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壹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壹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壹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壹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擴展資料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因為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所以隸書的書寫速度更快。
變體隸書,又叫隸變體。是當代書法流行的隸書風格,是針對傳統隸書而言的書寫註重變化,註重個性的書寫方式。筆畫不重規範,強調即興創作。 但隸書大家範笑歌認為變體隸書要變得美才是目的,而不是越變越醜。如果大家都追求寫變體隸書,那變體隸書也會出現程式化。他認為有的變體隸書只追求大感覺和大效果,在單個字和單個筆畫上無法經得起推敲。往往是用大氣勢掩蓋基本功的不足。
百度百科-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