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的起源
滿漢全席起源於清朝,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中式宴席,融合了滿漢全席的精華。乾隆和沈嘉年間,李鬥撰寫的《揚州方舒》壹書記載了滿漢全席的菜單,這是最早的滿漢全席記錄。
清朝入關前,宮廷宴席很簡單。壹般的宴會,露天鋪著獸皮,大家聚在壹起,席地而食。《滿文老當》記載:“貝勒設宴時,還沒有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壹般是火鍋配燉肉,豬肉、牛羊肉配動物肉。皇帝參加的國宴只有十幾桌或幾十桌,也是用牛、羊、豬、動物做的,用菜刀把肉切下來吃。清朝入關後,景象大變。六部九大臣中,有壹位光祿寺大臣,專事大內宴飲和國禮。清朝初入關時,飲食並不十分講究,但很快在原有滿族傳統飲食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地區南方菜系(以江浙菜為主)和北方菜系(魯菜)的特點,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據《清惠殿》和《光祿寺規》記載,康熙以後,光祿寺舉辦的全宴分為六等:壹等全宴,每桌八兩,壹般用於皇帝和皇後去世後的宴請。二等席,每桌價格722元三分四角,壹般用於貴妃死後的宴席。三等席,每桌524元4角,壹般用於貴妃、公主、妃子死後的宴席。四等座,每桌424元3角,主要用於元旦、長壽和冬季至日,以及皇帝婚禮、軍隊凱旋、公主和王妃結婚、貴族死後的宴會等各種宴會。五等席,每桌三兩銀子、三分三錢,主要用於宴請朝鮮的首席、副使節,西藏喇嘛、班禪喇嘛的朝貢使節,以及除夕宴請嫁給外國諸侯、蒙古王公、太極的公主。六等席,每桌222元6角,主要用於賜宴、講書、盛宴公爵來朝鮮、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漳。光祿寺舉辦的漢宴分為壹、二、三等、上席、中席五類。主要用於林勇宴主考人員的宴會,記錄、儀式等書籍的編纂日,以及成功日的宴會。其中,直、等主考官均有壹等座,每桌有鵝、魚、雞、鴨、豬二十三碗,水果八碗,蒸食三碗,蔬菜四碗。與主考、監考、督學等官員使用二等座。每桌包含20碗魚、雞、鴨、豬,所有的水果、蔬菜都和壹等座壹樣。內簾、外簾、集掌所、禮部、光祿寺、裂寺、太原等執事都用三等席。每桌十五碗魚、雞、豬,蔬果和壹等座壹樣。文進士的尊宴,武進士的武宴,主席、大臣、執事用席,席分高低桌。高桌設寶,二斤面八兩花,九碗果,五盤蒸菜,四盤菜。矮桌上壹邊擺著豬肉羊肉,另壹邊擺著魚。武文進士和明瓚官員用中式座椅,每桌飾壹寶,用面粉二斤,絹花三朵,其余同上座和高桌。
當初朝廷滿漢席位是分開的。康熙年間,兩次“千人宴”都有上千人參加,規模巨大,而且都是滿漢之分。
滿漢全席實際上並非起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壹道官菜。據李鬥《揚州畫船記》記載:“上麥街前後各寺,皆是大廚房,供六部百官食:第壹間,狀元五碗,十件?燕窩雞湯,海參燜豬蹄筋,鮮鰨蘿蔔絲湯,海帶肉絲肚湯,鮑魚燜珍珠菜,香菇蝦仁湯,香菇燜雞,滑輪錘,魚肚燜火腿,鯊魚皮雞湯,血粉湯,壹流的湯飯碗。第二個,二號10碗5筐?鯡魚舌燉熊掌、米泡猩紅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蒸果子貍、蒸鹿尾、山雞片湯、風豬片、風羊片、兔母乳標、壹流湯飯碗。三、十塊薄白湯碗?豬肚、假江瑤、鴨舌湯、雞筍粥、豬腦湯、芙蓉蛋、鵝肫湯、酒醅蒸鰣魚、假石斑魚肝、西施牛奶、文斯豆腐湯、甲魚肉片湯、繭子湯、頭等湯飯碗。第四個,20個血淋淋的盤子?烤、哈巴、小豬、炒豬肉羊肉、炒雞、鵝、鴨、鴿子、豬雜、羊雜、燒豬肉羊肉、水煮豬肉羊肉、蒸小豬、羊肉、雞鴨鵝、白面饃饃、什錦火燒、梅花小籠包。第五部,洋菜20個,熱菜勸酒20個,小菜20個,死果10桌,鮮果10桌。所謂滿人宴也。”
這是揚州的“大廚房”,是專門為來揚州做客的“六部百官”設計的。從現有的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該起源於揚州。這種滿漢全席,集宮宴和漢宴之精華於壹席,後來成為大型豪華宴會的總稱,菜肴不斷添加更新,成為中華美食的縮影。
滿漢全席基本介紹
滿漢全席,菜肴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註目的獨特風格。坐前,奉上兩雙香、茶、手碟;桌上有四個鮮果,四個幹果,四個觀賞果,四個蜜餞果;坐定後,先上涼菜,再依次上熱炒菜、大菜、甜菜。滿漢全席分為六席,均以清宮名宴命名。收集眾多滿漢名菜,選擇新鮮海鮮,搜尋珍稀動物。宴會包括196道冷盤和熱菜,124道點心和茶,320道菜肴。使用全套粉彩餐具搭配銀器,富麗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還特別邀請了名師隨席演奏古樂。沿襲了典雅的遺風,禮儀嚴謹莊重,繼承了傳統美德。待客敬庭壹周,令其流連忘返。飽餐壹頓後,妳可以領略中國烹飪的精髓,飲食文化的起源,享受萬物的至尊精神。
滿漢全席以京菜、魯菜、江浙菜為主。世俗界所謂的“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大多是黑龍江的特產(或產品),如鼻子、魚骨、鯡魚子、猴頭菇、熊掌、青蛙、鹿尾巴(筋、胸、鞭等。),豹紋輪胎等異域原料。後來,福建、廣東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現在巨宴上。54南菜:江浙菜30,閩菜12,粵菜12。54北方菜:12滿族菜,12北京菜,30山東菜。
滿漢全席的宴會分類
六種宴會
滿漢全席(1)
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帝為嫁入皇族的蒙古族親屬舉辦的皇家宴會。壹般在正大光明的大廳裏設宴,滿清壹、二等大臣陪同。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這壹盛宴,每年都按規矩舉行。接受宴席的蒙古族親屬視宴席為天大的幸事,對皇帝在宴席中賞賜的食物倍加珍惜。《清元鈔*蒙宴家帶福》壹文說:“蒙親王等人入京,賞賜糧食,必往,說是帶福給家人。如果妳沒有餐具,妳應該穿在外面。經常沾湯的平金繡蟒,滴滴答答什麽都沒有。
滿漢全席(2)
聽陳言
朝臣宴是元末正月十六舉行的。當時皇帝親自下令大學士,九大貴族中有功勛者出席,設宴者榮幸。宴席設在豐三無私堂,宴席時遵循宗室宴禮。都是用高腳椅,寫詩喝酒,每年都有。蒙古王公等人也參加了。皇帝用這種仁慈來聚集諸侯,同時也是臣子建功立業的壹種象征形式。
滿漢全席(3)
萬壽巖
萬壽宴是清朝皇帝的壽宴,也是朝廷的盛大宴會之壹。皇後和王子,文武官員,都以提供生日禮物為榮。其間,還有數不清的美食。如遇重大生日,慶祝活動會更加隆重盛大,部門會派專人專門負責。服飾珠寶,裝飾陳設,樂舞宴席壹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慈禧迎來六十大壽。光緒十八年,聖旨下達,在她生日前兩個月左右開始設宴。江西有29170多件繪有長壽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釉碗、盤、碟等瓷器。整個慶典耗資近1200萬兩白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滿漢全席(4)
晚餐宴會
千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是清宮中規模最大、食客最多的皇家宴會。康熙五十二年,第壹次在陽春園舉辦千人宴,葉璇作詩《千宴》,獲宴銜。乾隆五十年,在幹青宮舉行千人宴,3000人,即興選了幾百副白亮體對聯。嘉慶元年正月,寧壽宮內廷設宴千余人,3566人,即席作詩三首以上。後人把千宴稱為“前所未有的恩寵之舉”。
滿漢全席(5)
九白巖
九百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年,蒙古威薩克等四個部落每年都要向九匹白馬進貢,即壹匹白駱駝和八匹白馬。把這當成壹封信。蒙古部落獻上貢品後,皇帝舉行盛大的皇家宴會招待使臣,稱為九白宴。每年都要遵守規則。後來,道光曾為此寫過壹首詩:四連銀花壹玉駝,西羌老和狄鹹羅京。
滿漢全席(6)
節日宴會
節筵是指清代朝廷根據每年固定的節日時節舉行的宴會。如:元日宴、宴、春耕宴、端午節宴、乞丐宴、中秋節宴、重陽節宴、冬季宴、除夕宴等。,壹切按照節日的規章制度。滿族雖然有其固有的飲食習俗,但進入中原後,在滿漢文化融合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飲食習俗。由於朝廷的特殊地位,食物習俗的規則都是壹壹詳述的。其飲食風格與民俗和地域密切相關,所以清宮裏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喬奇糕、月餅等器具壹應俱全。
滿漢全席的起源是什麽?
1.醋蛋的由來是什麽?
2.關於飲食文化知識的疑問
3.漢族的江蘇菜有什麽歷史?
4.壹站式題庫及答案(第2065438期+020608)
5.中國古代宮廷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