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沒有什麽名聲地位。韓愈三歲時喪父,寄養在堂兄家中。韓愈自認為是孤兒,所以從小就刻苦學習儒家經典,不需要別人獎勵督促。等到應舉進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間,前任宰相鄭余慶很是為他宣揚美名,由此在當代知名。隨即韓愈考中進士科。
宰相董晉出京鎮守大梁,征召韓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晉幕府撤除後,徐州張建封又請他到自己幕府充當賓客佐僚。韓愈說話直率,無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長應付世務。後調任四門博士,轉任監察禦史。德宗晚年,壹些部門隨意發布政令,宰相不能獨立掌管機務。宮市的宦官到民間強買物品的弊端,諫官議論過而德宗不聽。韓愈也曾遞上數千字的奏章極力勸諫,皇帝不但不聽從,還發怒把他貶為連州陽山令,後改任江陵府掾曹。?
韓愈自認為才華出眾,而又多次遭受排擠貶官,作《進學解》來自己開導自己。宰相看了這篇文章後同情他,認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為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壹年,轉任考功郎中、知制誥,拜授中書舍人。
不久有不喜歡韓愈的人,搜集他過去的事情,說他以前降職任江陵府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待他優厚,裴均的兒子裴鍔平庸粗鄙,最近裴鍔回家看望父親,韓愈寫序為其餞行,在序中稱呼裴均的字。這壹議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原因韓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原文: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於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於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於時。尋登進士第。
宰相董晉出鎮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於世務。調授四門博士,轉監察禦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逾歲,轉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俄有不悅愈者,摭其舊事,言愈前左降為江陵掾曹,荊南節度使裴均館之頗厚,均子鍔凡鄙,近者鍔還省父,愈為序餞鍔,仍呼其字。此論喧於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此文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
擴展資料人物生平:
大歷三年(768年),韓愈出生。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韓愈三歲時,韓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長韓會撫養成人。
大歷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貶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於韶州任上。韓會早逝後,韓愈先是隨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只得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壹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的。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
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神策軍將士聞訊後,都不敢犯法,私下裏相互說:“他連佛骨都敢燒,我們怎麽敢犯法!”
韓愈任職不久,便因不參謁宦官,被禦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準。二人妳來我往,爭辯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機奏稱二人關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改職兵部侍郎。不久後,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韓愈為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