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壹碗粥裏的往事

壹碗粥裏的往事

二月,乍暖還寒。集市上,各式攤位上擺滿鮮綠水靈的蔬菜,煞是惹人喜愛。我與老友閑話說道,用瓦罐煮青菜粥,正當時呢。老友回說,悅目養顏。吃粥,對我來說,因心情而異。未想過由養生角度去專心專意弄來吃。小時候,夏天時,母親經常熬上壹鍋濃稠正好的粥,盛到搪瓷盆中,待到冷卻凝固,任我用調羹挖出來吃。我貪戀冷粥的沁涼,入口柔膩順滑,細細壹抿,米香清盈。這般吃粥,更像是零食。也曾學人切好肉末,搗碎皮蛋煮皮蛋瘦肉粥,未曾如意,煮來煮去,總有幾絲肉腥味。

母親不喜歡吃粥,若是用糯米煮粥,她會吃上壹碗,純屬個人口味習慣。糯米也稱江米,在養生來講,有養胃氣之效。《紅樓夢》第87回,紫鵑吩咐廚房為黛玉熬壹點江米粥,配上從南邊帶來的五香大頭菜,拌上麻油醋,黛玉吃了半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寫過《粥品》,猜想,不單是因喜歡之故,與他生活的時境有關。有吃粥習慣以來,清朝應是最註重粥的朝代。譬如說,眼下,大街小巷隨眼可見大小粥鋪粥莊,與清代民間數目不算少的粥廠,粥廳相較算是袖珍了。

邀人聚吃,如是喝粥,要麽是好友,要麽是很熟悉的關系,不然哪裏敢篤定地說,走,我們喝粥去。壹碗白粥,兩樣味碟,三樣小菜,幾句閑話,吃得滿意舒適。常去壹家賣粥和鹵菜的小鋪吃粥,沒有店面,是兩棟房子之間樓道下的通道,無論寒暑,小桌邊坐滿了人。粥鋪靠墻的案幾邊,幾只煤炭爐子,爐子上坐壹高個鋁鍋,鍋裏有白粥、紅豆粥、綠豆粥。去粥鋪吃粥,每次都是跟老板說,要幾碗白粥,千張和海帶各壹份,偶爾要上壹個鴨頭。白粥壹碗,溫熱有度,若不巧正逢疑似感冒,喝上壹碗,身體會輕松些許。《紅樓夢》第20回,襲人身感風寒,昏沈無力,服過兩劑藥後,夜間發汗,翌日清晨起來輕省了些,喝點米湯靜養。襲人喝的米湯,是壹種很稀薄的粥,大米小米都可用來熬。體虛喝粥,即便生活自理能力不及的人,也是曉得。和朋友相約喝粥,大抵心情很好,壹碗粥也就吃得很快。

也常壹個人去吃粥,是小米粥。開粥店的是壹對年輕夫妻,從他們的孩子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小粥店在寸土寸金的街道上壹直在。許久後再去,小家夥已經會在父母的吩咐下,給點餐的客人端上壹份煎餅。通常是在夏天去這家粥店,壹碗小米粥,壹份煎餅,壹個人安靜地吃完,再去粥店旁邊的公園轉轉,憂也好,郁也罷,至少,彼時彼刻已然退避。

熬壹碗好粥,很是有講究。《隨園食單》裏《飯粥單》中,袁枚寫道: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壹,而後謂之粥。自家熬粥,無非依據個人習慣,水多點,抑或米多點,自己喜歡就好。陸遊甚愛吃粥,他寫《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猜詩人之意,這粥也如解憂草呢,壹碗舒胸臆。更別說善吃善喝的東坡居士了,據說居士吃過用豆漿喝無錫貢米熬的粥,於是就有: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豆漿熬粥,還真是會吃呢。世人吃粥,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有關粥的文字記錄是古籍《大載禮記·夏小正》,載曰:初俊羔助厥母粥。助厥母粥”中“粥”乃養生之意。

弘壹法師出家前在虎跑寺斷食二十壹天,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在大師的斷食日記中可見每日清晨的早餐變化,由壹碗粥至半碗粥,再至稀粥半碗。看大師在丙辰十二月二日有記:清晨,習字,靜坐如常。早餐,稀粥半碗。中餐,改吃粥及菜合壹碗。傍晚,空腹時,腹中熊熊然。堅定信念,西字、靜坐。精神稍感減衰,鏡中看人,略見瘦削。晚餐,稀粥半小碗。六時入睡。隔了年歲再讀大師日記,忽覺心中微微震動。及至弘壹大師斷食倒數第五日“心胃開闊,飯食奇香。”淡中見真味,亦需心性。“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是陸放翁寫臘八粥施粥的景象。民間施粥習俗有由寺廟起,爾後,逐漸流傳開在眾多與臘八粥有關的故事中,有則與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有關。釋迦牟尼悟道成佛這日正是臘月初八,佛陀成道前,有位牧羊女給他送過用糯米團煮的粥,恢復體力後的釋迦牟尼去到河中沐浴,在菩提樹下冥思七天七夜,覺悟成佛。

壹碗粥裏的故事綿長悠遠。時下,桃萼正垂露,杏花涉煙潤,春色攜春困,何以解之,壹碗清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