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是我國古代第壹部研究河渠水道的地理專著,《水經註》是對《水經》的註釋之書,是我國古代的研究河流水文的名著。
《水經註》的作者是北魏的酈道元,此書和《洛陽伽藍記》《齊民要術》並稱為北魏三大奇書,學術價值和文學價值都很高。
酈道元字善長:他是北魏範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出身於世宦之家,少年時博覽群書並對水文地理有極大興趣。酈道元從小就喜歡遊覽,經常和好友結伴出遊。
他酷愛讀書,除正統的經史子集外,其他方術、醫蔔、地理、天文類都無不喜歡。
關於酈道元寫作《水經註》有壹個傳說:壹天,壹位朋友給他帶了壹本郭璞的《水經註》,他看後大喜過望,接連幾天手不釋卷。
郭璞是東晉時有名的文學家,他為《水經》作的註激發了酈道元寫作的欲望。
酈道元總是把這本書帶在身邊,有空就翻閱。據說,酈道元壹天夜裏夢見了郭璞,郭璞對他說:“我為《水經》作註時,北方動亂,河流沒法詳細記錄,很是遺憾,希望妳為這本書重新作註。”酈道元醒來後若有所悟,從此堅定了寫書的意誌,開始了《水經註》的撰寫。
總結:酈道元的註不像《水經》那樣單純地記述水道的流域,而是以水道為綱,記述沿流的土地物產、城邑沿革、風俗民情、交通水文、土壤植被等等,是熔自然、經濟、歷史為壹爐的綜合性的史地名著,因此後人認為其成就甚至超過了《水經》。
《水經註》除了在歷史地理方面的價值外,它在我國散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水經註》的文筆清麗生動,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三峽》便是其中的名篇。
酈道元不但註重實地考察,而且註重使用古籍。他親自探訪山川名勝,廣采民間歌謠、諺語,引書多達四百三十七種,還輯錄了不少現已失傳的漢魏碑刻。因此《水經註》在保存文獻及文物資料方面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