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道泉(1901—1992),藏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字伯源,山東省臨淄縣人。
1920年入齊魯大學,主攻數學、社會學和歐美史。後到國立北平大學,任梵文教授鋼和泰男爵的課堂翻譯,並從其學習梵文、藏文、蒙文。
人物簡介
於道泉(1901~1992.4.21)字伯源,臨淄區齊都鎮葛家莊人,是著名教育家於明信先生的長子。藏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
從小受其父的熏陶和影響,養成了凜然正氣和篤學的精神,季羨林曾評論他:“是壹個有天才的人,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淡泊名利”;據《民族學院院報·語言奇才於道泉》說他:“掌握了十三種語言,有藏、蒙、滿、英、法、德、日、俄、西班牙、土耳其、世界語等”。
1920年入齊魯大學,主攻數學、社會學和歐美史。後到國立北平大學,任梵文教授鋼和泰男爵的課堂翻譯,並從其學習梵文、藏文、蒙文。1927年入歷史語言研究所。1934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現代東方語言學院學習土耳其語、藏文文法、蒙文文法和民俗學。
193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講授漢語、藏語和蒙語。將100 多首藏族民歌譯成德文。1949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文學院藏文教授,後隨專業壹起並入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從事藏學人才的培養。著有《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
這是世界上第壹部用藏文以外的文字介紹藏族文學的專著,受到當時國際藏學界的廣泛關註。1951年,他根據拉薩話的語音系統,設計了壹套藏語拉丁化拼音方案,效果很好。1953年開始主持編纂藏漢對照的拉薩口語詞典,1983年出版。
70年代以後,工作重點轉向對號碼代字和號碼代音字的研究。他設計了藏文數碼代字,這種字在文獻、資料檢索以及通訊和計算機輸入等方面有許多便利之處,而且它不僅可用於藏語、藏文,還可以用於其他的語言文字。
作為我國藏學事業的奠基人,它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藏學,有力地推動了藏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培養了壹代藏學人才,為藏學事業的進壹步深入開展做出了貢獻。
擴展資料
“文革”中於老先生在劫難逃, 他成為第壹批住進“牛棚”的“座上客”,白天先生在壹座樓前澆灌花木,晚上到“牛棚”受訓。記得壹次對他的批判會,全系教師及部分學生***200多人。主持會議的黨總支副書記先作了簡短發言,要全系師生批判相信有靈魂的迷信思想,幫助於道泉先生。
發言者壹個接壹個踴躍舉手,慷慨陳詞,有的聲色俱厲,有的甚為惋惜其落後,有的十分鄙夷其陳腐,有的引經據典指陳其謬誤,總之五花八門,不壹而足,鬧騰了3個小時。而我們的於老先生卻端坐在壹根柱子後面,壹手撫摸下巴,壹手壹根壹根地拔自己的絡腮胡子,全神貫註,神情肅穆,已進入了沈思狀態。
主持人叫道:“於先生!於先生!”他完全沒聽見。主持人急了,提高八度厲聲喝叫:“於道泉!”他這才驚醒,茫然地問:“什麽事?”主持人說:“剛才大家幫助妳3個鐘頭了,妳也表個態,說幾句嘛!”
於老先生頗感驚訝:“什麽?幫助我?3個鐘頭了?對不起,我壹句也沒聽見!”引得哄堂大笑!這是真話,他的確沒聽別人在說什麽。老先生早已置身事外,進入自己的冥想王國。他在琢磨“壹對多”的翻譯機械化問題。
百度百科-於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