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拼音:yuè,fǔ,shī,jí 。
《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
歌詞來源有二種:壹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壹部分是從中國民間收集的。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詩集》賞析:
《樂府詩集》具有極高的價值。這首先體現在每類歌辭之前的解題。作者詳細考證每種曲調的起源、內容演變,敘述得有條有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它“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由於該書題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傳,其論點精辟有據,因而成為後世研究樂府詩的寶貴資料。
《樂府詩集》兼收並蓄,不僅收錄郊廟、燕射歌辭之類的宮廷、貴族樂歌,而且大量收錄剛健清新的民歌,為中國古代樂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同時,此書編排很有特色:樂府古辭列在前面,文人擬作列在後面;古辭多前列本辭,後列入樂所改。據此,可考見同壹曲調歌辭流變的各種情況,和研究民間文學如何影響文人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