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扯得有點遠,最近看完了小林正樹的電影《切腹》,故事的情節並不復雜,但是看完卻讓人覺得內心沈重,仿佛在親眼目擊這場人神***憤的人間悲劇,以及後續親眼見證了嶽父為女婿討回公道的復仇。在目睹著這個落魄的武士家庭壹步步走向毀滅的過程後,也能窺探出導演小林正樹對二戰後電影《切腹》的壹系列政治隱喻以及對日本武士道虛偽的諷刺。
下面簡單講述壹下故事情節:壹個失業落魄的武士津雲半四郎壹家,女兒與外孫身患重病無錢醫治,身為武士的女婿千千巖求女在賣完身邊所有物品後不得已到當權者家井伊家門前假裝切腹以求敲詐當權者壹筆錢為自己的孩子與老婆治病。不料井伊家早就對無所事事的浪人借切腹之名到自己家中敲詐勒索的行為深惡痛絕,並且由於千千巖求女前去切腹所配的武士刀為竹制(武士刀為壹個武士的象征,所帶的都不是武士刀,自然不配被稱為武士),更加讓井伊家確認這個武士是來借機敲詐的。因此不由分說百般刁難,硬是逼得女婿用竹刀切腹,且擔任介錯人的那個武士澤瀉彥九郎壹直以千千巖求女未完成切腹的儀式為由,始終不將他的頭砍下來讓他終結痛苦。最終,千千巖求女無法忍受痛苦咬舌自盡而死。 女婿千千巖求女切腹而死之後,屍體被三位武士送回了津雲半次郎的家中,並且對女婿的死進行羞辱,覺得千千巖求女不配稱為真正的武士,因為他沒有佩戴武士的佩刀去切腹,明顯是為了敲詐井伊家,丟了武士階層的臉面,並且最終也沒有真正的切腹自盡而是忍受不了痛苦選擇咬舌自盡,沒有像武士道那樣體面而勇敢的赴死。? 此時津雲半次郎才明白,女婿為了救家人的性命將自己的武士刀已經賣掉了,而自己卻仍然因為武士精神的執念還戴著武士刀,卻白白看著家人喪命。於是津雲半次郎決定來到井伊家為女婿討個說法並以前去切腹為由前去抨擊當權者的冷酷與武士道的虛偽與道德綁架。
? 津雲半次郎將由於主公被流放,自己無奈變成浪人的遭遇與後續困苦的生活,應朋友臨終之托撫養養子千千巖求女長大並將女兒嫁給他的事件告訴井伊家家老,隨著他從容而有力的講述,禦家老已經明白自己之前已經做錯了事情並臉色大變。不僅如此,津雲半次郎之前幾日將三位井伊家羞辱女婿的家臣武士壹壹擊敗並割下他們的發髻,並要求選擇這三個人做他切腹儀式的介錯人。這三人均稱病不在,因為割下壹個武士的發髻是對這個武士莫大的羞辱,切腹自盡才是最符合武士道精神的做法,而這三人均選擇躲在家中不出門。津雲半次郎用這種方式不僅為自己的女婿洗刷了屈辱,而且在井伊家禦家老面前羞辱了他們虛偽的武士道精神。
? 正如電影裏面講述的那句臺詞那樣:“妳們所謂的武士道,都只是為了門面,就像裝飾品而已”。是的,就是這番羞辱也將整個故事的情節推向了高潮,津雲半次郎也開始了他悲劇式的復仇之路。井伊家的禦家老惱羞成怒,命人將其砍死,在津雲半次郎與眾武士廝殺許久後,自知已無力再廝殺下去的他最終留下最後壹口氣完成了最後的切腹,但是諷刺的是最終他的切腹儀式也沒有畫上壹個完整的句號,便被武士最厭惡的火槍給打死。
電影中最後的情節也充滿了諷刺意味,在最終津雲半次郎死去後,井伊家的禦家老命人將躲家中不肯切腹的三個武士全部命人將其切腹賜死,並且對外宣稱被津雲半次郎砍死的四位武士全部死於傷病而非戰鬥致死,且傳出話浪人津雲半次郎最終在家中後院完成切腹,並記錄到《井伊家覺書》流傳後世,壹切粉飾太平,仿佛這麽羞辱的壹天從來沒有來過壹般。《切腹》開頭與結尾,都出現了古代諸侯曾經金戈鐵馬時身著的盔甲,那是武士道盛行時代的遺物。井伊家壹直把這幅舊盔甲供在祠堂裏,那仿佛就是武士道在現世的化身,然而在片尾,仲代達矢飾演的武士抱著這幅盔甲怒不可遏地大開殺戒,武士道的化身之上沾滿了鮮血,這種隱喻是不言自明的,曾經的武士道已經不再崇高幹凈,反而沾滿了不道義的殺戮和鮮血,而這無疑是武士道日薄西山的壹個有力佐證。
同為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國好像也出現過電影這種情況。儒家宣揚的“仁、義、禮、智、信”到後期發展到了魯迅筆下的吃人的禮教,同理日本壹開始宣揚忠君、宣揚勇敢無畏思想的武士刀精神最後也發揚成電影中這種吃人的存在,就像電影中的問題壹樣,到底是命重要還是武士刀的門面重要呢。小林正樹也正是用這部電影對戰後日本宣揚的武士道精神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向世人表明,傳統真正的武士刀其實早就死了,現在的武士道精神都已經披上了壹層軍國主義的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