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ú yín zhàng zhèng
2 英文參考silky nebul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如銀障癥為病名[1]。見《審視瑤函》。即如銀內障證[1]。又名如銀翳[1]。指圓翳內障因黃精混濁呈銀白色者[1]。
4 癥狀《證治準繩·雜病》:“瞳神中白色如銀也,輕則壹點白亮如星似片。”
5 關於圓翳內障圓翳內障(senile cataract[2])為病名[3]。是指以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現圓形白色翳障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眼病[2]。見《秘傳眼科龍木論》。圓翳內障又名圓翳[3]。
歷代醫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稱各異,實際皆黃睛(晶狀體)病變混濁[3]。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內障;形如棗花者,名棗花內障;黃而明瑩者,名如金內障;由於病變程度不同而名稱相異者,如《審視瑤函》於如銀障癥指出:“此癥專言瞳神中之白色內障也,輕則壹點白亮,而如銀星壹片(如銀內障);重則瞳神皆雪白而圓亮,圓亮者,壹名圓翳內障”[3]。
5.1 病因病機可由肝經風熱或陰虛濕熱,上攻於目;肝腎陰虛,目失濡養;先天不足而胎患等所致[3]。
5.2 癥狀“初患之時,眼前多見蠅飛花發,垂蟮,薄煙輕霧,漸漸加重,不痛不癢,漸漸失明。眼與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秘傳眼科龍木論》)[3]。透見瞳內,黃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濁,“色白或微黃,或粉青,狀如星、如棗花、如半月、如劍脊、如水銀之走、如膏脂之凝、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凍杯內”(清·黃庭鏡《目經大成》卷二)[3]。可壹眼先患或雙眼同病[3]。
5.3 治療因肝經風熱引起者,宜平肝清熱,用防風散或石決明散加減[3]。
由陰虛濕熱引起者,宜養陰、清熱、除濕,用甘露飲加減[3]。
由肝腎陰虛引起者,宜滋養肝腎,用杞菊地黃丸或補腎丸加減,並可用針刺療法,選用睛明、球後、攢竹透魚腰、合谷、足三裏等穴[3]。
凡翳定障老而光感色覺正常者,可手術治療[3]。本病相當於今之白內障[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