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伏羲女媧蛇身人面圖》在向我們傳達什麽樣的信息呢?

《伏羲女媧蛇身人面圖》在向我們傳達什麽樣的信息呢?

隨著我國對考古學的重視和考古科技的發展深化,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繪制成圖像形式的伏羲女媧考古材料。這些考古材料地域分布廣泛,不僅包括古中原地區的河南、陜西等地,山東、四川、江蘇等地也有相應發現,而且藝術形式多樣,包括壁畫、帛畫、磚畫等。伏羲和女媧在漢畫中大量出現,呈現出的獨特規律和豐厚的藝術內涵的同時又蘊藏著深刻的社會思想。

壹、伏羲女媧像分布現狀及基本特征

全國各地發現的伏羲女媧像數量很多,據統計,在山東、四川、河南、江蘇、陜北等地區有這類形象約近百幅。

山東地區:

1、沂南漢畫像石墓墓門東側支柱下面畫像,上部在壹巨人的懷抱中有二人首蛇尾之人,左邊執規有髻者當為女媧,右邊執矩戴冠者當為伏羲。

2、嘉祥縣武梁祠西壁畫像第二層,右端為伏羲女蝸交尾像,女媧舉規,伏羲持矩,在其左邊依次是祝融、農、黃帝、擷項、帝譽、堯、舜、禹、架等遠古傳說中的帝王。

3、臨沂白莊漢畫像石墓出土兩幅人首蛇身畫像,其壹為執規,懷抱內有金烏和九尾狐的圓輪,是為伏羲;其二為執矩懷抱內有玉免和蟾蛛的圓輪,是為女媧。

四川地區:

1、成都市郊出土畫像磚,兩人首蛇身者,長尾有足,左邊人伏羲,壹手托內有陽烏的日輪,壹手執規狀物;右邊為女媧,壹手托內有蟾蛛和桂樹的月輪,壹手執矩狀物,二人相對。

2、廣漢城外出土畫像磚,伏羲女媧皆人首蛇身,壹舉日輪,尾下有玄武;壹舉月輪,尾下有朱雀,二人以花紋相隔而頭部相對。

3、江安畫像石棺後檔頭刻二人首蛇身像,長尾相交,女媧在左壹手托月輪,壹手執樂器(似為排蕭),伏羲在右壹手托日輪,壹手執便面。

河南地區:

1、洛陽蔔千秋壁畫墓墓頂平脊所繪升仙圖中,壹端繪女性人首蛇身者與蟾蛛和桂樹月輪相處,壹端繪男性人首蛇身者與陽烏日輪相處,是為伏羲女媧遙遙相對。

2、南陽唐河針織廠畫像石墓,有壹幅巨人懷抱兩個人首蛇身像畫面。人首蛇身者當為伏羲和女媧,皆手執芝草狀物。

3、南陽畫像石二人首蛇尾者位於畫面兩端,尾相交於中部,壹端為雙手托陽烏日輪,壹端為雙手托蟾賒月輪。

徐州地區:

1、十裏鋪漢畫像石墓,後室支柱正面刻壹人首蛇尾、雙手捧日為伏羲像。

2、利國漢畫像石墓,有壹幅人首蛇尾畫像,尾交三重,為伏羲女媧相對而立。

陜北地區:

米脂二號畫像石墓,在門楣刻二人首蛇身像相對而立,手捧有金烏日輪者為伏羲,手捧有蟾賒月輪者為女娛。

以上所舉諸例基本上代表了所存在伏羲女蝸形象的基本特征。這壹對形象的存在形式基本是雙體並列或雙體交尾,其形體特征基本是人首蛇身,執捧在她們手中的附屬物主要有規矩、日月、芝草等類。當然,由於藝術上的需要,各地漢畫的制作者在某壹細部的增減,都可能影響到這種形象的壹致性,但只要主要特征未變,都可以歸納入本文所述的伏羲女蝸形象系列。

東漢王逸在為楚辭作註時曾講道,?傳言女媧人頭蛇身,壹日七十化?,其子王延壽更是在其著作《魯靈光殿賦》直接寫道:?伏羲鱗身,女媧蛇軀。?

至此,伏羲女媧像的特征可以分述如下:

在形象主體方面,各地的伏羲女媧像以壹致性為主,表現為人首蛇身或蛇尾,各地伏羲女媧像在形象主體上呈現了以壹致性為主的特征。在形象系統方面,各地的伏羲女媧像則表現出了較明顯的地域性差異。根據實物比較,我們可以將伏羲女媧的形象系統概括為三大類型:規矩型、舊月型、芝草型;山東地區以規矩型為主;河南地區以芝草型為主;四川地區以日月型為主。其它如徐州和陜北的畫像,目前所見多為捧日月或無附屬物的形態。

值得壹提的是,以漢代為界,此時出土的文物中伏羲和女媧壹般都是同時出現,有尾部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形態。而兩漢之前的文物資料中,只有伏羲或只有女媧單獨出現,而且在如《莊子》、 《楚辭》、 《山海經》等古籍中,都對伏羲或女媧進行了單獨描繪,尚未出現二神同現的狀況。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緊密纏連的伏羲和女媧圖像是具有特殊含義的。

伏羲女媧圖像意義探討:***性與個性

伏羲女媧像分布區域廣闊,各地的文化面貌和藝術氣質差異很大,但僅僅是局部的,細微的變化,並不影響其?人首蛇身?這壹顯著特征的存在。這種形象主題的壹致性特征應從民族文化的總構成中尋找根源即:壹是對遠古圖騰的歷史記錄,二是對始祖的崇拜情懷。

在我國古早時期對圖騰的崇拜中,曾經有過壹段人獸同體的時期。大部分關於原始社會的資料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這壹點,如壹些部落有龍蛇圖騰崇拜的習慣。所以從這壹點上看,可以將伏羲女媧的半人半蛇身看做是龍蛇圖騰崇拜的延續或對龍蛇圖騰崇拜的映射。漢畫中的伏羲女媧圖像,則是漢代將這種圖騰延續並做到廣為流傳,直至唐朝還有諸如吐魯番帛畫的伏羲女媧像等的存在,由此可見龍蛇圖騰的崇拜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國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始祖情懷,在伏羲女媧像中也有所體現。在漢畫中,伏羲女媧都是被當做始祖神,如女媧黃土造人傳說和以及出現較晚的伏羲女媧兄妹結合繁衍人類等內容,都很好地說明了伏羲女媧都是被當做繁衍人類的始祖神。和圖騰崇拜壹樣,伏羲女媧形象主體的壹致性也能從側面說明他們在整個中華大地被推崇,也是對漢人?慎終追遠?理念的表述。

通過伏羲女媧形象主體在各地區呈現的壹致性特征,分析了圖騰和始祖崇拜;而伏羲女媧在各個地區所表現出的明顯差異,正是地域性的意念差異,在藝術作品中的表現。

(1)規矩型?山東地區規矩型的伏羲女媧形象系統正是以表現她們創造業績為主的。

規和矩是兩種創造型的工具,用規可以畫出圓形,用矩可以畫出方形。這也正與古人的?天圓地方?的認知相吻合。由此可以斷定,執規持矩的伏羲女媧被古人當成是?規天矩地,創造萬物?的始祖神。

伏羲在神話中稱謂繁多,有顯著的業績。

《易?系辭》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結繩而為網罟,以敗以漁,蓋取諸離?。

?女媧為陰帝,佐慮戲治者也?《惟南子?覽冥訓》高誘註,她的主要功績是補天和造人。 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放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絙人也。?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禍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從這些記載看,伏羲和女媧在神話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對人類世界有極其突出的貢獻和創造性的發明,對人類秩序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故而,她們作為始祖神是當之無愧的。把規和矩置在她們手中,正是為了表明創造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有太昊和少昊執規與矩而治春秋的話,這也可以說明規矩對於人類世界確有重大作用。

(2)日月型?四川地區日月型的伏羲女蝸形象系統確實表明了日神和月神的神性特征。

伏羲與日、女媧與月的關系只有在漢代才有明確的圖像顯示,可以認為這是伏羲為日神,女媧為月神的形象。關於日月神,文獻中有羲和生日,常羲生月的記載。《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經》?帝俊妻常儀生月十有二?。從表象看,日月與伏羲女媧似無關系,但現代壹些學者已從深層意義上對此進行了研究。《諸神的起源》壹書認為,伏羲女媧是顓頊系統中的日神和月神,直接從神話演變中確定她們的日月神地位。《神畫主神研究》壹書認為,日月?它和陰陽的契合,更成為漢代哲學中用以引伸的概念。同時它又附會了男女不同的性別,所以伏羲、女媧在其演化中逐漸和日月結合起來。?

上述兩論,前者從神話史角度,後者從思想史角度同時肯定了伏羲女媧與日月的關系。從漢畫像的表現手法看,陰陽思想在埋葬風俗中頗為盛行。日和月自身,伏羲和女媧自身以及日月和伏羲女媧的結合體都深受陰陽思想的影響。日和月所賜給人類的壹切,使人類具有日月崇拜是不足為奇的,故漢代畫像在廣大地域內都有日神和月神的形象,也是漢人日月神崇拜的具體表現,只是在四川地區把這種崇拜推向了高峰。?

(3)芝草型?河南地區芝草型形象系統在南陽漢畫中所具有長壽,不死,升仙的意義。

芝草在古代是被視為不死靈藥的,東漢哲學家王充在其著作《論衡?驗符篇》中寫道: ?芝草延年,仙者所食。?結合漢代的求醫問藥和奉信鬼神以求長生的社會風氣來看,芝草型自然都是為了長生不老、羽化升仙。以南陽漢畫為例,首次把神仙所用的芝草與伏羲女媧結合在壹起。在這個地區的漢畫中,芝草的用途極廣,羽人執芝草飛升,珍禽異獸食以芝草。《抱樸子》對芝草是這樣講的?芝有石芝、木芝、草芝?服壹升,得千歲?青雲芝?食之,令人壽幹歲不老,能乘雲通天,見鬼神?黃龍芝?食壹合,壽萬年,令人光澤?龍仙芝?服壹株,則壽千歲?伏羲女媧是人類始祖神,具有庇護的功能將長生之物的芝草置其手中,又賦於她們保佑長壽的作用,這是南陽漢畫像的壹個創造。由探討伏羲女媧像特征和意義表明,其所呈現的形象主體壹致性,反映了中國廣大區域內在信仰和民俗上的***性;其所呈現的形象系統的差異性,反映了各地區間在信仰和民俗上的個性。作這種解釋,可能會使我們對漢畫伏羲女媧像的認識更加清晰壹些,對表現她們的意義理解得更透徹壹些。

伏羲女媧執規矩象征意義探析

以題主所展示的圖片為例,系屬唐代伏羲女媧規矩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娟質或麻布質畫。根據阿斯塔那唐墓考古報告,同期出土的此類絹畫***數十件,這類畫在墓室中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畫中伏羲戴冠、居左,張左手執矩,矩上有墨鬥,或右手持墨鬥;女媧束高髻、居右、張右手執規,左手持剪刀狀物。伏羲女媧人首蛇身,著胡服,腰相連,***著壹裙,上身相擁,下尾盤曲相交多節成螺旋狀。兩人頭上有圓輪,以象征日;尾下有月。畫面四周遍布大小相同的圓圈,部分以線相連成星辰、北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