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滸傳》和《夕陽花》哪個更容易寫讀書筆記?又該怎麽寫?急!!

《水滸傳》和《夕陽花》哪個更容易寫讀書筆記?又該怎麽寫?急!!

晚上采花好像更容易,水滸好像更麻煩。章節太多,很難寫。

1,故事內容

2.表達情感

3.談論角色

4.欣賞作品的風格

5.摘錄重要陳述

6.談談妳的感受(要點)

讀書筆記的內容沒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合理就可以寫進去。

600多

給妳壹些素材。

作者的介紹

魯迅(1881 . 9 . 25 ~ 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號玉山、玉亭,後改名育才。他經常穿著簡單的中式長袍,頭發像刷子壹樣直立,濃密的胡須形成了壹個隸書的“壹”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要指揮者。也被民眾稱為“國魂”。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作家之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第壹次使用“魯迅”筆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回憶散文集》《小說集》《吶喊》《仿徨》等。他寫的人物中沒有壹個壞形象。2008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出生於浙江紹興。周家是個大家族,到了魯迅爺爺那壹代就已經沒落了。魯迅的父親是秀才,因為壹生對事業不滿,壹直沒有考上舉人。12歲那年,我爺爺因為法院的案子進了監獄,我爸爸也生了重病。15歲去世。這段時間,作為家裏的長子,魯迅每天都計劃著在典當行和藥店之間進進出出,深深地感受到了時局的冷酷。17歲時,魯迅離開家鄉,進階到南京水師學堂,後轉入鐵道礦務學堂。1902,以優異成績畢業,赴日本深造。兩年後,他進入仙臺醫學院學醫。滑梯事件讓他深刻認識到改變中國人麻木的精神比治愈身體更重要,於是棄醫從文。1909年魯迅回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任教,後在北京教育部工作。在此期間,他目睹了辛亥革命從勝利到失敗的全過程,更加堅定了中國社會的當務之急是改造國民性的認識。1917左右,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已經提倡,魯迅開始寫作。隨著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的出版,壹發不可收拾,大量文學作品被創作出來。少年時在家研讀詩詞典籍,喜歡野史雜記和民間繪畫藝術,65438年至0898年就讀於洋務學堂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又重新考入江南盧氏學堂附屬鐵道礦冶學堂,開始接觸新學堂。1902去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4月1904畢業,6月入仙臺醫學院。在此期間,他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和文學書刊。最早翻譯的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在l903年6月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五期(後半部分發表在第九期)。同年,第壹部翻譯的科幻小說《月界之旅》在東京出版。1906棄醫從文,希望用文藝改造民族精神,在創辦文學雜誌《新生》失敗後,轉而在《河南》雜誌發表《人的歷史》、《摩羅詩論》、《文化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外國小說第壹集,1909出版。黎明的花朵在黃昏時采摘

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和浙江師範學校、紹興附中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1911年,他用文言文寫出了自己的第壹部小說《鄉愁》,其思想特點和藝術風格與後來的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希金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驅”。1912二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工作,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第壹部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發表在《新青年》上。此後三年,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散文、譯作50余篇,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文科講師。從192112到第二年年初,《阿q正傳》在早報副刊連載。1923年出版第壹本短篇小說集《吶喊》。1926發表《流浪》。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風格獨特的雜文,以《隨想》為代表,發表在《新青年》1918。1925出版散文集《熱風》。從那以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情集出版。20世紀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芒園周刊》、《語絲周刊》和最後壹個著名的文學社團。1927年初加入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成為廈門大學教授。同年5438年6月+10月到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共同創辦《劉犇》雜誌。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創始人之壹和主要領導人。先後主編《萌芽》、《前哨》、《過街》、《翻譯》等重要文學期刊。1936 55歲在上海因過度勞累和肺病去世。魯迅出版了三本小說集,兩本散文集,十五本散文集,壹本書信集,兩本文學史著作。在整理中國古籍和翻譯外國文學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在他所有的翻譯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編纂了《魯迅全集》、《魯迅翻譯全集》和《魯迅古籍叢書》。

2作品介紹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壹壹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追憶似水年華》,歷來好評如潮。作者說,這些文章是憑記憶復制的“回憶錄”。這本書是魯迅1926年的回憶散文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亦舒還有壹部同名小說,晨花夕拾。《朝花夕拾》也是壹部港產電影的名字。

作品描寫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期的求學歷程,回憶了那些難忘的人和事,表達了對昔日親人和老師的懷念。在敘述和討論中,作品對反動保守勢力進行了打擊和嘲諷。

三個摘錄句子

早上和晚上聽到的名句

1.當壹個人只有回憶的時候,他的生活很可能會很無聊,但有時候他沒有回憶。(晨花夕拾入門)

2.人能直立,自然是壹大進步;會說話自然是壹大進步;能寫作文自然是壹大進步。但是,也退化了,因為那個時候,空談開始了。說空話是必須的,即使妳不知道妳在違心的說話,那只會嚎叫的動物也難免會“很害羞”。(& lt& lt狗、貓和老鼠> & gt)

3.我覺得這種照片現在大概沒人收藏了,而且尺寸太小,刀傷也減到幾乎沒有了。如果不解釋的話,看到的人壹定會認為這是壹張浪漫人物的裸照,還帶點瘋狂。如果他們遇到孫,他們怕被封殺。(& lt& lt範愛農& gt;)

4.我總是求最黑最黑最黑的口頭禪,先詛咒所有反對和阻礙白話的人。即使壹個人死後真的有靈魂,因為這個最壞的心,他應該下地獄,他永遠不會懺悔。他首先要詛咒壹切反對白話、阻礙白話的人。(《二十四孝》)

讀完四本書的感受

晨讀花夕拾的兩點思考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除了朱自清和三毛,就是魯迅先生。這本書當年出版的時候,名字就叫《起死回生》。大概是魯迅先生覺得標題太直白,所以改成了《早晨的花》。當然,這本書裏也有魯迅先生壹貫的諷刺和尖刻,但更多的,是老人回憶往事時的壹種柔情。在書中的十個故事中,藤野先生給我的印象最深。這個故事,在當時,中國在鄰國日本人心中確實是壹個弱國。然而,當我看到藤野先生身上的那段話時,我的心莫名其妙地壹痛——“中國是個弱國,所以中國人天生就是低能兒……”讓我想起郁達夫先生的《沈淪》。在日本留學的青少年。這種中國人,希望自己的祖國強大,不努力,只是無奈的祈禱,讓人不僅可憐他。但那些在影片中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殺頭,和日本人壹起歡呼的中國人,不僅可憐,而且可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知道“尊重”這個詞是什麽意思。作者在這壹原理中重點表現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風格,對作者真誠的關懷,以及中國對“人”的愛。作品的字裏行間,都滲透著作者對這位導師的贊美和關心。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指導,是將日本高超的醫療技術引入中國,治療中國人的身體疾病(其實魯迅先生赴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這裏,藤野先生還原了自己醫術的本來面目——為了大家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的個人利益為目標。真是可敬!文末,魯迅先生寫到他,還在藤野先生的影子刺激下不斷“寫出被‘君子’痛恨的文字”,再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仰。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本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讓他們覺得“白發老奶奶是個和我格格不入的人”!唉,封建禮教毒害青少年,何其深!《二十四孝圖》和《風箏》(《吶喊》魯迅)想表達的是同壹個現實,可以說是舊中國教育制度的缺失,但這不就是中國的軟肋嗎!魯迅先生是我們的“民族脊梁”,以筆為槍,字打地鋪。這本《晨花夕拾》雖然是壹部令人回味無窮的散文集,卻絲毫沒有改變它的風格。對於作品中指出的舊中國的缺點,我還是很震驚。我慶幸自己出生在祖國富強的年代,我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過去,我們偉大的祖國有太多屈辱的歷史,而現在,作為未來的棟梁,怎麽能不為中國努力呢?我驚訝地看到我自己的影子,那麽瘦,那麽堅定,來自《早晨的花》!魯迅先生,中國正在崛起!

4、“晨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關於童年和青年生活的65,438+00篇文章。本來應該是壹個幸福美好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裏,偶爾透露出壹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很想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表面上看,魯迅似乎用了壹些溫暖的詞語,但實際上,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就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早晨的花》中,魯迅使用了大量的對比和反諷。比如在《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中,魯迅先是用了很多明快的文字來描述自己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然後寫到“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在三潭印月上學。前面寫的百草園,反映了後來三潭映月的枯燥生活,反映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壹個不拘小節的人。“這位藤野先生,據說穿衣服太含糊,有時還忘了打結;冬天是壹件舊大衣,瑟瑟發抖……”。然而,藤野先生對他的工作極其認真。他用紅筆補充並改正了所有的“我”的講義。還需要指出的是,血管有壹點移動。這種對比手法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魯迅對他的敬仰。此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導,對學生的平等對待,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可見藤野先生是壹位真正的紳士。魯迅在《早晨的花》裏用了相當多的筆墨在壹個人身上,就是魯迅的保姆“大媽媽”,需要壹分為二地對待。因為社會的影響,“阿昌”保留了很多迂腐的習俗,比如新年早上吃橘子,熱衷於觀察和抱怨,盲目評論“長毛”的故事,甚至踩我最喜歡的藏老鼠。所以,“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裏,讀者在腦海中勾勒出壹個生動、庸俗、保守的女性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於此。她有可愛的壹面。“常”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很多路幫“我”買山海經。由此,“我”認為她“權力很大”。在《阿昌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對阿昌的愛,希望善良的母親讓阿昌安息。還有其他幾個人,我也對他們印象深刻。壹個是範愛農先生,魯迅最初對他的印象不好。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後,範愛農並沒有在意。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逐漸改變的,直到範愛農去世,魯迅才開始佩服他。另壹個是衍太太,他出現在《父親的疾病》中。“父親”去世前,她讓魯迅給父親打電話。結果她父親“本來平靜下來的臉突然緊張起來,微微睜開眼睛,好像有些痛。”後來“父親”去世,讓“我”覺得這是“我對父親最大的錯誤”。衍太太對其他孩子“很好”:鼓勵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鼓勵魯迅偷他媽媽的首飾賣掉。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淘氣弄臟了他們的衣服,衍太太就要打罵。魯迅表面上稱贊她,實際上卻瞧不起衍太太。因為這是壹個自私、多嘴、調皮的女人。《朝花夕拾》以平實的語言、生動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人被禁錮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類解放”的渴望。雖然魯迅的童年有過壹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字裏行間不時流露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感情,讓人有壹種令人神往的自然畫卷。我讀魯迅關於童年回憶的雜文,正如我讀魯迅對熱愛自然的童趣和發自內心的對自由的向往。我好像見過魯迅年輕的時候。趁大人不註意,他鉆進了草藥園。他伴著昆蟲,采摘野花和果實。在《三潭印月》中,盡管有壽老師的嚴格教導,他還是受不了學生心中的稚氣。所有的感覺都是那麽的幼稚,那麽的令人回味,可能是激起了我心中的那壹聲響動,所以我才那麽喜歡,尤其是作者用壹個孩子的眼光看這個世界,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了溫暖。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壹起。那時候經常和幾個朋友在樓道裏玩,每次都玩得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記了時間的匆匆。每次我不得不對著窗戶大喊大叫的時候,我都會不情願地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飯後,我們會聚集在那片屬於我們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地奔跑、歡笑、舞蹈,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現在,我已經搬了新家,不再和其他夥伴出去玩,而是為了學業繼續努力。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不是和朋友出去放煙花,而是站在窗前,凝視著黑暗的天空中盛開的五顏六色的“花”,獨自欣賞...童年已漸行漸遠,只留下零散的記憶。不如認真讀壹讀《朝花夕拾》,體會壹下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夢想,和魯迅壹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