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人類壹直依靠?軸心文化?生存與發展。中華民族的軸心文化,也就是母性道德,是儒家創立的?五德?仁、禮、智、信?。把握其積極內涵,推陳出新,有利於構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有利於人自身身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軸心文化;?五德?;價值感
李先生提議?仁、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五大基本元素?德國母親?、?基德?。作者深信,中華文化的精髓就在這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在這裏。
第壹,?軸心時代?試析“師”的精神傳統角色
?軸心時代?話語起源於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國家(如古希臘、印度、中國和以色列)都進入了所謂的?軸心時代?。這意味著這個時期的所有文明?突破?其原始文明為前提,並創造了後來各種文明的發展方向,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所以這個時期是人類文明的轉折點,是各種文化的軸心和樞紐。人類的思想文化還沒有走出幾千年前。軸心時代?確立了基本的思維範式。雅斯貝爾斯認為:人類壹直以來都是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壹切思考和創造來生存的,每壹次新的飛躍都是回望這壹時期,並被它重新點燃。?【1】因此可以確認,不同軸心期產生的文明,有不同的活水來源,不同的精神資源,不同的創新能力,不同的發展軌跡。對比歷史時空。軸心時代?是對應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句號。百家爭鳴的理論是軸心時代的文化結晶。百家爭鳴的理論成為中國軸心文化的橫坐標,而孔孟儒學成為其縱坐標。
從物我二分到天人合壹,現代化不是當代儒家的挽歌,而是西方現代性之病的良方。在全球化的文化交融中,我們沒有理由不積極發掘、闡釋、改造、繼承和發揚軸心時代以來的倫理文化精華,以此來構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在各種文明的沖突和對話中,人們必須反思和改變自己原有的價值體系,從而追求壹種更普遍、更健全的文明價值。?[2]現代西方文化是壹種抽象的知性主義文化,是壹種壓抑感性生命的文化,是壹種異化的文化,是壹種缺乏人類心靈最高部分即靈魂力量的文化。它實現的個人原則是抽象的個人原則。它所實現的高級社會制度是建立在個體之間的抽象之上的。契約理性?對於系統的原理。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西方文化不如中國傳統文化。
靈魂是感性生命精神的動力,開啟了感性真理的境界。西方文化壹直缺乏這種境界。所以,把中西文化放在單壹的尺度上比較它們的落後與先進是錯誤的,是壹種知識分子態度的缺失。當然,這個錯誤不能簡單說是因為觀念。衡量民族文化先進性的統壹尺度,是西方資本征服世界的力量造成的。所以,這個錯誤來自於客觀事實。即使在今天,有了近代史的教訓,我們看到移植西方精神並不能解決中國問題,但仍然很少有人信服?西化?這是個錯誤。談論中國文化精神的優越性和光輝性,至今仍被許多人視為反動的浪漫主義。這種情況由來已久。當初,熊十力先生在給張先生的信中是這樣說的。只是從海通開始,中國受到西方勢力的沖擊,中學的本質隨著其庸俗的弊端而被破壞。如蒜精之美,可惜被人以其氣味唾棄。?[3]
中國作為壹個後發的現代化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中,西方理論價值觀的滲透和中西文化與價值觀的沖突與碰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西方倫理觀念,在成長基礎、人文環境、基本原則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西方價值觀強調個人中心、獨立人格、民主法制、功利主義、技術主義和創新精神;而中國傳統倫理強調天人合壹、整體和諧、族群至上、重義輕利、倫理至上。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西文化發生了激烈的碰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價值觀的嚴重影響,導致了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倫理價值的嚴重失序,甚至道德的嚴重淪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以近10%的速度增長。2006年增長率達到10。7%,GDP總量已超過2。6萬億美元。短缺經濟不復存在,高樓大廈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消費品琳瑯滿目,充滿檔次。然而,我們的文化價值觀遇到了很大的尷尬:傳統文化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而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精髓並沒有真正掌握。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是什麽?五德?仁、禮、智、信?逐漸失落,西方的自由、平等、人權信仰沒有普遍建立起來;中庸、和諧、師法自然、忠勇、神秘精神等傳統價值內涵在我們的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很難找到,但我們在科技、管理、素質等方面與西方仍有較大差距。
東西方越來越多負責任的思想家相信,中國文化倫理將在解決全球人類發展、人類身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等問題上大放異彩。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不是隨意創造的,不是在自己選擇的條件下,而是在直接遭遇的條件下,從過去建立並繼承下來的。?[4]人類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馬克思這壹論斷的科學性。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根據我們人類的經驗和歷史,壹切本質的和偉大的東西,只有當人們有了家庭,植根於壹種傳統,才能產生。?[5]著名歷史學家龐卓恒在比較了所有古代文明和帝國的興衰之後發現,在這些古代文明和帝國中,只有中華帝國在2000多年的時間裏,在經濟、政治、文化制度上保持了持續的、發展的趨勢。
有鑒於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堅守對中華民族來說彌足珍貴的東西?道德家園?及其精神價值,自覺地與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傳統對話,使民族道德傳統更加理性地融入人類文明的寶庫,獲得新生。這不僅是時代的自覺訴求,也是在即將到來的人類文化第二軸時代創造輝煌人類文化的使命。返璞歸真,推陳出新。沒有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們將沒有美德和創造力,沒有人生的理想,我們的幸福只會停留在物欲的滿足上。因此,相信復興中華文化,尋找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構建中華民族認同的核心價值體系,將成為壹種普遍需求。
二、中華民族五德?對...的理解
歷史悠久、經典眾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麽?仁、禮、智、信?。
壹說仁。仁是指道德,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範疇。孔子在《論語》裏說了什麽?任?有三層意思:壹是?情人?:?問任。孔子說:?情人?(《論語?顏元”)。第二是?忠誠和寬恕?寬容意味著和諧。比如?如果妳想站著成為壹個男人,妳想伸手成為壹個男人。可以打個很近的比方,可以說仁的壹面也被?(《論語?勇也”)。三是劃出道德底線,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元”)。其中,?情人?什麽事?任?的本質內涵。?情人?用什麽?接吻?基於什麽?忠誠和寬恕?作為核心,它是人的本質規定。妳想站起來成為壹個男人,妳想接觸到某人?是嗎?任?最高境界。孔子認為,統治者實行仁政之道,就是要有足夠的糧食和士兵,取信於民。孟子進壹步探索實施仁政的途徑,他構思了壹系列?仁慈的措施?:第壹,恢復雷區,劃定嚴重邊界,劃分土地,讓土地有利可圖,這樣人民就可以?進進出出做朋友,守望相助,生老病死互相扶持,那人民就親近了?(《論語?勇也”)。二是控制人的不斷生產、穩定和恒心。讓老百姓有壹定的產業。妳是否能夠贍養父母,跪拜妻子,(歷史卷子)對生活充滿幸福,在不好的年份避免死亡?(《孟子?梁·《夏》)。第三,普通人的生活條件能達到嗎?五畝房子,樹為桑,五十人可衣;雞、海豚、狗都是家畜,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七十個人可以吃肉;壹百畝地,不抓緊時間,壹家八口能餓著?[11].第四,仁者,必先窮。?老人和老人;年輕人,年輕人,年輕人;世界掌握在妳手中。?主張史首先照顧最弱小的弱勢群體,如寡婦、鰥夫、孤兒、孤寡者等,因為他們脫離了井田制,貧窮無助。關愛弱勢群體不僅解決了弱勢群體的生存危機,而且為社會和諧消除了最突出的矛盾,構建了和諧的社會基礎。五是?不是殺手?,這樣的國家全體人民會怎麽樣?看壹看嗎?就像壹股大水往下流,誰也阻擋不了。
第二,義。義主要是針對個人修養的層面,其核心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符合禮儀的要求。段玉裁在《說文解字註》中說:?義是修養、禮貌、能力的本質。有禮貌是好的。所以文王,我跟毛傳講的都是仁義。拓展訓練也是。?【6】《中庸》解釋:?正義的人也應該是正義的。?[7]?合適嗎?是應該做的事情,是作為社會壹員的責任和義務。《論語》?立人說:?君子在天下,無安逸,無莫也,無仁義之比較。?義在傳統文化中,有克己、仁愛、忠孝、誠信、平等的含義。
三個儀式。禮是制度,是規範。李在《舊訓匯編》中列舉了252種解釋,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最恰當的行為準則。?禮尚往來也在情理之中。?[8]?禮物?作為這樣壹種規章制度和人們行為的規則,它具有克服混亂的社會狀態的功能。如果社會成員遵守禮儀制度,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各得其所,各司其職,社會就可能走向安定有序,也就是實現社會和諧。反而會造成社會混亂。正如荀子所說:?禮者,人之鞋也,溺也。輸了壹點,搞得壹塌糊塗的人,有什麽儀式?(《荀子?粗糙”)。
四句至理名言。在學習和求知方面,孔子認為:知是知,不知是不知,知也。?他還指出:?學接近知,行接近仁,知恥接近勇。知道了三者,妳就知道如何修養自己;知道如何修養自己,就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果妳知道如何統治人民,妳就會知道如何治理國家。中庸)。因此,知性的註意意味著智慧和聰明;機智,謀略;知識;明白了。也可以解釋為知己知彼,知人善任,善政。
五個字母。即誠實守信,信守承諾,在行動上兌現承諾。孔子說:?言而有信,行而恭敬,雖頗為國;言語不忠實,行為不恭敬,雖然狀態好??]意思是如果妳誠實守信,可以毫無困難地去萬裏;不守信用,老老實實做事,壹步也挪不動。子貢問孔子,統治者應該如何治理他們的政治事務,孔子說:足夠的糧食,足夠的士兵,人民相信。?子貢說:?如果妳必須去,哪個先來??說:?去軍隊。?子貢說:?如果妳必須去,什麽先來??說:?去吃飯,自古人死,人無信仰。?可見,孔子認為取信於民是處理政事、治理國家的基本條件,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第三,?五德?與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對接
對嗎?五德?理解和解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對本民族命運有深切關註的知識分子,有責任推陳出新,在現時代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積極意義。傳統?五德?與當代中國所提倡的?八榮八恥?我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能否構成對話關系?回答:絕對可以。
從內容上看,珍?即以人民利益為核心,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我們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古往今來,愛國愛民者榮,禍國殃民者恥。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雅齋的臥室裏聽小朱曉,我懷疑那是人民疾苦的聲音?這種哲學格言充滿了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是促進民族團結和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增強人們愛國主義和興國責任感的有效途徑。義以公平正義為準繩,以努力為榮,以清閑為恥,以討厭工作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國憂民,死裏逃生?、?艱難困苦,玉妳成了嗎?、?看著曾經的聖賢和家族,從節儉到奢靡?。通過艱苦奮鬥爭取和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這些哲學話語中蘊含的偉大意義,永遠不會改變。在當今中國,艱苦奮鬥不僅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保證,也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必然要求。禮物?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當然,今天的禮治並非封建刻板印象,而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智慧?以崇尚科學為榮,以無知為恥。當今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確立,就是要開啟民智,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全球競爭中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信?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舍利忘義為恥。現在官場不乏看人?權錢交易?,市場?邪惡的交易?在生活領域?不道德的交往?其實就是以破壞節操為代價獲取不當利益,也就是以犧牲社會利益為代價獲取個人不當利益。?壹諾千金?、?壹諾千金,壹諾千金?這些成語說明,誠實守信是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生活道德準則,是個體內在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自制力,也是人們履行承諾、遵守既定社會規則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正當的事物選擇。
海德格爾曾設想:?會不會有壹天?想法?俄羅斯和中國是否會喚醒壹些舊傳統,以幫助人們與技術世界建立自由的關系?我們中有誰能對此做出斷言嗎??[9]筆者認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理論和中國* * *產黨開創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取得的成就,是對海德格爾預言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為人類的思想和靈魂找到壹個家,家在哪裏?五德?;開啟人自身身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之門的智能鑰匙是?五德?。
參考資料:
[1]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和目標》,華夏出版社,1989,第94頁。
[2]範浩:《倫理精神的價值生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第11頁。
[3]熊十力:《十裏語言概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第60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85頁。
[5] [9]《海德格爾選集》,書店,1996,第1305頁,1312頁。
[6]許慎:《說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第633頁。
?
[7] [8]阮元:《十三經註》,中華書局,1980,第1614頁,16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