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
唐朝:魏徵
聽說:求木的長輩壹定要固本;欲流遠者,必掘其泉;考慮國家安全的人會積累他的道義。源不深,流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治國以為。我雖然笨,也知道不可能,但審時度勢是明智的。當壹個人是神器,他就是疆域之大,他會崇拜天空的嚴謹,永遠守護無邊的安息。不要想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德不在其厚,情不在其欲。司也斬根使木旺,塞源欲流長。(看國家:思考國家)
百位元首,承天地之命,俱憂而行,功成而衰。善始者復雜,能抗到底者寡。是易取難存?在過去,這是綽綽有余的,但今天這是不夠的。為什麽?老公擔心尹的時候,會全心全意的對待他。如果他成功了,他會沈湎於驕傲。全心全意是吳越的融合,驕傲是血肉之路。董誌雖然用刑嚴厲,震怒,但最後還是毫不留情地避開了,壹臉恭敬卻不服氣。怨恨不偉大,但人是要被敬畏的;運舟翻船宜謹慎。怎麽會是車快不行了?
如果妳是壹個君子,如果妳能看到妳想要的,妳會甘心退出;會有工作,便想到知止來安頓人;高危則謙,自牧;怕泛濫,就會想到河海;如果妳乘坐音樂光盤旅行,妳會想到三個驅動器;擔心懈怠,就謹慎開始,尊重結束;妳在乎,就會虛心思考,接受;怕惡就直想惡;如果加上恩典,妳會認為沒有理由快樂;如果妳被懲罰,妳會被懲罰而不憤怒。總的來說,這十種思想是建立在九種美德的基礎上的,這九種美德是簡單而有能力的。擇善而從之,智者盡力,勇者盡力,仁者廣益,信者忠。文武之爭,君臣無事,可以盡遊河南,可以養喬之命,可以彈琴垂拱二話不說。何苦苦苦思索,接任職務,服務智慧的耳目,迷失無為之道?
句子註釋
1.長度(zh ǐ ng):增長。
2.鞏固它的根基:使它從根本上穩固。本樹根。
3.疏通(jùn):疏通,深挖。
4.下壹個傻子:地位低,見識淺的人。
5.睿智:聰明睿智。
6.神器重時:在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代認為“君主是上帝賦予的”,所以皇位被稱為“神器”。
7.天地之間。
8.休:美女。這裏指的是政權的和平與美好。
9.每百個元首:所有的元首都是指古代的皇帝。
10.承天之命:承擔上天賦予的偉大使命。國王,大。
11.陰憂:深憂。
12.現實:確實。
13.很少有人能堅持到最後。迪克是的。蓋伊,表明投機的語氣。
14.驕傲:驕傲別人。物,這裏指的是人。
15.五嶽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只要我們全心全意的對待對方)雖然我們在北方和南方,但是我們可以組成壹個家庭。胡,指北方;嶽,指南方。
16.血肉是道:血肉也會變得像陌生人。有血緣關系的人。行走,路人,比喻與人無關。
17.董:監事。
18.震動:通過“震”,令人震撼。
19.寬恕而無仁:(臣民)只求寬恕不求懲罰不要錯過感激君主的恩情。
20.怨恨不大:臣民對君主的怨恨不大也不小。
21.只有人是可怕的:只有人是可怕的。人們,應該寫“人民”,寫“人民”,因為他們避免皇帝李世民的名字。
22.比喻人民可以擁護皇帝,推翻他的統治。出自《荀子·知望》:“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3.看到妳想要的:看到能引起妳(自己)喜好的東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要見欲,使人心不亂。”下面的“知足”和“知止”(知其然,適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其然,不辱其身”,“知其然,不危其身”。
24.將會做壹些事情:將會建造壹座大樓。工作,繁榮,建設。
25.安仁:安民,讓人民和平。
26.閱讀高風險:想到王位。危險,高。
27.我謙虛自牧:我要謙虛,加強修養。奔,空。放牧,克制。
28.河海奔流:河海是許多河流的下遊。下面,下面。
29.流浪:打獵取樂。
30.三驅:相傳古代聖人打獵時只停三面,布下壹張網,從而體現了聖人的“好命”。另壹種解釋是狩獵壹年進行三次。
31.仲晶:小心完成事情。
32.擔心(yūng)掩飾:擔心自己被蒙蔽。停下,果醬。
33.思考惡:考慮惡(朝鮮可能出現的)。說別人壞話,造謠中傷。邪惡,不體面。
34.對邪惡誠實:使自己正確(能夠)驅逐邪惡。廢除,拒絕,召回。
35.弘子九德:發揚這九德。九德是指忠、信、敬、剛、柔、和、實、節、從。
36.簡:選擇。
37.效果:敬業。
38.喬松:赤松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神仙。
39.掛牌坊:掛衣服,遞。比喻世界上很容易實現整風。
40.無為:道家主張靜無,順其自然。
贊賞:
《舊唐書》曾盛贊魏徵背誦,“可為萬代王法”。唐太宗很重視魏徵的朗誦,說這是“壹篇拙劣的演說”,使他“疲憊不堪,夜夜達”。他還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勸誡太子。宋、明、清三代的壹些君主經常讀這種朗誦來約束自己。由此可見其在封建時代的意義。即使在現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省錢”的觀點仍然值得借鑒。
這篇朗誦在寫作上有自己的特點,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文章根據唐太宗立下豐功偉績後逐漸自滿,生活日益奢靡的情況,指出他“不思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功成名就,驕奢淫逸”,不能“壹心壹意待他”,必然導致至親的疏遠,君臣的分崩離析,難以保天下。奏疏不僅明確闡述了“居安思危,避免鋪張浪費,厲行節約”的危害,而且提出了“十思”的措施,明確具體,切實可行,不含糊,針對性很強。
從頭到尾都要用駢文,或相對而寫,或平行而論,辭工流利,旋律和諧,讀來如蓮珠。文章寫得壹氣呵成,氣勢渾厚有力,警示震撼。
《諫唐太宗十思》是唐代名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壹篇散文。唐太宗即位初期,因為隋簡離得不遠,所以能夠下大力氣治理。隨著成就越來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奢侈,“想說的我就愛聽”,“討厭的我就不喜歡”。這篇文章是魏徵關於這個問題的許多論述之壹。文章以壹個比喻開頭,通過成功與失敗的對比推斷,歸結為“牛人”,指出了贏得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道義之義”,規勸唐太宗慎政,虛心納諫,賞罰正義;用人之時,要知人善任,簡可擇善;在生活中,要提倡節儉,不能輕取人的力量。安邦治國的這壹重要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精辟的。其主題是提醒唐太宗,為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德仁義,並詳細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等十條建議。文筆認真深刻。
魏徵敢於直接抗議。在貞觀時期,他先後宣講了200多條教義,強調“聽人是明的,徇私是暗的”,在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文主要闡述了壹個君主必須“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的主題。“諫太宗十思”的精神,主要是勸太宗在“貞觀之治”成功後,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善始善終”,以“積德仁義”,使國家實現長治久安。
《中國古代文學觀》評價:整篇文章只強調“思”字,但要從道德的角度看,天下之主不屑於苦思,但他所思之事不道德,與其不思,不如道德。龔偉的十思學說博大精深,可與莫、顧三代人壹脈相承。
魏徵的勸諫是勸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文章第壹段,意思很明確,樹木河流相比較,說明“居安思危,戒奢節用”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在第二段中,作者分析了“取易留難”的原則,並以“煩惱時要全心全意對待,成功時要沈湎於驕傲”為開篇,得出成功的王者要謹慎的結論,非常符合邏輯,也很有說服力。第三段提出了“十條思路”的具體內容。所謂“十念”,可以概括為:禁奢安民,思危反滿,寬容善良,自始至終謹小慎微,虛心接受言語,拒絕邪惡奸詐,以法賞刑。
以“固本思源”為比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節用”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用生動的比喻打開了話題。“我聞到了”的語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隱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欲流遠者,必掘其泉”)引出題目:“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德。”三個並列的句子,兩個比喻,壹個通情達理,通俗易懂,不容置疑。然後從反面說:“源不深而流遠,根不固而木之長,德不厚而治國。我雖然笨,也知道不可能,但這是什麽情況?”這增加了重點。反問近乎“挑釁”,正是“忠告最不好聽”的地方。然後,進壹步明確指出“人類君主”地位高,責任大。如果不思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像“斬根興樹,堵源欲流長”壹樣荒謬。這壹段的結尾照顧到了前面,充分利用了“木”和“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從創業、居安思危到後面等方面探討“居安思危”的道理。“百位元首承天命,始善者復始,終者寡。”前面幾句話,幾句話,總結出了君主可以創業,但不能保持的普遍規律。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要“為國家的安全著想”,就必須用理性去克服。接下來,作者提出“取之易,守之難”的問題,引出更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憂陰”與“成功學”有不同的心態:憂陰是全心全意對待他人;如果妳成功了,妳會沈浸在驕傲中。但是,“全心全意五嶽為壹體,傲物為道”。不同的待人接物態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說明妳能否做到謙恭節儉是妳事業成功的關鍵。如果失去了人心,即使使用酷刑也無濟於事。“仇恨不大,但人可畏;運舟傾覆,宜慎之。”這裏參照古人的論述,把君民關系比喻成水與舟的關系,發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體方法,即“十思”。“十念”的核心內容是正心、安身,但又是具體的、重點的。“如果妳會做壹些事情,妳會想到知止來保護人民。”這兩條就是戒奢,比如喜歡器物之美,大興土木,浪費人錢財等。“高危則謙,自牧;如果妳充滿恐懼,妳就會想到河下所有的河流。”這兩條是戒驕戒躁,奉勸皇上恪守本分,不可狂妄浮躁,虛懷若谷,出謀劃策。“若行於樂碟,必思三番”,這是勸皇帝不要放縱自己的欲望,而要適度;“憂而懈怠,始而思之,敬而終之”,就是勸皇帝勤於政事,慎於處事,不可偷懶;“擔心被庇護,就豁達通融”,意思是“聽無不言,言無不盡”,放低姿態,多聽聽副手們的意見;“怕惡則直,惡則惡”,意思是“聽之則暗”,傾向於直截了當,把小人趕下臺;“妳若加恩,必無故得賞;就懲罰而言,就是獎懲要按國家標準執行,不能因怒而偏。”十念”是十條勸誡,語言坦率,言辭震撼。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了“十思”的好處,從用人、納諫、賞罰等方面描繪了“懸拱而治”的政治理想,“簡而能之,擇善而從之”的策略,即“用人”與“納諫”,實際上成為唐初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貞節之治”。
魏徵的“十思”能給我們的寫作帶來什麽啟示?
首先是陳述的針對性。這種朗誦是給皇帝聽的,是用來勸誡他的。所以《十疏》所述內容,都是針對皇帝易患病,都是為了“從拱執政”的封建統治著想,唐太宗欣然接受。二是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這“十思”的內容,涉及到與皇帝治國、興國相關的十個問題。從生活到政治,從個人欲望到道德修養,作者考慮的都是主要問題。不僅指出了問題,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的是窮盡無遺,煞費苦心。第三是安排條款的順序。看妳能渴望什麽,做妳想做的,想高風險,怕泛濫,玩音樂,擔心懈怠,擔心忍讓,怕惡,怕恩,這些都是有條不紊,但又不混亂的。第四是語言表達的統壹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形成排比,壹氣呵成,形成工整雄壯。顯然,這部古代名著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寫作靈感。
董誌雖然用嚴刑峻法激怒,但最終還是不肯手下留情,恭而不服氣。怨念不大,但人是要被敬畏的,載舟傾覆宜慎之又慎。
也就是說,用嚴刑峻法申斥百姓,用威風憤怒恐嚇百姓,只能使百姓盡量避免刑罰,而不會懷念君主的仁慈。表面上他們很恭敬,其實並不服氣。怨念不是大小,而是人民可怕。人和水壹樣,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要特別謹慎。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遠者,必掘其泉;思國家之安者,積德也。”壹棵樹要想生長,必須有壹個牢固的根系;如果妳想要壹條長久的河流,妳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穩定,就要多積累壹些德、仁、義。
名家點評
晉代末年的劉緒等人在《舊唐書》裏寫過的傳記:米切爾說:我看過《漢書·劉更生傳》,看到王的書裏說他善於權謀,怕動了僥幸心理。韓到了無知者,越來越消沈,說話極不顧災。他對奕劻也是如此忠誠!平反的時候有很多勸諫者。如顧雍、楊興說,圖為奸利,賊為導;美婦和王姬說,他們雖然靠近古道,但並沒有砍東西。任賢,可教,應該不難!我看了魏公的故事,和文帝討論政治和藝術,來回回應,幾十萬字。能和別人比,和別人差不多,都不如上壹代。其實是根植於道德,發展為法律,正氣凜然,不為時負責,不為權幸,不為家奢,不為外裙帶,不隨時代變節,不賣忠於位。共載四章,可作為萬世之王法。漢代的劉向、魏晉的徐邈、晉代的單濤、宋代的謝朓雖有才華,卻比鄭雯更為儒雅。以前的朝臣只有壹個人。
贊:智者不諫,諫而不智。聰明人說的話對國家有好處。鄭公達節,恰周經濟。唐太宗用之,子孫萬世。
林青雲明《古漢語詞義解析》卷十:此十壹年觀魏疏。以思言為骨,是指人敢於放縱驕傲,不積德失人心者坐思其耳。思考:芮芮是神聖的。因此,有十只眼睛。如果妳信守諾言,妳將永遠居安思危。十三年五月,又出現了“十步不停歇”的重復,沒有被龔偉或太宗接受。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文筆雖平淡,但應與墨家三代並行,不應稱為“玄幻”。
吳琴·楚才等人卷七:通篇只強調壹個字“思考”,但要從道德上看。天下之主沒有費心去苦思,但他所想的並不道德,不如不加思考的去做。龔偉的十思學說博大精深,可以與墨蜀三代人壹脈相承。
李晴福久《中國古代文字學百篇》卷二:評文論,總取總量,埋伏,發揮,線索,反正落下,不作直筆,強排,不作單線,最合時宜墨;以論,憂則昌而危則明,善則始而終,雖然古臣休謨
古今不同的含義
1,壹定要鞏固它的根(古義:樹的根;現代意義:某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人是器物的重量(古意:慈悲;今日意義:神奇神器)
3、如果妳成功了,妳會沈迷於驕傲(古意:放縱自己的情緒;今天的意思:享受)
4、驕傲是以血肉為道(古義:有血緣關系的人;現代意義: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屬。古意:路人;現代意義:行走)
5、音樂碟遊以為三驅(古義:“以之為”之省略,即“以之為”;含義:思考)
6、如果擔心,就要虛心接受(古意:使心愧疚;現代意義:謙虛的美德)
7、簡能做到(古意:選拔;現代意義:常用於“簡單”的意思)
8、何必苦苦思索(古意:何必壹定;現代意義:修辭語氣中的“不必”
詞類的靈活運用
1,必須鞏固(形容詞的使用使得...堅定)
2、棲息地的大小(形容詞用作名詞,皇帝的位置)
3.不要擔心居安思危。
4.如果妳能看到妳想要的,妳就可以認為內容和退出。
5.如果妳想做點什麽,妳會想到知止,讓人們感到輕松。
6.如果妳害怕泛濫,妳會想到河流和大海。
7.在音樂光盤上播放會讓妳想到三個驅動器(形容詞的用法是以此為樂...)
8.如果擔心懈怠,就要謹慎開始,尊重結束。
9.擔心了就虛心思考,接受了。
10,要辟邪就要好好想想。形容詞用作名詞。
165438+
特殊句型
1,而情境是明智的(固定句型,“情境...胡”翻譯過來就是“何況……”)
2.司也是為了讓樹木茂盛而砍斷樹根,堵塞源頭,想流向老人。
3.是不是很難保持什麽容易拿(固定句型,"妸妸"翻譯為"妸妸")
4.董誌雖然嚴刑峻法,卻氣得直抖(狀語後置,“嚴刑峻法”和“氣得直抖”分別是“董”和“抖”的狀語後置)
5.擔心了就虛心思考,接受了。
派生成語
居安思危:生活,存在,存在;思考,思考,考慮。在舒適的環境中,想想可能的危險。意思是提高警惕,預防災難。
載舟,覆舟:載,承;顛覆,顛覆。人就像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比喻人民可以擁護皇帝,推翻他的統治。
擇善而從:從,從,延伸到學習。指的是采納正確的建議或者選擇好的方法去實施。
善始善終:做事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局。形容認真。
垂拱治國:垂拱傳世,可謂不費吹灰之力;治理,和平。在古代,據說統治者可以無為而治,讓世界和平。常用來贊美皇帝的無為。
戒奢戒儉:戒,戒;奢侈,奢侈;節儉,節儉。以儉除奢。
作者簡介
魏徵(公元580-643年)是初唐時期的壹位政治家。字宣城,生於館陶(今河北)。少年出家。參加隋末農民起義。後來進入唐朝給太子洗馬。唐太宗即位後,擢升為諫議大夫,兼秘書監、助理。他參與朝政,向唐太宗陳進諫約200余件。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敢諫大臣。後來為歷史做了貢獻,提拔光祿博士,封鄭國公。他曾提出“兼聽則明,兼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主張“節稅”、“重稅”、“寬治天下”,對唐太宗的行為和政策措施產生了非常有益的影響。他的言論見於《貞觀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