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氏遷潛歷史(源自《楊氏宗譜》)
壹世祖太大公,自號七十居士,宋紹熙壬子(1192年)八月十五子時生;妣朱安人慶元丁已(1197年)正月二十九亥時生。公因元金亂中原,自鄱陽遷潛山西堡(今槎水鎮)橋裏。
二世祖小大公,諱宣儀住橋裏。
三世祖省四公,諱瑚住橋裏。
四世祖忠山公,忠山公生於德佑(1285年)十年正月二十七子時。
五世祖:真壹、真二、真三、真四、真五。
真壹公:字德崖,元至正三年(1343年)自西堡遷皖澗(今龍潭萬澗)葬茶莊。楊氏五世祖真壹公後裔居住的楊家老屋約於明中期所建。
真二公:字右崖,遷桐城。
真三公:字古崖,世居西堡橋裏。
真四公:禪號了空。
真五公:禪號日空。
真四、真五誌好禪林,俱於大吳寺出家,禪號了空、日空。
2.元金亂中原始末
為什麽要添加元金亂中原呢?了解這段歷史,可以知道中國人口第二次大遷移的背景。
北宋趙匡胤至趙桓(960--1127)167年。
南宋自趙構至帝昺(1127--1279)152年。
遼[耶律氏]阿保機主延禧(907--1125)218年。
西夏自嵬名元昊至睍(1038--1227)189年。
金[完顏氏]太祖至哀宗(1115--1234)119年。
元[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至順帝(1206--1368)162年。
明朱元璋洪武至朱由檢崇禎(1368--1644)276年。
由以上紀年分析,自南宋建炎元年至明洪武元年即1127--1368年,二百四十壹年間,先後由南宋、遼、西夏、金、元、明六個朝代或並列或先後出現。同壹個時期妳中有我,我中有他,立國時間互相重疊。歷史上這壹時期的皇帝更換更是特別多,有許多在位只有壹年二年。
復述壹下:南宋9位皇帝,更換22次年號;西夏(自1127年往後)7位皇帝,更換12次年號;金8位皇帝,更換20次年號;元17位皇帝,更換25次年號。合計41位君主,更換80次年號。平均壹位君主只統治六年,壹個年號只管三年。當然這樣說法有失偏頗。
漢民族用於紀年的習慣多以南宋祥興年號1279年下接元忽必烈至元年號。這中間往往不用金之年號和元之忽必烈以前的年號。這是漢民族沿習的紀年方式。
由此也可看出這241年間,華夏版圖紛爭尤其激烈,人民生活處於動蕩不安,贛饒瓦屑壩大遷徙也自南宋建國50年至明初30年,二百多年間,陸續向全國各地大遷移。
這其中依鄱陽湖水路經九江、安慶轉移至戰火不斷,人口銳減的安慶府居多。楊氏先祖太大公生於1192年,若40歲來潛山那麽即是1232年,此時南宋已亡,金也是倒數最後壹個朝代,而元建國26年,時值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統治,也正是“俠之大者”郭靖襄陽保衛戰前後。
3.真四、真五出家
《楊氏宗譜》載:真四、真五二公誌好禪林,俱於大吳寺出家,禪號了空、日空。真壹、真二、真三元至正三年(1343)用寶鈔壹百五十定,買吳元輔住基壹所,田十八丘與二公為供佛之資。
這段史料我是這麽理解:戰爭頻繁,時局動蕩不安,其時也為元末最後壹代皇帝,真四、真五生於潛山西堡橋裏,自幼熱愛大自然,與之相鄰的高山或此之前也有小規模的寺廟,所以稱“俱於大吳寺出家”。真四真五又得三位長兄相助,用壹百五十定寶鈔,買下吳元輔住基壹所,田十八丘。
真四真五出家禪號了空、日空,自此擴疆開土,收納僧眾,壹邊倡導佛法,壹邊不忘根本興田種地。十八丘糧食肯定不止幾個人食用,也可能會變出銀兩,用於擴建寺廟。
4.蓮花石刻
在大吳寺南北通道上,有壹處三色石壁名蓮花石,中間壹塊褐色石面上有篆刻:
石面上39個字,或為1343年以後所鐫刻。其中了空即真四禪號,天歷二年即元朝1329年,由此證實,真四真五於其三位兄長購置吳元輔住基、田地山場14年之前就已出家了,並立誌禪林,做下功德。
大吳寺南北通道,南邊連通楊泗坊陳家大山和白寨吳大屋;北通槎水皂河。這條古路地勢險峻,是南北香客朝拜大吳寺必經之道;南北線又成為軍事運輸要道;同時又是南北互通有無的商業鏈條。
蓮花石之石刻與楊氏宗譜所列內容相吻合,二者同樣有不可置疑的史料價值。石刻把真四、真五出家時間定為1329年以前了。
4.《天柱山誌》載大吳寺
舊誌載即靈隱寺,在天柱山東六十裏,元成宗大德時創,明末兵毀。清順治間,僧智亮募化重建。康熙七年,山谷寺僧東源,行珍均住此,興創頗多。
舊誌即民國九年編縣誌或更早,大吳寺曾稱為靈隱寺,元成宗大德即1297--1308年之間開創。
明末兵毀,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據天堂,破潛山各寨,大吳寺處於滾子寨北面。同年九月,黃德功大破張獻忠於潛山。十月劉良佐再破張獻忠於安慶。由此可見拉鋸式戰爭在潛陽大地此起彼伏總不間斷,人民生活倍嘗艱辛,大吳寺又是軍事要塞,其經受的煎熬尤甚其它地方。
康熙七年即1669年,山谷寺僧東源、行珍住此。山谷寺即三祖寺又名乾元寺。東源老和尚也曾駐錫山谷寺,建寶公殿,重修大殿,康乾盛世,禪宗祖庭再興,香火更為空前。接著他與行珍又長住大吳寺,他利用自身的影響力,重修大吳寺,使之法輪常轉,佛號長頌。
5.《潛山縣誌》考
這裏提示:左為槎水、白涯山,右為烏石、越大吳山,而至小路口……烏石而上自白寨往滾子寨方向壹起伏不斷的長崗為大吳崗。而這個長崗的中段現今稱吳大屋,上百口煙囪皆姓吳。
綜上所述,並回應開篇寺名來歷,1300年至1343年,寺名或為靈隱寺。1329年以前真四、真五在靈隱寺出家。1343年,真壹、真二、真三三公,用壹百五十定銀兩,從當地吳元輔名下購置寺之前後左右山、田、旱地,因有固定財產十八丘等等的無私奉獻,寺中香火日漸鼎盛,寺之規模也日漸擴大,僧人增多。又因原宅基的住戶姓吳,白寨至滾子寨及鐘山壹脈又名大吳崗,寺中老住持靜川辭世極樂,後來遂沿用吳姓住基、大吳崗而更名為“大吳寺”。潛山市槎水鎮皂河村所轄春風、中心、東風三個村民組居民,外界統稱為大吳寺人。
今大吳寺雖沒有壹戶姓吳,但其南面通道有吳大屋,或許這吳大屋就是當初的吳元輔的壹支後裔。
至於“大屋寺”壹名或是某朝某代以訛傳訛造成的。“大吾寺”“大悟寺”或為想象,皆找不出文字依據。
如上所述,是4年多來搜集整理的結果。有不完善的地方還請知情者多予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