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彭修人物 古文的翻譯

彭修人物 古文的翻譯

譯文:

彭修表字子陽,是會稽毘陵人。年紀十五歲時,父親做郡裏的官員,獲得休假的機會,就和修壹起回家,在路上被強盜打劫。彭修在艱難窘迫之下,於是拔出佩帶的長刀上前拿住強盜的頭目說:“父親受辱,兒子不活,妳不怕死嗎?”強盜互相告語說:“這個少年是個大義之士啊,不能夠逼迫他。於是告辭道歉離開。鄉裏的人都稱贊他的名聲。後來到郡裏做功曹。

當時,西部都尉宰祐代理太守,憑很小的過失逮捕了吳縣監獄的官員。準備殺掉他,主簿鐘離意極力勸阻,宰祐大怒,要人捆了鐘離意,要治他的罪,佑吏們沒有人敢說話。彭修推門直接進去,拜倒在大堂上說:“您對主薄發雷霆般的大火,請您說說他的罪過。”宰祐說:“他接到教令三天,始終不執行,不執行命令,對上司不忠誠,難道不是罪過嗎?”

彭修接著行拜禮說:“從前任座當面指出文侯的過失,朱雲用手拉斷了大殿的欄桿,要不是有賢明的君主,哪裏會出現忠臣?現在妳是賢明的君主,主簿是忠臣。”宰祐於是赦免了鐘離意的責罰,原諒了監獄官員的罪責。後來他被州府召為從事。當時,賊冠張子林等幾百人作亂,郡府稟告州府,請彭修代理吳縣縣令。

彭修和太守壹起外出討伐賊冠,賊冠遠遠看到車馬,競相向他們射箭,飛箭象下雨那樣密集。彭修用身體掩護太守,自己卻被流箭射死,太守得以保全性命。賊冠壹向聽說彭的恩德信義,立刻用箭射死了射彭修的人。其余的全部投降散去。他們說:“本是因為彭修的緣故投降,不是由於太守歸順的。”

原文:

彭修字子陽,會稽毘陵人也。年十五時,父為郡吏,得休,與脩俱歸,道為盜所劫。脩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盜帥曰:“父辱子死,卿不顧死邪?”盜相謂曰:“此童子義士也,不宜逼之。”遂辭謝而去。鄉黨稱其名。後仕郡為功曹。時,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以微過收吳縣獄吏,將殺之。主簿鐘離意爭諫甚切,祐怒,使收縛意,欲案之,掾史莫敢諫。

脩排閣直入,拜於庭,曰:“明府發雷霆於主薄,請聞其過。”祐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脩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雲攀毀欄檻,自非賢君,焉得忠臣?今慶明府為賢君,主簿為忠臣。”祐遂原意罰,貰獄吏罪。

後州辟從事。時,賊張子林等數百人作亂,郡言州,請脩守吳令。脩與太守俱出討賊,賊望見車馬,競交射之,飛矢雨集。脩障扞太守,而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賊素聞其恩信,即殺弩中脩者,余悉降散。言曰:“自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本篇文章選自《後漢書·獨行列傳》,《後漢書》為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誌(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95年的史事。《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曄根據東漢壹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範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壹書。《十三經註疏》中的《谷梁傳註疏》就是以《谷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範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壹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九年(432年),範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範曄郁郁不得誌,就借助修史來寄托他的誌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範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超越眾家,後來居上。所以到了唐代,範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而諸家《後漢書》,除袁宏《後漢紀》外,都相繼散亡。於是範曄《後漢書》成為現在研究東漢歷史的最基本的依據。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同完成《禮樂誌》、《輿服誌》、《五行誌》、《天文誌》 、《州郡誌》等五誌的時候,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誌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