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壹作伯),字吉甫(壹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壹位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房縣至今還保存著尹吉甫的墓葬、祠廟、碑刻等遺跡。
二.屈(原)宋(玉)辭賦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名平,字原,戰國楚丹陽(今秭歸)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遊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投汩羅江自盡。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誌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壹。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詩人出自荊楚地區的詩篇達兩千多首。唐代詩人中荊楚籍或寓居荊楚、遊歷荊楚的有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張說、陳子昂、王維、岑參、李商隱、元稹、柳宗元、杜牧、劉禹錫、韓愈、王建、錢起、溫庭筠、皮日休等。他們為荊楚風物吸引,或被荊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荊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許多永垂詩壇的瑰麗詩篇。
四.茶聖陸羽
(703—804年)字鴻漸,壹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壹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陸羽多才多藝,除《茶經》外,其他著述亦頗豐,但傳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 “公安三袁”。
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創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為萬歷朝進士。“公安派”反對復古派用擬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種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作者的個性,具有進步意義。
六.鐘惺和竟陵派
鐘惺(1574-1624年)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天門)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裏譚元春***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壹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鐘譚”。
竟陵派是與 “公安派”同時出現的文學流派,創始人是竟陵(今天門)人鐘惺、譚元春。“竟陵派”的文學見解與“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對摹古,主張抒寫靈性,對當時散文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七. 嘉魚二李
明湖北嘉魚出了壹對頗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學上很有成就。時人稱之為“嘉魚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詳。字茂卿。約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後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承芳撰有東嶠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往五嶺之南(今廣州壹帶)拜新會學者陳獻章為師,後隱居於嘉魚黃公山中讀書。又築臺於黃公山西麓,持竿垂釣以自適。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於世。
八.吳偉和江夏派
吳偉(1459-1508)明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自小孤苦,卻酷嗜繪畫,十分出色。後來他到金陵,聲名鵲起,名馳兩京,被明憲宗召入宮廷作畫,另授他錦衣衛鎮撫。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精山水,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吳偉畫藝成熟後,逐漸擺脫前人的束縛,以“浙派”脫穎而出,成為“江夏派”的開創人。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九.醫聖李時珍
(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蘄州(今蘄春)人。明醫學家。幼習儒,後從醫。曾精研古籍及醫典,並親自上山采藥,收集民間的經驗。有感於歷代本草謬說多,歷27年撰成《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對脈學、經絡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而《五臟圖論》、《命門考》等醫著已佚。除醫藥學的成就外,他還是壹位很優秀的詩人兼畫家。他壹生寫了許多詩,都收在其《艹+過所館詩集》裏,並寫過壹些詩話。但遺憾的是,這些詩文著作都已佚失,現僅存《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裏》《題雪湖畫梅》兩首詩。此外,李時珍還是壹位畫畫好手。他的《本草綱目》也是壹本頗有特色的畫譜,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227幅。
十.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號鄰蘇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藏書家,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壹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誌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編纂有《歷代輿地圖》、《水經註疏》等83種著作傳世。
此外,還有:
1.劉表和“荊州學派”
東漢末年,劉表在治理荊州期間(196壹208年),在襄陽建立學校,設置學官。竭力網羅天下英才,壹時間名士雲集,“荊州學派”橫空出世,聲名遠揚。劉表命宋忠組織儒生撰寫《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古文經學第壹次列於官學。由於當時宋忠、司馬徽、潁容、謝該等荊州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活動,使古文經學在荊州盛行,並且與黃河流域的鄭(玄)學相抗衡。湖北第壹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文化聖殿。
2.王圓箓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壹說陜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箓,壹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遊新疆。約光 2.王圓箓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壹說陜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箓,壹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遊新疆。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壹帶有三座寺廟,即上、中、下寺。上、中兩寺為藏傳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為主體的下寺久已荒廢,無人看管。於是,王圓箓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損的洞窟,並將壹小部分改造成道觀,並在第16號窟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931年,
王圓箓80歲高齡死去。即葬於莫高窟窟前大泉河東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記載了他發現藏經洞的過程。
3.黃岡傑出人才
黃岡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出生在這裏的著名學者、科學家、作家數不甚數。有創造“新唯識論”的哲學家熊十力、“現代大儒”徐復觀、“中國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詩人、教授、民主鬥士聞壹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國學大師黃侃、歷史文獻與方誌學家王葆心、貫通中西印的學術大師湯用彤等。
更耐人尋味的是,透過喧囂與紛紜,人們或許會發現壹個奇特的文化密碼:中華民族極力推崇的忠義和智慧的化身——關羽和諸葛亮,其祖籍雖說與湖北無涉,但其品行砥礪於湖北,才識升華於荊楚,是湖北造就了“武聖”關公和“智聖”孔明。
關羽(?-220)字雲長,號美髯公。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冬,退守當陽麥城遇害。謚曰“壯繆侯”。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襄陽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出山成名。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米芾(1051—約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土、海嶽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米芾及其長子米友仁的書畫堪稱壹絕。父子倆都擅長山水畫和書法。米芾自號襄陽漫士,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著述有《書史》、《畫史》、《硯史》、《海嶽名言》等。
評壹.“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壹作伯),字吉甫(壹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壹位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房縣至今還保存著尹吉甫的墓葬、祠廟、碑刻等遺跡。
二.屈(原)宋(玉)辭賦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名平,字原,戰國楚丹陽(今秭歸)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遊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投汩羅江自盡。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誌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壹。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詩人出自荊楚地區的詩篇達兩千多首。唐代詩人中荊楚籍或寓居荊楚、遊歷荊楚的有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張說、陳子昂、王維、岑參、李商隱、元稹、柳宗元、杜牧、劉禹錫、韓愈、王建、錢起、溫庭筠、皮日休等。他們為荊楚風物吸引,或被荊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荊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許多永垂詩壇的瑰麗詩篇。
四.茶聖陸羽
(703—804年)字鴻漸,壹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壹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陸羽多才多藝,除《茶經》外,其他著述亦頗豐,但傳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 “公安三袁”。
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創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為萬歷朝進士。“公安派”反對復古派用擬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種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作者的個性,具有進步意義。
六.鐘惺和竟陵派
鐘惺(1574-1624年)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天門)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裏譚元春***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壹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鐘譚”。
竟陵派是與 “公安派”同時出現的文學流派,創始人是竟陵(今天門)人鐘惺、譚元春。“竟陵派”的文學見解與“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對摹古,主張抒寫靈性,對當時散文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七. 嘉魚二李
明湖北嘉魚出了壹對頗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學上很有成就。時人稱之為“嘉魚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詳。字茂卿。約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後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承芳撰有東嶠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往五嶺之南(今廣州壹帶)拜新會學者陳獻章為師,後隱居於嘉魚黃公山中讀書。又築臺於黃公山西麓,持竿垂釣以自適。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於世。
八.吳偉和江夏派
吳偉(1459-1508)明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自小孤苦,卻酷嗜繪畫,十分出色。後來他到金陵,聲名鵲起,名馳兩京,被明憲宗召入宮廷作畫,另授他錦衣衛鎮撫。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精山水,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吳偉畫藝成熟後,逐漸擺脫前人的束縛,以“浙派”脫穎而出,成為“江夏派”的開創人。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九.醫聖李時珍
(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蘄州(今蘄春)人。明醫學家。幼習儒,後從醫。曾精研古籍及醫典,並親自上山采藥,收集民間的經驗。有感於歷代本草謬說多,歷27年撰成《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對脈學、經絡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而《五臟圖論》、《命門考》等醫著已佚。除醫藥學的成就外,他還是壹位很優秀的詩人兼畫家。他壹生寫了許多詩,都收在其《艹+過所館詩集》裏,並寫過壹些詩話。但遺憾的是,這些詩文著作都已佚失,現僅存《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裏》《題雪湖畫梅》兩首詩。此外,李時珍還是壹位畫畫好手。他的《本草綱目》也是壹本頗有特色的畫譜,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227幅。
十.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號鄰蘇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藏書家,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壹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誌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編纂有《歷代輿地圖》、《水經註疏》等83種著作傳世。
此外,還有:
1.劉表和“荊州學派”
東漢末年,劉表在治理荊州期間(196壹208年),在襄陽建立學校,設置學官。竭力網羅天下英才,壹時間名士雲集,“荊州學派”橫空出世,聲名遠揚。劉表命宋忠組織儒生撰寫《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古文經學第壹次列於官學。由於當時宋忠、司馬徽、潁容、謝該等荊州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活動,使古文經學在荊州盛行,並且與黃河流域的鄭(玄)學相抗衡。湖北第壹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文化聖殿。
2.王圓箓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壹說陜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箓,壹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遊新疆。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壹帶有三座寺廟,即上、中、下寺。上、中兩寺為藏傳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為主體的下寺久已荒廢,無人看管。於是,王圓箓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損的洞窟,並將壹小部分改造成道觀,並在第16號窟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931年,
王圓箓80歲高齡死去。即葬於莫高窟窟前大泉河東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記載了他發現藏經洞的過程。
3.黃岡傑出人才
黃岡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出生在這裏的著名學者、科學家、作家數不甚數。有創造“新唯識論”的哲學家熊十力、“現代大儒”徐復觀、“中國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詩人、教授、民主鬥士聞壹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國學大師黃侃、歷史文獻與方誌學家王葆心、貫通中西印的學術大師湯用彤等。
1、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2、伍子胥
3、三國著名謀士龐統、馬良
4、三國名將文聘
5、茶聖陸羽
6、唐代詩人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