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農歷九月初九的習俗有哪些?

農歷九月初九的習俗有哪些?

農歷九月初九的習俗是: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吃重陽糕插山茱萸。

1,正在攀升:

古代重陽有登高的民俗,所以重陽節也叫“登高節”。相傳這壹習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七律《登高》是壹篇關於崇陽爬山的名篇。爬山沒有統壹的規則,壹般都是爬山,爬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賞菊喝菊花酒:

重陽節是壹年中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說賞菊、飲菊花酒源於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他的隱居、他的詩歌、他的酒和他對菊花的愛而聞名。後人紛紛效仿,所以重陽有賞菊的習俗。

3、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隨機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曉,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頭上頂壹塊蛋糕,嘴裏說壹句話,祝孩子萬事如意。精致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壹樣,上面放兩只小羊,符合重陽(羊)的意思。

4.吳茱萸:

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個香囊把山茱萸放在裏面,或者戴在頭上。大部分是婦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

節日可追溯性

“重陽”之名的由來,因古書《易經》中“陽為九”而得名。在《易經》中,“六”定義為陰數,“九”定義為陽數,“極數”表示天的高度是“九倍”。“九”是老陽,也就是陽極數。兩個陽極號合在壹起,九九統壹,壹元起步,萬象更新。

所以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日。古代有飲酒祈福長壽的習俗。九月初九,日與月均在初九相遇,意為“二九之重”,故稱“重九”,同時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故稱“重九”。明代張岱寫《夜航》:“九為陽數,其日與月重合,故稱‘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