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應用
1、積滯便秘
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又因其苦寒沈降,善能泄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
2、血熱吐血,目赤咽腫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
3、熱毒瘡癰,燒燙傷
本品內服外用都可以。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療熱毒癰腫疔瘡。治燒燙傷,可用單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4、 瘀血諸證
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
5、濕熱痢疾、黃疸、淋證
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
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濕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臥,癲狂驚癇,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外用適量
使用註意 本品為峻烈攻下之品,易傷正氣,如非實證,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其性沈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婦人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用藥鑒別 生大黃瀉下力強,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湯劑應後下,或用開水泡服;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於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於出血癥。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榎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2、《本草綱目》:“下痢赤白,裏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