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爆米花,小編覺得真的是再也熟悉不過的零食,平常我們去電影院必點的壹個零食,可是現在的爆米花真的是毫無生機,用的是較為現今的加工工具,做出來的爆米花真的失去了原有的靈魂,這是壹道美食在傳承中最受忌諱的發展,而我們作為爆米花的忠實粉絲真的應該認真的學習壹下爆米花的真諦,要了解爆米花,妳首先要來到北方,在北方中原,曾經有著爆米花的靈魂,當然也是存在的有遺跡的。
想了解爆米花為什麽要來到北方呢?“爆米花”中雖然有“米”這個字,但是爆米花的原料可不是南方的米,而是北方的玉米,眾所周知北方是玉米的盛產地,這裏由玉米做成的美食是各種各樣,爆米花就是其中的壹種,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當地人都是靠農業為生的,當然也是以玉米糧食作物為主,有的家中有磨,有的家庭便沒有,當地的勞動人民便有了對玉米的研究,在壹次,壹戶人家用幹鍋炒時,發現有的玉米顆粒炸開了,品嘗了壹下,與其他的進行了對比壹下,口感是很好的,玉米的香氣完全的滲透了出來。
爆米花的發明,在那時候已經是老幼皆宜的美食了,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的發明了壹種鍋,這種鍋很特別,在農村講這那就是鍋,這種鍋由機頭螺鏇,大彎頭,小彎頭,機蓋和搖手組成,這種叫“鍋”的鍋不是家家戶戶都會去準備的,基本上幾個生產隊會有壹個,如今就是很多80後兒時的回憶了。
將機蓋打開,講玉米倒入鍋倉中,放入家中存放的白糖,扣上壓力桿,架在火爐上,用的燃料也基本上是煤炭,任何壹個步驟都是很接地氣的,而搖手旁邊的氣壓表就是指示,當達到壹定的氣壓值,師傅就會利索地將鍋取下,嫁到鐵桶那裏,壹根鐵鋼接上壓力桿,壹只腳踩在鍋皮上,壹只手用力推下拉力桿,“嘭”的壹生,壹鍋爆米花炸裂開來,熱騰騰的爆米花,在空氣中彌漫著玉米的香氣。
傳統的爆米花,給我們的感覺不僅僅的是美味,而是現在無法挽回的童年,每至玉米曬幹之後,都會有崩爆米花的師傅來到村裏,這是那時候最經濟的零食,當村頭那三聲炮響起來,村裏面的人就會陸陸續續拿著玉米圍到這鍋爐旁,說說笑笑,聽著壹聲聲炮響,顯得也是格外的喜慶,這為八零後的童年增添很多韻味。
而現在的爆米花,都是為了快捷,味道是好了很多,但是那種感覺是沒有了,現在的爆米花用的玉米去掉了玉米皮,顯得精致了很多,可能也就是壹個時代壹個味道,那時的味道沒有如今的香甜,但那時的爆米花更是充滿了樂趣,壹個鄉村零食的歷史,人與人之間拉近了感情,誰家加工了,都會毫不吝嗇的拿出來分享,鄉村之間的情感在每件事情上做的都像是在分享壹般。
北方鄉村的人們就是這樣,像這時代忘不了的美食壹樣,雖然簡單,處處存在著感情,村上人從來不和老師傅討價還價,老師傅在村上中午還能混上壹碗飯吃,討壹口水喝,老師傅來到村裏,村裏的孩子都有壹種留下老師傅感覺,感覺留下崩爆米花的師傅,以後就不愁吃到這零食了,在北方,很多人的童年中都有那麽些忘不了的景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