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在歷史課上想到,人類是什麽時候開始吃鹽的?鹽是哪裏來的?

我在歷史課上想到,人類是什麽時候開始吃鹽的?鹽是哪裏來的?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或考古資料來解釋人類最早開始吃鹽的確切時間。但是,可以想象,和火的使用壹樣,鹽的發現和消費也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時期。遠古先民在“食動植物,飲其血,似其發”的蒙昧時代[3A]時,不知道什麽是鹹味,什麽是鹽。後人在祭祀用的肉湯中不加鹽,即所謂“大湯不來”[④ a],以示對古代禮儀的遵從。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也記載了這種古禮:“大食之禮,尚玄酒與腥魚,大湯不諧,有遺。”古籍中的這些記載,可以看作是古代先民不認識鹽或鹽的證據。因此可以推斷,古代先民確實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對食用鹽壹無所知。

人類的飲食文化是從品嘗壹切開始的。在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所有東西中,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都是通過人自身的味覺積累而獲得飲食經驗的。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我不認為這是古人毫無根據的捏造。正是遠古先民無數次的大膽品嘗,為人類飲食文化的進步搭建了階梯。古代先民無數次隨機品嘗海水、鹹湖水、鹽巖、鹽漬土,嘗到了美味的鹹味,在食物中加入天然存在的鹽,發現有些食物比原來的味道更鹹更香。經過嘗試,他們逐漸用鹽作為調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不再滿足於僅僅通過大自然的饋贈而獲得的天然存在的鹽,開始從海水、鹽湖水、鹽巖、鹽土中摸索。地球上最大的鹽儲備是海水。中國最早的產鹽記錄是關於海鹽生產的。據古書記載,炎帝(神農)時的軍閥蘇莎首創用海水煮海鹽,稱為“蘇莎作食用鹽”[① b]。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蘇莎尚不確定,但可以說這個諸侯是中國用海水煮鹽智慧的體現。事實上,蘇莎不可能用海水制鹽,但生活在海邊的古老祖先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創造了海鹽制作工藝。目前沒有更新的考古發現和古籍證明,“蘇莎烹鹽”可以視為中國海鹽工業的開端,蘇莎是中國海鹽工業的奠基人。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鹽的成因早有探索,並有先入之見。他們認為鹽的形成與水汽有很大關系:“水是潮濕的,潮濕是鹹的”[② b]。這是長期觀察湖鹽形成的結論。湖鹽又稱“池鹽”,是內陸鹽湖(池),由於氣候幹燥的影響,可以自然生成結晶鹽。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古老的河東鹽池(又名解池,今鄆城縣南、中條山北麓)通過風吹日曬蒸發自然產鹽,史稱“謝衍”、“魯鹽”或“河東鹽”。《山海經北山景》中最早有“歇池”的記載,其中有“南三百裏,京山,南望鹽販之澤”壹句。據阿津學者郭璞說,鹽販就是“鹽池”。(〔③b〕目前,我國青海省的察爾汗鹽湖和茶卡鹽湖富含這種池鹽,其中察爾汗鹽湖面積1.600平方公裏,是我國最大的鹽湖。池鹽具有自然結晶的特性。晉王在《羅都賦》壹書中寫道:“河東鹽池清鮮,不勞而獲自然。”也就是說,池鹽不用煮沸就可以自然制成。“斜池”位於黃河流域,可想而知,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遠古先民很早就接觸到了這種天然的池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