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學寶典《左傳》:定公五年

國學寶典《左傳》:定公五年

 《定公五年》

 原文

 經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夏,歸粟於蔡。於越入吳。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於楚。

 夏,歸粟於蔡,以周亟,矜無資。

 越入吳,吳在楚也。

 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房。陽虎將以與璠斂,仲梁懷弗與,曰:「改步改玉。」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不狃曰:「彼為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行東野,及費。子泄為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懷弗敬。子泄怒,謂陽虎:「子行之乎?」

 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王於沂。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敗吳師於軍祥。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

 九月,夫□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溪氏。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又戰於公婿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歸。囚闉輿罷,闉輿罷請先,遂逃歸。葉公諸梁之弟後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

 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而逐仲梁懷。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己醜,盟桓子於稷門之內。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皆奔齊。

 楚子入於郢。初,鬥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吳爭於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隨也,將涉於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及寧,王欲殺之。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復其所,吾以誌前惡。」王賞鬥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鐘建、鬥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鬥懷。子西曰:「請舍懷也。」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遂逃賞。王將嫁季羋,季羋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鐘建負我矣。」以妻鐘建,以為樂尹。

 王之在隨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於脾泄。聞王所在,而後從王。王使由於城麇,覆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辭。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對曰:「固辭不能,子使余也。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於雲中,余受其戈,其所猶在。」袒而示之背,曰:「此余所能也。脾泄之事,余亦弗能也。」

 晉士鞅圍鮮虞,報觀虎之役也。

 譯文

 五年春季,成周人在楚國殺死了王子朝。

 夏季,魯國把糧食送到蔡國,用來救濟急難,憐憫他們沒有糧食。

 越國人進入吳國,這是由於吳國人正侵入楚國。

 六月,季平子巡視東野,回來,沒有到達,十七日,死在房地。陽虎準備用美玉隨葬,仲梁懷不給,說:“步子改變了,美玉也要跟著改變。”陽虎想要趕走他,告訴公山不狃。不狃說:“他是為著國君,您有什麽怨恨的呢?”安葬以後,桓子巡視東野,到達費地。子泄做費地宰,在郊外迎接慰勞,桓子對他表示尊敬。慰勞仲梁懷,仲梁懷對他卻不表示恭敬。子泄發怒,對陽虎說:“您要把他趕走嗎?”

 申包胥帶著秦軍到達,秦國的子蒲、子虎率領戰車五百輛以救援楚國。子蒲說:“我不知道吳軍的戰術。”讓楚軍先和吳軍作戰,秦軍在稷地和吳軍會合,在沂地大敗夫概王。吳國人在柏舉俘虜了薳射,薳射的兒子率領潰逃的士兵跟隨子西,在軍祥地方打敗了吳軍。

 秋季,七月,子期、子蒲滅亡唐國。九月,夫槩王回國,自立為王,因為和吳王闔廬作戰,被打敗,逃亡到楚國,就是後來的棠溪氏。

 吳軍在雍澨打敗楚軍,秦軍又打敗了吳軍。吳軍駐紮在麇地,子期準備用火攻打吳軍,子西說:“父兄親戚的屍骨暴露在那裏,不能收斂又要燒掉,不行。”子期說:“國家將要滅亡了!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覺,國家復興他們就可以享有以往的祭祀了,哪裏還怕燒掉屍骨?”楚軍放火焚燒吳軍,又接著進攻,吳軍敗退,又在公婿之溪作戰,吳軍大敗,吳王就回國去了。吳軍俘虜了闉輿罷。闉輿罷請求先行到吳國,就乘機逃回了楚國。葉公諸梁的弟弟後臧與他母親在吳國,後來後臧拋棄了他的母親回到楚國。葉公見後臧不仁不孝,就壹直不用正眼看他。

 九月二十八日,陽虎囚禁了季桓子和公父文伯,並驅逐了仲梁懷。冬季,十月初十日,殺了公何藐。十二日,與桓子在稷門裏邊盟誓。十三日,舉行大的詛咒,驅逐了公父文伯和秦遄,兩個人都逃亡到齊國。

 楚昭王進入郢都。當初,鬬辛聽說吳軍將帥爭住楚國宮室,說:“我聽說:‘不謙讓就會不和睦,不和睦就不能遠征。’吳國人在楚國爭奪,必定會發生*,發生*,就必定會撤軍回國,哪裏能平定楚國呢?”

 楚昭王逃亡到隨國的時候,要在成臼渡河,藍尹亹用船把他妻子兒子先渡過河,不把船給楚昭王用,等到楚國安定以後,楚昭王要殺他。子西說:“當初子常就因為記掛著過去的怨恨而失敗,君王為什麽學他呢?”楚昭王說:“好,讓藍尹亹官復原職,我用這件事來記住以往的過失。”楚昭王賞賜鬬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鐘建、鬬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懷。子西說:“請您不要賞賜鬬懷!”楚昭王說:“大德消除了小怨,這是合於正道的。”申包胥說:“我是為了國君,不是為了自己。國君已經安定了,我還追求什麽?而且我也恨子旗,難道又要去學子旗貪得無厭嗎?”於是申包胥就逃避了楚王的賞賜。楚昭王準備把季羋出嫁,季羋辭謝說:“作為女人,就是要遠離男人。可是鐘建已經背過我了。”楚昭王把她嫁給鐘建,封鐘建擔任樂尹。

 楚昭王在隨國的時候,子西仿制了楚昭王的車子和服飾來收集和保護潰散的人,在脾泄建立了國都以此安定人心。聽到了楚昭王的下落,然後趕去。楚昭王派王孫由於在麇地築城,王孫由於回來復命。子西問起城墻的高度厚度,王孫由於不知道。子西說:“妳如果幹不了,就應當推辭,不知道城墻的高度、厚度和城的大小,那還知道什麽?”王孫由於回答說:“我堅決推辭,說幹不了,是您讓我去做了。人人都有幹得了的事,也有幹不了的事。君王在雲夢澤碰上強盜,我擋住強盜的戈,傷處還在這裏!”王孫由於脫去衣服把背部給子西看,說:“這是我幹得了的。像在脾泄建立楚王行都的事情,我是幹不了的。”

 晉國的士鞅包圍鮮虞,是為了報復觀虎被俘的那次戰役。

 擴展閱讀:春秋與左傳的關系

 《左傳》以《春秋》為本,並采用《周誌》、《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壹步認為:"《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裏,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壹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的傳文。"

 另有壹種觀點認為《左傳》是壹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聯系,西漢的今文經博士即"謂《左氏》為不傳《春秋》"。晉人王接說:"接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是壹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發,於文為儉,通經為長。"陳商說:"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聖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

 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壹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並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雲:“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

 《左傳》有不少解經的內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顯是加工的痕跡,多數都沒有與傳文融為壹體。宋人林栗說:“《左傳》凡言君子曰是劉歆之辭。”《春秋》的壹些經文沒有相應的《左傳》傳文,例如《春秋·隱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預註:“無傳。”

 《左傳》的傳文沒有相應的《春秋》經文,例如《左傳·襄公十五年》:“(冬)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此條無相應的《春秋》經文。亦有“《經》、《傳》不盡同”“《經》後之《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