒蘇子12g,炒杏仁12g,僵蠶12g,蟬衣9g,射幹15g,浙貝母12g。2劑,水煎服。

藥後咳止痰除,痊愈。

按:春溫夏熱秋涼冬冷,這本來是自然更替,但我們發現我們有意無意在遠離著這種規律

2008年的冬天,至12月仍然無雪,燥而少寒,門診上發熱咳嗽患者逐日遞增。尤其是小兒和素體偏弱者,幾無幸免。本案患者宿病纏身,西醫建議住院治療。

患者篤信中醫,堅持不使用抗生素。首診以達原飲方加減,二診以小青龍湯方加減,三診以定喘湯方加減,療效當屬不錯。

但從理論上似難說通。

如屬溫病,似不當用小青龍湯;如屬傷寒,似不當用達原飲。喜用經方者不會想到用定喘湯;

善用定喘湯者不易想到用小青龍湯。標準化的試題中絕不會有類似的題目,搞理論的人很少會認可這樣的辨證論治。

但是真實的臨床就是這樣,方隨證轉,哪管妳門派之分與學術隔閡。

1、越長大,越覺得值得爭論的話題越來越少,因為絕大部分抉擇,並不存在正確與錯誤之分。

都只是人們基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行為邏輯的主觀選擇:

各自根據選擇,付出對應得失。

並無爭論展開的必要。

進而越發安寧,沈靜。

2

女性要學會不需要別人的贊美。

只要妳暗戳戳希望人家說兩句好聽的,或者需要從誇獎裏汲取信心,就會陷入這個陷阱。

只有不稀罕誇了,才真正所向披靡。

妳就是妳,不因誇美,不因罵醜,愛啥啥。

3、沒城府的時候,特心急,對方做些什麽都要刨根問底,總想盡快知道後續動態,壹分鐘都不想忍。

且必須要掌握主動權,未知與不受控的感覺很不好受,耐不住。

成熟後,就會老練與淡定起來。

不再把想法都擺在明面上了,不再急著出招,而是笑瞇瞇的把主動權交由對方,默默觀察他如何推動,穩的住性子靜待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很多時候,不急著顯山露水,才能看到別人在琢磨不透妳後,展現出來的真實樣子。

主動權交由對方,其實更易見招拆招。

當然,這麽做的前提是自己的內核壹定極其穩定,才不會被對方所影響而失去自我判斷。

4、很多時候,如果仔細分析自己的某個棘手的困境,會發現其根源是既想要A,又想要B,而A和B本質是互相矛盾沖突的。

而實際操作中,必須要分階段進行,開始集中精力要拿到A,必須徹底放棄在B的利益訴求。

等穩穩拿到A以後,往往妳會發現,妳還可以得到C,而C>B,。

此時,對B的利益訴求妳會覺得不屑壹顧,非常可笑了。

而有些人因為自己的認知圖景所困,壹定堅持同時要拿到A和B,現在就要,完全脫離現實。

最後什麽都沒拿到,自己也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