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fù pí
2 英文參考pericarpium arecae [朗道漢英字典]
areca pee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大腹皮為中藥名,出自唐·侯寧極《藥譜》[1]。是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 的幹燥果皮[2]。《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Pericarpium Arec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areca peel(《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大腹皮的別名大腹絨、檳榔皮、檳榔衣[1]
7 來源及產地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主產海南、雲南、臺灣[1]。
8 性味歸經辛,微溫。入脾、胃經[1]。
9 功能主治下氣,寬中,利水。治腹脹,瀉痢,水腫,腳氣,小便不利[1]。
10 大腹皮的用法用量煎服:6~9g[1]。
11 化學成分本品含多量鞣質,兒茶精[1]。
12 大腹皮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大腹皮
Dafupi
ARECAE PERICARPIUM
12.2 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L.的幹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幹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習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煮後幹燥,剝取果皮,打松,曬幹,習稱“大腹毛”。
12.3 性狀 12.3.1 大腹皮略呈橢圓形或長卵形瓢狀,長4~7cm,寬2~3. 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及隆起的橫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及殘存萼片。內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殼狀。體輕,質硬,縱向撕裂後可見中果皮纖維。氣微,味微澀。
12.3.2 大腹毛略呈橢圓形或瓢狀。外果皮多已脫落或殘存。中果皮棕毛狀,黃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質柔。內果皮硬殼狀,黃棕色或棕色,內表面光滑,有時縱向破裂。氣微,味淡。
12.4 鑒別本品粉末黃白色或黃棕色。中果皮纖維成束,細長,直徑8~15μm,微木化,紋孔明顯,周圍細胞中含有圓簇狀矽質塊,直徑約8扯m。內果皮細胞呈不規則多角形、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8~88μm,紋孔明顯。
12.5 檢查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壹法)。
12.6 大腹皮飲片 12.6.1 炮制 12.6.1.1 大腹皮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幹燥。
12.6.1.1.1 鑒別同藥材。
12.6.1.2 大腹毛除去雜質,洗凈,幹燥。
12.6.1.2.1 鑒別同藥材。
12.6.2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12.6.3 功能與主治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用於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12.6.4 用法與用量5~l0g。
12.6.5 貯藏置於燥處。
12.7 出處